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2018年10月21日

天添书香阁开更前的历史记录

1

作者:草薙龙瞬,一个日本和尚,人称「东大名僧」。顾名思义,此人曾经在东京大学读过书。厉害的是,此人中学便退学了,后来是通过自学进入东大法学部,毕业后似乎做过一段时间公务员。后剃度出家,先后到缅甸国立佛教大学和泰国僧院留学。实际上,所有的烦恼都来源于“唯一的原因”。只要明白这一点,再加上“正确的思考法”,那么任何烦恼都能迎刃而解。这便是本书最想要传达给读者的主旨。


2

不动摇,不沮丧,不生气,拒绝压力,在他人面前能放松自我,回首过去时不后悔,也不为将来的事情忧心……这些都是自我拯救的方法。让你的心灵摆脱枷锁,那么幸福也会离你越来越近。
 
 如果你能避免所有不必要的反应,那么人生会变得多么轻松!不动摇,不沮丧,不生气,拒绝压力,在他人面前能放松自我,回首过去时不后悔,也不为将来的事情忧心……这些都是自我拯救的方法。让你的心灵摆脱枷锁,那么幸福也会离你越来越近。
 
 我们并不需要接受什么,只要理解“存在”的事物确实“存在”这个事实即可。我们需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心中存在着烦恼和尚未解决的问题,同时要坚信一定能够解决它们
 
 行走的时候,在头脑中以“左、右、左、右”的表达来确认脚底的感觉。站在地铁里的时候,以“吸气、呼气”的表达来确认鼻腔中“空气出入的感觉”和“腹部收缩的感觉”。
 
 人们因为三种执着而痛苦:①想要得到某种事物的执着——但是却无法实现。②希望能够永远拥有已经得到的事物——但是过不了多久就会失去。③希望抛弃让人苦痛的事物——但却常常事与愿违。
 
 人类永远只能看到世界的一部分,原本我们站的位置、看到的内容都是完全不同的,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坚持“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
 
 比起“完美无缺的自我”,或许“坦诚的自我”更有魅力。能够仔细倾听他人的话语、体谅他人、和人推心置腹地沟通,笔者认为只有如此坦诚的人才能获得幸福。
 
 当一个人产生“尝试”的念头时,工作也好,生活也罢,都会变得更轻松。如果不知道该干什么,可以问问他人该干什么;如果不知道该怎么做,可以问问他人该怎么做。他人告诉你方法后,只需要回答“非常感谢”;如果给他人添了麻烦,只需要坦诚地说一句“对不起”,然后朝着目标,继续加油。
 
  “如果面对辱骂回以辱骂,面对愤怒回以愤怒,面对争执回以争执的话,就相当于接受并吃下了对方所提供的食物。可是我并不接受你提供的食物,所以你的话语终究还是你自己的话语。请你将自己的话语带回家。” 
 
 人与人之间的争吵,往往都是“慢”与“慢”的碰撞,任何一方都有“认为自己没错”——终究也是自己的想法——的理由,并且坚定地向对方抛出自己的理由,不断确认自己没错,这就是吵架时人们的心理状态。
 
 人生在世,总会遇到一些难以沟通的人,但如果向对方回以相同“反应”的话,对话就会变成双方之间“反应的礼尚往来”。此时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说服对方,也不是证明自己没有错——因为一旦做出反应,就“失去了自己的心”——而应该先去尽量理解对方。告诉对方并让对方理解自己的想法和顾虑,这就是我们和他人相处时的最终目标。如果对方不愿意理解,也不愿意继续沟通,这样的人就没有继续相处的意义了。不论怎样的关系,如果不得不单方面地忍受痛苦,那么这样的关系就是不合理的。
 
 专心致志的时候,忘掉周遭的一切,进入“无心”的状态。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将所有的精力都倾注于工作之中。
 
 被欲望囚禁的时候,我们的世界越来越狭隘,但是当我们怀抱悲悯之心时,就会变得体谅和宽容,而此时的世界也会变得更加宽广。
 
 奉献、无私、乐于助人,这就是慈爱、悲悯和喜乐之心。实际上,这“三种用心”已经足以构成我们人生最根本的生存意义和动机了。
 
 人生最终极的目的是奉献。只要能够为他人奉献自己的能力那就是最出色的人生。将奉献作为人生目标,首先完成自己能够完成的事,在日常生活中体会那些细微的喜悦和人间烟火,这样的人生其实已经十分圆满。
 
 每个人的内在都有所不同,所以外在的行为举止也会有巨大差异,最终形成百态人生。我们无法去比较百态人生,因此当执着于胜负、优劣、人有我无等情绪的时候,就会陷入偏执和妄想的泥沼。此时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闭目静心。
 
 找到心灵的避风港,遵循正确的人生方向,这是我们人生中必不可少的正道。 如果我们能走上这样的正道,就能远离人生中的各种迷思,就能对人生产生信赖感:我只需要脚踏实地地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最终一定能够获得人生的终极解脱。
 
 当我们面对烦恼时,首先就是要回想起正确的生活方式和正确的用心。不要怨恨已经过去的事,不要怨恨他人,不要想象未来的事,也不要自责。静心修行的过程中,自然便会迎来开悟,自然就能找到心灵的避风港。或许这就是最佳的生活方式。
 
 书中包含了诸多哲理,碍于篇幅,只能摘取若干。若想得到内心的平静和安逸,推荐细品,定会有所收获。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First Year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