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信息的傳播越來越便捷,我們獲得越來越多的外界信息,視野逐漸開闊,卻反而慢慢的忘卻我們身邊正在一點點減少消亡的中華傳統文化,像捏麵人、皮影這些在原本信息沒有如今發達的時代下受到了極大的推崇,而現在新鮮事物越來越多,我們關心的感興趣的事也在不斷的更新,那誰來保護我們的傳統文化呢?誰來傳承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呢?

經過我自己最近的觀察,我覺得目前雖已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強調再強調,但在我們生活中,實際中呢?越來越少的秦腔,京劇,越來越多的搖滾嘻哈,越來越少的捏麵人、吹糖人,越來越多的海報寫真,這個時代究竟如何傳承我們身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你又有何看法?


晚上看到媽媽寫的腳本的傳承人綜述片的成片,一時心血來潮在知乎搜了關於非遺的問題,發現這個問題的關注度emmmmmmm真的是少的可憐,有點心酸。

『前排提示:我,跑題答主本人了:)』了解非遺是因為媽媽,她是一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者,在本地非遺中心工作,我為她驕傲。

起先我是厭惡非遺的,不僅因為它佔用了媽媽大部分陪我的時間,她參加不了我的家長會,不能給我的作業簽字,假期不能陪我出去玩,永遠沒空跟我一起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大笑。還因為媽媽能為了一位傳承人的錄音坐很多個小時進山的車,再走將近兩個小時的路,下大雨的時候在泥地里跪倒過,很多她回來的時候,我認不出她來,不是黑了一大截,就是瘦很多。

我有很多時候都在問我媽:「你覺得你做的這件事情值不值?」她從不回答我,但她一天比一天更努力。很多非遺保護工作者在以百分之九十旁觀者不能想像的決心,毅力,和認真的態度,為非遺的保護傳承做出所能做的最大努力。『他們還有很多袋的U盤和硬碟,很多鎖在柜子里的紙質記錄,護的跟親生孩子似的,敢亂動動壞了就打折你的豬蹄:)別問我怎麼知道的』後來我家經常會有我房間音響震天響英文單詞唱的快速凌亂,我媽房間里乍然響起喇叭嗩吶然後一句中氣十足的「嘿——」聲,對不住,說真的我的英文歌干不過她的花兒,或者高山戲,皮影戲等等等等。等我親眼見到皮影從製作到演出,親耳聽到花兒吼出的第一聲,帶著黃土高原獨有的氣魄,我覺得我知道為什麼媽媽愛它們了。每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於產生他的地區或民族都具有極其特殊的意義,他不該也不會在本地或本民族消失不見。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武都高山戲。保留著他足夠原始的風貌和繁雜的過程,在戲曲開唱前有十幾甚至二十項活動,他剛產生的時候是這樣的,到現在依然如此,每年作為村裡最盛大的活動,由最德高望重的長輩主持,全村參加,上至九十歲老人,下到襁褓中的孩子。我的語言絕不足以形容我第一次聽到高山戲的複雜感覺,他完全不同於京劇秦腔甚至很多知名劇種略帶哀腔,他的調子里滿是山野橫衝直撞野蠻的靈氣。『前面有個回答講現代很多娛樂方式發展極快又有趣,至於那些小劇種感興趣就自己聽唄那個,實不相瞞,高山戲的聲音不止帶著原始祭祀的崇敬感,也是來年祈願豐收的希望,還有山野里野蠻的粗獷,和山林里的草木泥土香,希望你在你喜歡的東西里也能聽到這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現階段確實存在很多漏洞和不足,但中國政府在文化遺產保護方面一直在努力了,不管是非遺保護法還是省級國家級項目申報,都在進步。所有的保護工作者都在努力,傳承人也在努力,想說第一個看到的回答里講的[大多數舊的玩意兒很容易申報],不是的,emmmm也不知道小姐姐那邊怎麼個情況,但我們這邊申報需要很多專家和保護工作者的調查採訪研究以及很多項工作,才能申報。至於法律措施,這幾年能夠依賴仰仗的確實是比十幾年前多太多了。『不管怎麼說,非遺在我們的考試卷上越來越常見了也是真事:)不止語文卷子有,政治卷子也有,地理也有:)』我問過媽媽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非遺的傳承是一個很難的問題?」我記得媽媽當時是這麼說的:「一是因為現在很多年輕人心定不下來,學不會這種可能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能稱得上專精的東西,而

二是,很多非遺項目滿足不了人們對於物質利益的需求,就算你知道,這個東西根本沒法拿錢衡量。」這個世界走的太快了。

至於誰來保護這個問題。我媽干不動了,還有我,以後可能還會有她的外孫女和外孫,和她的曾外孫女和曾外孫,還有曾曾.........前面有個答主講的很對 @曉緲 「有些文化,只鱗片爪,就足夠技驚四座了。」不是只有被需要的東西才有存在價值。

補充一句,非遺並非僅限於某種手藝。維基對其的定義是:

非物質文化遺產(英語: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中文又譯無形文化遺產),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定義,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所以說,其實例如瀕危語言,各種民俗,傳統節日,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

個人覺得,非遺的日漸式微,跟全球化現代化的生活方式有密切的關係。現代化帶來的便捷,全球統一化的大勢,加速了很多文化的消亡速度。比如,瀕危語言和一些特定的民俗民風文化消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現代生活對原始生活方式的衝擊。學習外語的用處遠大於本土語言,開展民俗活動的場所逐漸被現代化城市設施取代,傳統節日的慶祝方式不再適合與現代化的生活方式,有些傳統手藝在工業化時代有了更便捷更便宜的取代方式等等,使得維持傳統的代價越來越高,實用價值和意義卻越來越小。比如世界非遺中的篆刻,現在生活中用的到的地方已經越來越少了,我父母那輩尚且還有自己的名章,現在的年輕人,除了學書畫的自身感興趣的可能會用以外,還有幾個會有這種東西呢?人都是趨利的生物,這種行為本身也不可厚非,但是這對於文化遺產的繼承卻是致命的。

另外,部分文化之所以難以傳播,個人覺得並非都是曲高和寡,其中很多也跟地域性過強,對外知名度不高,難以推廣有關。舉幾個中國現有的幾個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例,古琴可能尚且有人要拿曲高和寡來說一說,可是例如貴州侗族大歌,福建南音,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之類, 這些可不能算是「曲高和寡」了吧? 除了本地人熟識並且能聽懂,像我這樣的北方中原人怕是聽不懂也沒有機會知道。有些文化的地域性和固定的欣賞群體(這裡指的並不一定是特定階級,而是特定的文化群體)也導致了很多的文化遺產註定難以被人熟知,更不要說推廣跟繼承了。

當然,我們也得承認,有些文化遺產難以傳播,也有其自身的限制因素,比如很多語言只有語言但沒有發展出相應的記錄方式,有些文化形式,比如一些地方戲曲的內容已經跟不上現在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熱點,這也是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本身的局限性導致的。

我個人認為,無法被傳播下去的文化,不管是因為自身的問題還是社會的原因,都註定會消亡。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重要的不是誰來保護,而是如何能「推出去」,進而把新生力量「引進來」。有些答案提到了故宮,我覺得就是個不錯的例子。

個人見解,非專業人士,如有錯誤望告知斧正。


只能提供一個思路的吧

能人都死在能耐上,這點放在非遺上特別合適

有些文化遺產,要不就是傳播力不強,要不是欣賞門檻兒太高。本來是優勢,時間久了就成了劣勢。我不太同意大浪淘沙的講法,畢竟有些東西是領先時代審美的。究竟要怎麼做,可能不同的非遺並不一樣,最近大火的我在故宮修文物可能是一個好思路,聽說報名修文物的已經有15000人了。有些文化,只鱗片爪,就足夠技驚四座了。


保護主要是靠各省市文化廳下單位非物質文化遺產局負責,每年有一定名額申報,大多時候是只要是舊的玩意就能很容易申報,總情況供過於求。(因為那些以前賣幾毛錢幾塊錢的東西一旦被申報為非遺,馬上身價百倍,為了利益會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東西申報,造假的也不少)題主之所以認為傳統文化少,是因為並不是所有項目都是適合商業推廣的,而且還有很大一部分是跟不上時代、並不適合推廣的,比如火塘啊,刀耕火種啥的,在人們能用電用煤氣灶用更好的方式生產生活的今天,誰還會用那種低效能高污染的東西呢?還有一部分,推廣出來就變味了,為了更加迎合商業,做的已經不是原來的東西了。

真正做大甚至國際性的非遺也不少,靠信眾的出錢出力,恰當的統籌規劃以及地方的支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官方是最好的官方【滑稽)。只是有地域或是其他什麼限制,不大(方便)上電視,大家不那麼知道罷了。

而且說保護……不管是民俗學人也好,人類學人也好,宗教學人也好,說實話都不能妄言談保護,連傳承人自己都不願意展示或延續的東西,我們何德何能談保護?而自身順應時代或是傳承人一族視為神聖的東西,自然會傳承下去,長此以往。而我們學者能做的只是記錄,記錄它的起源、發展、輝煌、消亡,記錄下它在這片土地上存在的痕迹。沒有東西能萬古長存,勉強不得。至於zf,發布的有些保護措施可笑至極不談也罷。emmmm,我也不敢談,只是內部聊天聽到的笑話罷了。痛心疾首的笑話。
從自然選擇到人文選擇,被人類無情淘汰的東西太多太多了,人類根本保護不過來,也保護不起,所以順其自然吧,有些東西被淘汰掉是有原因的,不要想著保護一個是一個,即使你勉強保護了幾十年,早晚也是會被淘汰的。人們缺乏娛樂的時候誕生了很多的小劇種,那時候有人看是因為沒得干,現在人們的娛樂太多了,多到根本看不過來,所以誰還去看那些沒有意思的東西,哦你覺得有意思?那你就去看唄。


非物質文化遺產不知道石雕算不算收徒出師時間長,而且我見到的,生意不怎麼,主要是收藏價值,而且硯台居多(很多)一個地方「馬戲之鄉」,當地人知道這裡是馬戲之鄉還是宣傳的結果,我去看過一次,沒看頭,那麼多年過去也沒再看過。這個可以說商業化嚴重也沒捏麵人有含量,繼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市場化政府扶持還有青少年觀念都得有啊。主流價值觀念里沒有它啊,那老城牆拆掉用新磚沒了古迹還是老城牆嗎?偏個題你去旅遊別人說那是古道運炮專用的,但你走的是水泥路你也沒啥感覺不是(特指鎮南關)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並且越來越快,一旦跟不上步伐,註定被時代的巨輪碾壓,那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只能說適合的留下,不適合的淘汰吧,不過應該將其核心保留在網上,總會有人有興趣的

文化要發展進步,而不是固步自封,落後就要挨打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