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蘇詩鈺

  4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發佈公告稱,目前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處於較高水平,當日不開展逆回購操作。這也是央行自3月20日起,連續15個工作日未開展逆回購操作。

  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明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近年來,逆回購已成爲央行對市場流動性精細調整的主要工具之一,2018年以來央行曾多次連續數月暫停逆回購操作,且一般暫停時間處於月初流動性較爲寬鬆的階段。2018年貨幣政策整體寬鬆,年內央行共有10次持續暫停逆回購操作的記錄,流動性投放呈現“縮短放長”的特徵。2019年初至今,央行有5次持續暫停逆回購操作,貨幣政策整體仍延續寬鬆。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昨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近期央行持續暫停逆回購操作,可能主要出於兩種考慮:首先,4月份以來,受地方債發行節奏放緩等因素影響,市場利率(DR007)持續處於略低於政策指導利率(央行7天逆回購利率)的狀態,表明資金面保持較爲穩定的充裕水平,央行通過開展逆回購調節銀行體系流動性水位的必要性不高;其次,當前貨幣政策一方面會根據經濟形勢相機而動,實施逆週期調節,另一方面穩定宏觀槓桿率、管控金融風險在央行貨幣政策中仍佔有重要地位。央行通過持續暫停逆回購操作,保持市場流動性處於合理充裕狀態,是不搞“大水漫灌”,防範金融加槓桿捲土重來的具體體現。

  就下一步貨幣政策走勢來看,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外匯研究員王有鑫昨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看,最近公佈的數據顯示,3月份PPI逐漸企穩,PMI指數回升,經濟走勢出現穩定跡象,因此,貨幣政策不需要進一步寬鬆。另外,從融資成本角度看,銀行加權平均的貸款利率較年初呈現一定程度的下降,3月底以來,SHIBOR各期限利率波動下行,因此,市場流動性相對充裕,沒有啓動逆回購的必要。央行降息的可能性不大。目前貿易摩擦逐漸緩和,中國經濟逐漸企穩,社融和M1 增速回穩,資本市場回暖,沒有啓動降息政策的必要。不過考慮到經濟增長仍然存在壓力,民營和小微企業依然存在融資難和融資貴問題,爲了有效降低社會融資成本,降準的必要性仍然存在,如此,可以有效降低商業銀行資金運營成本,爲實體經濟提供更多支持。

  王青表示,在當前宏觀經濟下行壓力趨緩,市場流動性保持充裕背景下,4月份央行降準的迫切性有所下降。但若3月份金融數據反彈乏力,央行仍有可能在月內實施降準,例如通過置換當月中旬到期的MLF等方式,增加銀行長期低成本資金來源,支持實體經濟融資條件改善。總體來看,二季度降準或會延後,但不大可能缺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