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慈禧太后,大家肯定就是破口大骂,说她夺权,生活奢靡等等。但是实际上,我们看待一个历史人物应该客观,虽然她有罪,但是也有功,只不过她的罪大于功,所以被我们给忽视掉了。现在我们来客观评价一下慈禧这个人物。

  首先,她不是一个好母亲,因为自己的掌控欲让同治郁郁寡欢,再加上慈禧的责备和自己的压力,最终郁郁而终,死状凄惨,这难道不是慈禧这个母亲的不合格吗?即使是自己的儿子成为皇帝,她也舍不得对权力放手。

  从其功劳来讲。重用有能力的汉人,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曾国藩组建湘军,击败了太平天国和捻军;李鸿章组建了淮军,构建了三大水师;顶着压力让左宗棠把新疆的土地收了回来,维护了国家的完整,建立了安庆军械所;张之洞建立了汉阳钢铁厂等等,慈禧用人的眼光和能力,还是很突出的。从整个世界格局和中国历史进程看,慈禧统治的大清王朝后期在一定意义上保护了中国的统一,试问如果大清在一战之前就灭了,那么中国必定四分五裂,免不了被完全殖民化的下场。

  慈禧的过失

  一是缺乏战略眼光,对国际形势不了解。所以,挪用北洋水师军需,庆祝60大寿,直接导致了中日海战清军惨败。

  二是情绪化。因为外国支持光绪帝改革,就情绪化的同时向九国宣战,结果最后又是割地又赔款。

  三是思想保守。对外国的新事物,只选择学习对自己统治有利的。

  就个人来看,慈禧受过很好的教育,写得一手好书法和画得一手好的水墨丹青,而且情商极高,虽然在入宫时地位很低,但到最后可以做到懿贵妃并成为两宫太后之一,说明了慈禧的这个人是优秀的。但她又生活奢靡。她信奉藏传佛教,却又杀人如麻。至于有人评价其阻碍了中国民主化进程,是顽固的封建统治的保护者。这其实不客观。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要放到当时的背景下,从她代表的阶级来出发。慈禧是统治阶级的代表,她不维护这个阶级的利益,难道维护其他阶级的?她曾经默许过洋务运动,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也曾允许光绪帝改革和变法,只是看到改革步伐太大,个人利益严重受损时,才不得不出来阻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