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宮寺釋迦塔,位於山西朔州應縣縣城西北的佛宮寺內,簡稱釋迦塔,俗稱應縣木塔。木塔通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塔身爲八角形,純木質榫卯結構,耗用紅松木料多達兩千六百多噸。

  應縣木塔始建於遼朝清寧二年(北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朝明昌六年(南宋慶元元年,公元1195年)增修等工程全部完成。

  該塔爲中國現存最高、年代最久的木結構佛塔,與意大利的比薩斜塔、巴黎埃菲爾鐵塔並稱爲“世界三大奇塔”。

  公元2016年,吉尼斯世界紀錄將應縣木塔認定爲世界最高木塔。

  拔地擎天四面雲山拱一柱,乘風步月萬家煙火接雲霄。

  遠看擎天柱,近視百尺蓮。

  宇內浮圖第一。

  這些是對木塔的真實寫照。

  關於木塔的史料極爲有限。

  《藝文志》記載:“……嘗疑是塔之來久遠,當締造時,費將鉅萬,而難一碑記耶?索之,僅得石一片,上書‘遼清寧二年田和尚奉敕募建’數字而已,無他文詞。”

  有專家考證,木塔爲遼興宗皇后蕭氏首倡,田和尚奉詔籌建。

  塔內供奉着釋迦牟尼兩顆佛牙舍利,精美的彩色塑像三十四尊,其中的釋迦牟尼佛彩塑高11.12米,塔樓共有九層,爲五明四暗。

  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明成祖朱棣御駕親征蒙古韃靼、瓦剌部,返京途中,駐蹕應州佛宮寺(山西應縣),題寫“峻極神工”四字匾額。

  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蒙古韃靼部落小王子侵犯陽和(山西陽高),劫掠應州,總兵王勳奉命迎擊蒙軍,被圍困於應州。

  明武宗朱厚照親自率軍馳援,當年十月,兩軍在應州血戰六日,小王子軍被明軍擊潰。

  正德十三年(1516年)七月,明武宗重返應州,登塔宴賞有功將士,慶賀應州大捷,書寫了“天下奇觀”四個大字,讚美佛宮寺的木塔。

  民國十五年(1926年),馮玉祥和閻錫山兩大軍閥在山西惡戰,應縣木塔中彈二百餘發。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木塔再次被十二發炮彈擊中。

  奇異的是,木塔雖被炮彈擊中多處,也沒有發生火災。

  經歷過十餘次五級以上強烈地震,木塔至今屹立不倒,保存完好。

  相傳在康熙年間維修木塔的時候,有一個木工的斧子不慎掉落地面,當時塔下有兩個孩子正在玩耍,正當人們爲孩子性命擔憂之際,斧頭不偏不倚,落在兩個孩子中間的空地,人們驚歎不已,認爲是佛祖顯靈保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