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已故地缘专家布热津斯基曾经预言,在他的《大棋局》里,中亚五国的下场会很不好看。

布热津斯基之所以说,是有一定的历史的根据的。

一战后,在英、美等国的扶持下,东欧成立几个新国家,如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

但由于某些原因,主要是缺乏国家治理经验,很快,这些国家便走向了毁灭之路。很快被周边强国吞并。

而布热津斯基就是来自波兰,波兰在二战时苏德被瓜分的历史,深深震撼了他的三观,影响了他的战略判断。我以为。

而中亚五国,地处中、俄之间,与夹在苏联和德国之间的波兰,情形何其相似。

如果他不做出这种判断,才是怪事一件呢?

但近三十年过去了,中亚五国不仅没有被吞并,而且日子过得还不错。

其中,以哈萨克日子过得最为滋润。

即使是在当今石油价格下跌,仍然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这里面,肯定有一份纳扎尔巴耶夫的功劳。

作为一个新成立的国家的首位总统,他并没有去展示所谓的政治宏图,而是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发展经济上,可以说是找准了方向。

比起一战后的波兰,一建国就民族主义高涨,和周边国家接连开战,高明的不是一点两点。

在国际环境上,中亚也没有东欧那么险恶,俄罗斯已衰弱,中国在一心谋发展,美国鞭长莫及。

即使到了911之后,美国将触角伸向阿富汗。纳扎尔巴耶夫则选择平衡外交,既不盲目投向美国怀抱,也不彻底冷淡美国。一如既往发展经济,背靠中俄。

因此当2011年当代号为「阿拉伯之春」的颜色革命到来时,中东同宗教的国家开始发春时,近在咫尺的中亚恍如另一个世界。

关于叙利亚的和谈就在阿斯塔纳举行,不由得让人感叹。一样的国家,差距怎么那么大呢?

于是,当纳扎尔巴耶夫宣布退位时,人们才知道这是多么不容易。

两年前,中亚另一强人卡里莫夫逝世,两年过去了,乌兹别克并没有因为强人的离去而发生不好的事情。

这一点也许给了纳扎尔巴耶夫启示,他是可以离开的。

于是,在做了两年准备后,终于选择退位,虽然是渐近式离开。

从某种角度来看,哈萨克的国家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阶段。是到转变的时候了。

首先,哈萨克是一个纯粹的陆地国家,其次是一个牧民的国家。

这即不同于英国,英国是地主阶级转变成商人而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也不同于中国,中国则走另一个极端,靠的则是农民阶级的转变。

还好,哈萨克还有石油,还有苏联时代留下的工人阶级。这种状态,注定财富必将落到外国资本和权力阶层手中。农牧民和工人是无法与其进行竞争的。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防止拉美化,哈国需要一次大转变,鼓励中小企业,搭上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末班车,分一杯羹。

也许,纳扎尔巴耶夫预感到这一点,才选择激流勇退。

当然,也许有更简单的原因,年纪大了,实在带不动这辆大车了。

你可以说像纳这种中亚斯坦的总统实际上就是皇帝,权力世袭,家族政治,但必须背靠一个大国。

现在辞职,其实正说明后继者是安排好的,有充足的时间扶持稳定,这样权力世袭传承才能顺利。

如果垂垂老矣还没有继承者出来,那么实际说明掌控力度很弱了,死后家族覆灭概率高


记得之前看苏联解体的相关资料的时候,不管是东方的材料还是西方的回忆录,都提到了一点,在苏联解体前夕,最希望苏联解体的是乌克兰领导人和俄罗斯领导人。而最不希望苏联解体的,除了志大才疏的戈尔巴乔夫,就要数纳扎尔巴耶夫了。甚至在俄罗斯和乌克兰退出之后,他还试图继续维持苏联的架子。看到的时候还很奇怪,觉得苏联再怎么衰落,似乎也轮不到哈萨克的领导人出来续命。

离苏联解体差不多三十年过去了,乌克兰动荡不断,而哈萨克算得上最稳定的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是离不开纳扎尔巴耶夫的努力的。如今退居二线,想必也是已经有了妥善的安排吧。


就是模仿李光耀,准备了隔代接班人,未来的接班人不会直接出现在台面上


效仿邓小平,保留了军队控制权。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