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译、段奕宏主演的《我的团长我的团》,为何成为经典?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

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

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

《知识青年从军歌》(新一军军歌)

张译、段奕宏主演的《我的团长我的团》,为何成为经典?

小编一直想写篇此剧的文章,可不知道往哪方面写。

《团长》涉及太宽泛,民族、抗战、信仰、人性、政治、家庭、批判;

国与家、忠与孝、父与子。

《团长》上映于2009年,那时候小编刚读高中,第一次看是周末回家,当时记得清清楚楚,就是迷龙做棺材那集。

当时第一反应是,这什么破电视,衣服跟抹布似的。当时也没换台,就写作业去了,后来也没什么特别印象。

小编电视剧看得少。

可能我太挑剔,加上国产剧粗制滥造严重,还有高中也没时间、条件。(小编第一部智能手机源于2013年,家里没电脑。)

等到后来有了智能手机,那时候正值抗日神剧横行。

小编一次看搞笑视频,吐槽抗日神剧的那种,这才反应过来看这种片子等于被喂屎。

张译、段奕宏主演的《我的团长我的团》,为何成为经典?

那段时间无聊的发慌,就网上查比较经典的电视剧,《团长》就是这种情况下,我有幸拾起的。(那时候已经被删减了好多)

写此文前又看了一遍,才发现时间有限,用来看电视太奢侈。不过还是熬夜几天看完。

《团长》里,轻机枪需要换枪管;重机枪需要副射手;马克沁是水冷的;捷克式要点射;南部十四会卡壳。

《团长》太经典,角色出口便是经典台词,写文章的话,切入点太多,今天小编就随便聊一聊。

张译、段奕宏主演的《我的团长我的团》,为何成为经典?

我,孟烦了,野心勃勃,诸战皆北,一事无成,孤星入命,孑然一身。

我叫孟烦了,是中尉副连长,在长达四年的败仗和连绵几千公里覆盖多半个中国版图的溃逃中,我的连队全军尽没。

要活着,要活着,就算你有这个信念,也算奢侈。

小太爷永远看起来生无可恋,愤世嫉俗。

他拖着伤腿,愁眉苦脸,一脸沧桑。他好像领悟了世间最痛楚的真相。

与自身年龄不符,他像个邋遢、一事无成且怨天尤人的中年人,或者说老年人,暮气沉沉,毫无斗志,一脸衰样。

24岁,年少轻狂、美好时光,意气风发、初生牛犊,这些都与孟烦了没关系。

他习惯与痞子们称兄道弟、互为知己。

张译、段奕宏主演的《我的团长我的团》,为何成为经典?

兽医一句话:24岁,你就和别人比烂了。

孟烦了这样丧气的人设,偏偏有好多人喜欢,包括小编在内。

好多人说,孟烦了身上有自己的影子。因为懵懂少年时好多自认为是的事情,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个未竟之志铺起来的。

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每个人都是普通人,普通到蝇营狗苟、贪财好色。

张译、段奕宏主演的《我的团长我的团》,为何成为经典?

少年时期,每个人都是小书虫;

张译、段奕宏主演的《我的团长我的团》,为何成为经典?

再大一点,就会变成阿译;

张译、段奕宏主演的《我的团长我的团》,为何成为经典?

有背景的阿译会变成虞啸卿、

张译、段奕宏主演的《我的团长我的团》,为何成为经典?

没背景的阿译便长成了孟瘸子;

张译、段奕宏主演的《我的团长我的团》,为何成为经典?

当然,也有人愿意做龙文章。

张译、段奕宏主演的《我的团长我的团》,为何成为经典?

剩下的人,终是变成了唐基。

孟烦了,本就是你我生命的一部分,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

算了,这个话题太过沉重,再这么写,把各位看出抑郁症,小编就白熬夜了。

我们聊聊血战南天门,历史上的松山战役。

张译、段奕宏主演的《我的团长我的团》,为何成为经典?

如果你们只剩下一条裤衩,为什么不用它干死日本人。

张译、段奕宏主演的《我的团长我的团》,为何成为经典?
张译、段奕宏主演的《我的团长我的团》,为何成为经典?

中国要灭亡,湖南人先死绝。

北平的爆肚 涮肉 皇城根

南京的干丝烧麦

还有销金的秦淮风月

上海的润饼 蚵仔煎

看得我直瞪眼的花花世界

天津麻花狗不理

广州的艇仔粥和肠粉

旅顺口的咸鱼饼子和炮台

东北地三鲜 酸菜白肉炖粉条

火宫殿的鸭血汤 臭豆腐

还有被打成粉了的长沙城

张译、段奕宏主演的《我的团长我的团》,为何成为经典?

我的团在下面等着呢,我得带他们回去埋一千座坟

张译、段奕宏主演的《我的团长我的团》,为何成为经典?

我的大部分同袍

擅长的是耕地而非打仗

为了能够“将军”赢棋,他们可以舍弃任何卒、炮、马、车。

换句话讲,他们只知天下,不见苍生

张译、段奕宏主演的《我的团长我的团》,为何成为经典?

松山战役又称松山会战,是抗日战争滇西缅北战役的一部分。

中国远征军于1944年6月4日进攻位于龙陵县腊勐乡的松山,历时95天,此战成功将战线外推,拉开了中国大反攻序幕。

这是二战亚洲战场日本第一次“玉碎之战”。

日本的缅甸方面军司令官是河边正三中将,

松山工事的坚固性足以抵御任何强度的猛烈攻击,并可坚守8个月以上。(河边正三给南方总军报告)

建成后的松山阵地枢纽部可承受中口径火炮直接命中,阵地内储存了作战物资,可坚持至少三个月战斗。(日方《缅甸作战》89页)

日方的松山阵地,我们可以理解为类似防空洞的大规模钢筋混凝土结构地堡。

主堡使用92式重机枪。

子堡及侧射堡用轻机枪。

交通壕内有步枪、枪榴弹、掷弹筒,后方依靠迫击炮。

近距离用冲锋枪、手榴弹。

阵地外围有铁丝网、地雷、陷坑……

这样火力密集的王八壳子,在没有钻地弹的年代,几乎是无解的。

此战日落孤立无援,必败无疑,国军也是成功占领阵地。

但敌我伤亡比高达1:6。

松山战役小编没有什么好说的,纯粹人海战术,依靠远征军尸山血海堆出来的。

面对这样龟缩的敌人,围而不攻是最佳战术。

但这是号称东方直布罗陀的松山,战略上不惜一起代价的必争之地。

所以,小编对战役指挥、战损等不做评价。

文末,再送一曲从军行!

张译、段奕宏主演的《我的团长我的团》,为何成为经典?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

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

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