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视频,先睹为快!

“世界屋脊”是青藏高原的代名词,这里的平均海拔和终极海拔在全世界都独一无二。然而,历史上不乏勇者,用白骨做路标,在这“世界屋脊”处,探寻一条通往民族交融的畅通之路。20世纪八十年代,美国著名旅行家保罗·泰鲁在乘火车到中国旅游时,曾经断言,“只要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然而,保罗泰鲁不知道,早在一百多年前,一位中国人就将他的铁路梦做到了青藏高原。这位中国人,就是孙中山。

昆仑山脉被称为“万山之祖”

早在1912年,孙中山先生将他的梦想,画在了一张地图上,就是这张“建国方略图”。这些交错的红色线条,就是孙中山计划修建的中国十万英里铁路。而这些铁路线路里,竟然包括了穿越“世界屋脊”,直通拉萨的高原铁路!

孙中山建国方略图

当年,孙中山向《纽约先驱报》的记者端纳,介绍了自己宏伟的造路计划。端纳后来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青藏高原那个地方连牦牛都上不去,怎么可能架设铁路呢?我确信孙中山不仅是个疯子,而且比疯子还要疯。”当时,无数人都和端纳一样,嘲讽着孙中山先生这个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梦想。然而一百多年后,这个伟大的梦想终于实现了。青藏铁路的上马,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曲折,这条铁路是如何通到西藏的呢?

端纳

1954年12月25日,青藏公路正式通车,消息传到北京,一直关心西藏交通的毛主席,高兴得彻夜未眠。有了公路,那么修铁路也就不远了。毛主席将王震将军召进中南海,让他出任铁道兵司令员。王震将军立下军令状:“一定把铁路修到喜马拉雅山下。”从那时起,让铁路攀上喜马拉雅山,成为每一位铁路建设者不灭的信念、永恒的目标。

青藏公路通车的消息传到中南海,毛主席高兴得一连喝了三杯茅台

当时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只能满足部队一半的给养。没有像样的施工装备,就靠人拉肩擡一米米地修,用钢钎、铁锹一寸寸地凿、一铲铲地挖。凭着“铁道兵前无险阻,铁道兵前无困难”的气概,他们硬是以血肉之躯,在海拔5000多米、素有“冰雪仓库”之称的风火山建成了最早的冻土试验工程,在格尔木以东几百里的荒原上摆开了战场。一幅壮丽的蓝图,已经出现在大家眼前。然而,1961年,中央为何突然下达的命令,停止修建青藏铁路?

海拔超过4000米的风火山冻土试验基地

新中国的领导人,时时刻刻都惦记着那片高原。这张照片记录下了1973年12月9日,毛主席会见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的场景。在谈到铁路交通问题时,毛主席说道,“青藏铁路修不通,我睡不着觉”。正是这句话,让沉寂了13年的青藏铁路计划,再次被提上了日程。

毛主席会见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

1974年,铁道兵第十师和第七师共六万多人,奉中央军委命令先后开进青海,开始了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的建设。站舍、路基、桥梁、隧道都设计出来了,人工手绘的图纸可拉两大卡车。然而,这些踏上青藏高原的人,首先面临的是生存问题。从西宁到格尔木这段线路,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这里高寒低氧、干旱少雨、风沙剧烈,数万铁道兵该如何打赢这场生存战呢?

在青藏高原上行走,相当于在平原上负重一个20多公斤的面袋

关角隧道的海拔有3700米,空气稀薄,铁道兵十师师长姜培敏和他的战友们,只能用白糖来抵挡高原反应,靠黄豆和干菜补充营养。高原的气候寒冷风大,棉服一年四季不管施工还是休息,都换不下来,棉花全都露了出来,老远看上去白花花的一片,就像一群白花花的山羊。环境的恶劣并没有让战士们屈服,然而他们没有预料到,一场毫无征兆的灾难就要来临了。127名铁道兵被困隧道,一场生死大营救拉开帷幕。

关角隧道是世界高海拔最长隧道

就在关角隧道修建的同时,来自全国各地1700名科技人员,一直在攻克青藏高原存在的各种技术难关。1978年,中央为何再次决定暂停青藏铁路的建设?接到停工命令,很多人都哭了,闻讯赶来的当地牧民也哭了。面对着越来越多赶来送行的藏族同胞,战士们依依不舍,一步一回头的离开了青藏高原。青藏铁路何时才能再次上马呢?

更多精彩内容,锁定327日6:30播出的湖北卫视《大揭秘》《青藏铁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