撰文/吴燕萍
摄影/范宇宏

基于对生命尊严的重视与提升医疗照护品质,政府已于今年1月6日正式实施「病人自主权利法」,使具完全行为能力的意愿人可透过「预立医疗照护咨商」,与医疗服务提供者、亲属或其他相关人士沟通商讨,并事先立下书面的「预立医疗决定」。新北市政府为提升市民接受预立医疗照护咨商的可近性,办理病人自主权利法推广计划,经过评审,台北慈济医院获选为新北市唯一一家示范推广医院。6月21日举办预立医疗照护咨商人员训练课程,近百位各医疗院所医疗人员及慈济人医会志工参与课程,台北慈济医院病人自主权利法推动小组成员透过课程,分享相关条文内涵及咨商程序与技巧。

台北慈济医院病人自主权利法推动小组主席,同时是心脏血管科医师的张恒嘉副院长,担任课程讲师,张副院长表示,「根据统计,台湾三百万老年人口中,80%有慢性疾病;每年健保费用有七百亿用在慢性疾病的用药上,到了2025年,台湾将有五分之一的高龄人口。」张副院长认为,因为高龄化与家庭结构的改变,进行预立医疗照护咨商,并签署预立医疗决定书,是现今非常重要的议题。

张副院长建议民众若有5D状况发生,务必尽快进行预立医疗照护咨商。所谓5D,第一个D是指Decade,每十岁检视人生规画,包括签署预立医疗决定;第二个D是Diagnosis,当身体出现新诊断疾病,借由立下预立医疗决定过程,安定心境,并规画人生中的重要安排;第三个D,Decline,当身体状况变差,预立医疗决定是必要的,心平气和与家人讨论,为自己的善终做选择与交待;第四个D,Discharge,可能因为疾病发作后刚出院回家时,签署预立医疗决定是需要考量的;第五个D是Divorce,离婚或是配偶往生,也应赶紧为自己预立医疗照护模式。

个管师高静仪表示,台北慈济医院担任示范推广医院,须配合计划执行相关推广事宜,目前已辅导新北市联合医院、新店区同仁医院及土城区元复医院共三家医院开立预立医疗咨商门诊,并举办多场宣导活动及训练课程;台北慈济医院已为百多位民众完成咨商,并签署预立医疗决定书,上传注记健保卡。

身心医学科医师,同时是台北慈济医院长照中心副主任的李嘉富医师,长期治疗与照护失智症患者,非常清楚照顾者的辛苦,更认同病人自主权利法的立法精神。今年度也陪同母亲参与咨商,母子同时签署预立医疗决定。李嘉富医师是课程学员之一,他希望自己能更深入了解预立医疗照护咨商,未来临床上也能让更多病人及民众了解。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身体健康还能自主决定未来医疗处置时,好好与家人及医师讨论期待的医疗照护模式,及早做好准备与规画,让人生更加轻安自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