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看车评,都是一些性能测试,比如说圈道测试、麋鹿测试等等,加入要买车这些真的是主要考虑因素吗?比如大众双离合、日产的cvt,故障率很高,到时车评很少有人提及,这些车评真的有用吗?


我只看兴趣主导的车评。拒绝买车导购。

性能测试,就是买车要考虑的主要因素。赛道成绩/动态表现能体现车企是否用心做车。这些表现是在短暂的4S试驾体验不到的,所以有意义。

实用性评测可几句带过。原因就是买车之前必定去4S试驾,试驾能体验到的东西,没必要重复讲。看到一个车评人,讲了5分钟以上实用性,就知道他的评测不能看。

国内车评市场鱼龙混杂。某些"车评人"是靠车企供著的。车企大手一挥,工资就来了。廉价车车评更是充值重灾区。不仅评测没有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 部分由于只是媒体出生而非汽车专业,评测错误百出。收智商税 "车评人"的评测一概无视,没有意义。

所以我只看以订阅模式主导的车评,不管是杂志还是个人博主。

可靠性是玄学问题。即使一辆车可靠性较低,发生故障也是小概率事件。要看可靠性也应该看一手资料,不听专业水平还不一定过关的"车评人"瞎扯。


做评测的大多是「爱车之人」,至少对驾驶是有追求的,所以他们主观上就比较在意性能。性能又不是网上随便找个配置表就能看到的,而且和行车安全息息相关,所以这部分评测有存在的意义。

实用性评测也是有的,而且基本上都有。比如乘坐空间、后备箱空间、油耗测试等。

耐用性的确基本上都没有,主要是不好测,也不好评价。出点电子小毛病叫不叫不耐用?很可能重新发动就好了,那这怎么算呢?又有谁有时间经历去用同样的标准、使用强度测试每一款车呢?的确有很多车评人会用自己的车做「长测」,而实际上没多少用。而一辆车的长测又很难代表这款车的平均水平,谁知道这辆运气好特别结实还是偶然的残次品。要想说一款车的耐用性,至少要统计个故障率,这就根本没什么操作性了。厂家自然最清楚,但他们不会公布,而且各家对「故障」的定义都不一样,不过现在有很多第三方的机构统计这些数据,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推荐你个人物,此地无垠 王垠,做过宾士和宝马的十万公里耐久性拆机测试,两辆车跑了10万,然后把所有零件都拆开检测。


有客观因素限制啊,你说的这些,都是要时间 来验证的,而往往缺的就是时间

第一,厂家不可能给车评机构一辆长测车,这样意味著要好多辆

第二,车评机构也不可能每辆车都 去长期 跟踪测试

其实这个机构有,某车之家就有长测的,但是车型不多


因为性能可以量化,耐用性和实用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太好量化


耐用性,需要时间,如果拿非测试的车来测评,因为使用条件不一样保养保护不一样,对比结果容易不客观。

实用性,就是实际用途,每个人的需求点不一样,这甲这里实用,别人那里不一定,所以评常用的好用与否。评测中需要融入太多人的使用场景,对于评测来说,不太现实。


有啊,《此地无垠》10W公里耐久测试、可以去看看有没有你关注的车。


这两方面的测评还是比较难的


你说的这个长测好像真的只有车托之家有。

而且每次测试的结果,所有的车,上至宾士宝马,下到五菱宏光,用车成本每个月都是1000多。笑笑就好。


保养维修到位,就可以保证耐用;实用这句话,每个人理解不同,商务宾士实用,买菜有时候电驴更实用,这个没有统一标准;性能是有指标可以评测的,而且是后期你很难大幅度提升的,所以测性能意义比另外俩更大


它们测试的时候没有那么长的使用时间啊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