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穿西装或洋装的自行车骑士,几乎是哥本哈根最出名的特产,

生活化、高密度的自行车使用人口,促使哥本哈根城市的自行车建设,

成为全球争相学习模仿的对象。

DSC_3068  

DSC_3070    

穿著时髦骑脚踏车,是丹麦街头最美的风景,

马路上清楚的自行车路权标线标号,可了解哥本哈根自行车使用人口密度

高雄这几年的自行车建设,

在多方的努力和推动下,许多新颖的观念也逐步到位,

特别是近来极积兴建的自行车桥,象征自行车和城市间的关系,

从休闲功能一跃成为都市缝合的关键角色。

 

身处北欧的哥本哈根,走了一遭,除了感觉实在有够冷之外,

随随便便路过就是高窕身段的金发帅哥美女,一点都没有冷酷高傲的距离感,

反而是亲切友善的态度,驾著自行车,几乎是他们的共同特征。

 

哥本哈根连续三年被评选为世界最宜居的城市,除了许多环保建设表现优秀外。

个人认为,友善的人们实在加分不少。今年(2015),评比项目多了房价和物价,

哥本哈根真的是贵出名的,因而整体排名掉至第十名。

但哥本哈根持续不懈的环保都市建设,依然是值得我们深刻学习。


人口约莫199万人的哥本哈根,近年来积极开发东南边Orestad区域,

1995年开始,许多新兴人口开始移居这个区域,

这个区域几乎代表近代哥本哈对新型态的居住想像,

包含美学的实践、现代丹麦人的生活哲学,

以及融入超级设计感和绿建筑的实践,都在这里完美的呈现出来。



DSC_3152  

哥本哈根学生宿舍,依中国福建土楼的概念发想设计。

 DSC_3306  

VM Mountain是Orestad最有名的建筑之一,

BIG建筑事务依金字塔概念,

依自行车动线思考,融合商用和住宅的建筑物,

不只考量自行车,更大量盖了自小客车停车场。

并开放给社区停放使用

DSC_3359 

DSC_3196

DSC_3218  

MVRDV设计的谷仓改造公寓。谷仓正对面便是自行车人行桥

Orestad区域正好和哥本哈根市中心一河之隔,

市政府兴建一座自行车和人行专用的桥梁Dybbølsbro Bridge.横跨,

去年又再兴建一座名为Bike Snake

BIKE SNAKE,是哥本哈根这几年才完工,

延伸河道上的自行车桥Dybbølsbro Bridge.

Dybbølsbro Bridge连接哥本哈根东南边一座原本为河港仓储码头区域,

然而这座桥梁兴建之后,被当地居民垢病跨越至市区那端的薄弱接驳性,

因此又再兴建了Bike snake,延伸Dybbølsbro Bridge功能,

再跨越一座河道和河堤直接连到市区的自行车主要干道。

DSC_3224  

  DSC_3240   

DSC_3258

DSC_3223  

Dybbølsbro Bridge 自行车桥

 

DSC_3254  

DSC_3232  

DSC_3237  

Bike Snake 
延续 Dybbølsbro Bridge 自行车桥到市区自行车主要干道。

  

Dybbølsbro Bridge自行车桥梁缝合了两个被河道切割的社区,

现今再兴建Bike Snake延伸自行车桥功能,

其实内涵上就是一个新社区连外道路的概念,

只是这个概念是自行车道,在自行车系统连结良好的基础建设下,

一座桥梁带来的便捷度及功能性,会百倍的提升。

 

当城市从汽车载体的思考换成自行车时,

整个相对应的工程难度和花费将降低不少,

相对的创意和弹性却是大大发挥,并给予城市空间更友善的舒适度。

永续建设真的不是花大钱才能拥有的项目,不过就是一个无形观念的翻转。

 

凯旋自行车桥的实际使用率和建造费用,几乎不成正比,

原因在于建设时,未全面估算需要的使用人口,

以及未了解该区域慢行人口真正遇到的问题,

以提升当地整体友善运输环境为目标进行设计;

也许借由哥本哈根这个案例,市府能重新检讨该座自行车桥设计,

加强使用率为目的作延展规划,或许开启另一个城市建设的典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