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的陪葬坑,极可能秦始皇陵的大型军备库。出土装备的细节比兵马俑更考究,更见统一六国的秦军为何如此强劲。

仍为中国史上第一位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从近数十年出土的兵马俑规模之大、其统一建设之种种高规格技术、徐福东渡求长生不老药,甚至始皇的传位和死亡之谜,他的种种也让后世有很多说不完的话题。

「K9801」是目前发掘仅次于秦始皇陵一号坑的大型陪葬坑 (网上图片)

2013年12月,秦始皇陵最大一个陪葬坑被发掘并出来,足足有1万3000多平方米,编号为「K9801」,是目前发掘的仅次于秦始皇陵一号坑的大型陪葬坑。而震惊世界的不是陪葬坑的规模,而是陪葬品,因为这次是首次发现秦代铠甲实物,并且是大量发现。

「K9801」是目前发掘仅次于秦始皇陵一号坑的大型陪葬坑 (网上图片)

根据内地传媒报道,陪葬坑内石铠甲数量可能在6000件以上,考古工作人员还发现披在战马身上的马甲以及和车马配备的青铜零部件等。专家根据情况推测,陪葬坑极可能是秦始皇陵的一座大型军备库,轰动考古界。

「K9801」是目前发掘仅次于秦始皇陵一号坑的大型陪葬坑 (网上图片)

「K9801」陪葬坑位于秦始皇帝陵园东南部的内外城之间,距离现在的封土约200米,平面为长方形,主体部分东西长130米,南北宽100米,南北两边的东西端各有一条斜坡门道。专家根据出土文物,推断当时战服设计十分先进,不仅注重外观,更注重实战需要,秦军管理也十分严谨。

出土盔甲不仅注重外观,更注重实战需要 (网上图片)

陪葬坑出土的铠甲,主要由前后两片构成,护胸护背,有的还配有护肩膀的披膊甲。裙甲不仅多采用小甲片,而且甲片间间隙比身甲要大得多。这种特殊设计,使裙甲上下翻动更灵活,行军作战更不受拘束。这种铠甲基本满足士兵弯腰、挺腹、侧转、举臂、站立和跪坐等活动要求。

出土铠甲石料加工工艺,比兵马俑泥土烧制工艺更考究精细得多 (网上图片)

专家表示,陪葬坑的铠甲石料加工工艺,比秦始皇陵兵马俑的泥土烧制工艺更考究精细得多。秦朝的盔甲能够做到如此,说明他们的技术十分先进,是大秦强悍象征。

我们当初看兵马俑士兵都是没有戴头盔,令各界一直认为秦朝士兵不戴头盔,但发掘出石质头盔,打消了这种疑虑。事实上,兵马俑无盔,更多是因为那批俑士是处于皇帝检阅状态,「免胄」是一种礼仪需求。

兵马俑无盔,更多是因为那批俑士是处于皇帝检阅状态 (网上图片)

考古学者从出土的石头盔来看,认为非常符合人体工程学。石头盔每片石片弧度都不一样,符合脸部结构,在肩膀部位都有一个弧形的凹槽,也适应人体结构。与铠甲相得益彰,令护具装备显得完美。

最为关键的是,陪葬坑还发现鱼鳞甲,无疑打破「鱼鳞甲在汉代才有」的说法。出土的鱼鳞甲由前身甲、背甲和肩甲组成。前身甲和背甲的长度相等,下摆齐平。前胸及前后部分为大片皮革,而且甲的上部以及四周边缘绘有精美图案。然而,鱼鳞甲一般只有高级军官才能穿著。

石头盔每片石片弧度都不一样,符合脸部结构 (网上图片)

我们从铠甲和头盔的制作工艺和技术可看出,为了获得更好的灵活性,铠甲的甲片再次缩小,编织更为细致,使其在实战中不畏刀剑、更为牢固,并且在部分皮甲边沿出现织物包边,使甲片不易磨损和脱落,寿命相应延长。

出土护甲造工远比兵马俑士精细 (网上图片)

这次发掘出的秦始皇军备库,里面的盔甲是整齐叠压,可见秦军的管理十分严谨,队伍排列整齐分明,物资摆放也高度集中,井然有序。

通过这次出土,也发现秦朝在军事管理上军阶化、专业、精细特点。在秦代,不同衔职的军人所穿头盔和铠甲款式各不相同。级别越高,铠甲和头盔的制作就越精良,防护面积越大。至于铠甲和头盔形制,也会根据实战需要而区分,说明秦朝军队专业管理,也是秦军从实战中获取经验的结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