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在清室150餘年的創建和經營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規模、傑出的營造技藝、精美的建築景羣、豐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內涵而享譽於世,被譽爲“一切造園藝術的典範”,被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稱譽爲“理想與藝術的典範”。

  冥想中的巍峨壯麗,磅礴富麗忽然破碎。眼前是恍如村鎮普通的一角,普通是一道鐵門就是圓明園的入口。當我走入時,彷彿聽到浩蕩的帝王御駕也曾聲勢浩大的走入。

  眼前的園內,綠水逶迤,芳草如茵,更加映襯出它的殘缺和破敗。隨風起舞的楊柳和青青的春草掩不住舊日的傷痕,反倒是那些劫後餘生的石柱以它昂然的姿態顯示着文明不屈的內涵。

  八國聯軍蹫躪着她的肌體,摧毀着她的骨骼,沖天大火燃燒的是一個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樓的殘壁斷垣穿越百年的風雨永遠存在──佇立在那西洋樓大水法的遺址前,我無法不感受圓明園的疼痛,感受一個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種切膚的痛。

  於是心中激盪着一股雄渾的壓抑,腳下陡然沉陷。那些深處的皇權威嚴,那些泥下的變亂殺掠,連同一枚枚枯葉般的腳印燃燒。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中國人自始至終都應該明白老祖宗留下來的所有東西是傳之後人通過先賢智慧結晶竭身致力發揚中華民族仁、善、德、道的精神。

  這座荒原,有許多這樣的石頭。它們沒有可能被人工放養,它們是曾經的圓明園最早的土著,在陽光下裸露。一道道黑色的紋路帶我觸摸那一天,那些在濃煙和烈火裏傾頹的瞬間。

  圓明園是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它記載了150年的歷史,它承襲着六代帝王的夢想,它創造的是一個世界上的偉大奇蹟。

  這裏處處是控訴,這些控訴在每一棵草上,每一棵樹上,每一塊慘白的石頭上。這裏有永恆的死寂。因爲不想讓它重新富麗,所以就任其荒蕪。因爲,這裏曾經發生的我們不能忘記,於是這道傷口絕對要好好保存。

  圓明園的毀滅道不盡我們心中的痛惜,再也無法找回圓明園昔日的輝煌。訴不完對侵略者的強盜行爲的憤怒。站在圓明園的廢墟上,我更理解了軟弱就要受欺壓,落後就要捱打。只有衆志成城使國家強盛,民族興旺,歷史的悲劇纔不會重演。

  圓明園在我們民族的記憶中無疑是個悲劇,但這與文明的永恆畢竟是兩回事,痛心是無濟於事的,無奈則更顯悲涼。

  這座荒原就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城,是細心呵護的荒蕪。想到此處,心中感動。每個民族的記憶裏,都應該有這樣的提醒,這個提醒價值連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