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8099.JPG
 
自强号单程要783元、单趟至少平均4小时起跳的距离,在去年2月中之前,这些都非常熟悉(甚至生理时钟还会让我再怎么昏迷,到花莲一带就会醒来,或是看完风景再昏睡),现在则是曾经的熟悉,有点期待、紧张,但还是想时不时回去的地方。 (延伸阅读──快满3周年的老文:我在池上的日子—150天之心得笔记)
 
由于不久前恰巧认识朋友的朋友,发现她刚好就是「南方以南」的工作人员,再加上我觉得实在太少人知道台东还有很多好活动了(不只热气球啊啊啊),所以编辑了一篇文章 (把握处暑的台东夏之旅!南方以南、东海岸大地艺术节、台东慢食节8月纷呈),也刚好许多活动一起进行,所以在上周 8/17~19 期间,我再去了趟台东走走看看跟吸收疗愈一番。
 
有关「南方以南」、「台东慢食节」,除了编辑的文章已经有初步介绍之余,这两大主题都很适合自开一篇来记录,无意间从小青老师FB看到的「台东新便当计划」,没想到就是持续到9月中的「台东设计展」其中一个主题展!恰巧赶上 8/19 其中一款新便当的品食导览发表体验,所以那一天也借机参观五大主题展,以客观的角度来看看台东近几年的变化。
 
一、台东新便当计划

IMG_6536.JPG

说起台东,你会不会也想到池上便当?(直接破梗XD)
虽然是不太大的文创教室展出,不过把8,000个木片便当盒当作砖块,砌成五款新便当的展示堡垒!邀请五组厨师,以台东在地食材发想五款便当,那天我参加到的是姐弟档「摆浪饕餮」洪慈璟与洪伟钧的分享场子,说也奇妙,在展场中我也最喜欢他们所分享对便当的感想:做便当是件温暖开心的事。

(回忆时间:想起小学时期还有过的带便当经验,当时我娘月娥虽然不是自己做,买的是大甲回忆无敌的阿清自助餐,然后很环保地拿玻璃便当盒帮我装菜啊肉的,对比同学都是吃打菜的团膳,月娥带来的便当真的赞!)
 
还有金瓜三号吴姝娴用红乌龙慢炖的猪五花肉,光看介绍跟便当模型就让我嘴馋啊啊啊!新便当展的好处之一是:好奇便当菜怎么料理的吗?展示板上就分享了作法喔!

IMG_7826.JPG

IMG_7834.JPG

享用便当前,工作人员先导览五款便当的概况,也带我们上去平常禁止进入的2楼一睹壮观的便当城墙,然后由于我们都会拿日历纸来垫便当,所以也特别设计类日历纸让参与的人撕来垫(?),但一看发现这纸还分别对应了五款新便当的设计元素,怎么舍得拿来垫啦XDDD

IMG_7864.JPG

IMG_7885.JPG

IMG_7891.JPG

终于要来品尝便当了!摆浪饕餮姊弟档也现身来跟大家介绍食材跟怎么调理,两人还是搭第一班飞机来台东,然后再烹调出新鲜的便当──使用鹿野土鸡的小鸡腿、晚仑西亚蜂蜜制作成东南亚风味的烤鸡,用他们最先接触到的台东食材~小米、红藜等做成的三色稻荷饭团,还有用鬼头刀做的鲜蔬鱼卷!


开放QA时,忍不住问了问他们觉得哪道料理或食材处理起来很有挑战性,会看镜头的弟弟说这道鱼卷因为是纯粹用鱼肉浆制作,加了一点马铃薯之外就没加任何添加物,怎么样让它能有弹性、定型绝对是挑战啊啊啊!先蒸后煎留住鲜味,吃起来也很清爽没有负担,还有我个人最爱的......卤鹌鹑蛋!!!姊姊说最好要冰镇入味个4、5天,每道菜色都是耗费很多心力跟时间去开发、调整的,也从看似简单的便当中,发现不一般的用心跟温度。最高兴跟台东慢食好伙伴──小青老师、棋子老师(最近出了很棒的台东故事~五感浪游 台东的样子)一起参加,觉得有越来越多人一起重视食文化,非常开心 :)

IMG_7910.JPG

小小建议:觉得导览前能讲述一下「便当」之余台东的意义、便当的演变会更好 (就我所知像池上便当以前就有放大坡池里的鱼虾!虽然这也是先前店家跟我分享我才知道啦...)
然后9/1、9/2还有最后两场的便当餐会+导览,虽然吃的部分已经全部额满了,不过还是可以听导览!
 
二、有一种浪潮,叫台东
虽然在实际去之前,朋友A跟我说了一个完美的譬喻(太直接但精准了,有兴趣的人可以偷偷问我XD),这个展区是前团队负责的,进入展场就忍不住觉得...天啊辛苦了......
离铁花村不远、台东转运站附近的275仓库里面,入口处就以悬挂的蓝染布们营造「浪潮」,先让大家看看近几年台东的变化、一般大众对台东的印象,也区隔出必须亲自进入、进一步探秘的「洗礼」感,然后虽然免不了一定得放热气球,但以这样的呈现我个人是相当喜欢。
 

IMG_7930.JPG

展区还分为蜕变、生活、阅读等不同主题,「把剧本放进格子」的在地生活与意识展现也挺耐人寻味,每格小空间展现了创作者的想法,如果是我,我会想在里面放什么呢?

IMG_8101.JPG

在最后的「慢味」区,真心觉得强者前同事啊XD!看就知道一定花了不少心力去搜集跟维护这些草木植栽、摆设安放,更惊人(也诱人)的是慢味餐桌不只是让人看好拍好,在台东慢食节之外,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在这里品尝台东的滋味,看8/11已结束的野食餐桌觉得氛围真好,目前 9/7(五)晚上还加码「法客餐桌」──关山宏昌客家菜馆的欣芝要分享她的料理跟故事,实在很好奇她会怎么呈现不同以往的后山客家菜。(啊啊啊可是太常回去我的钱包会哭啊...)

IMG_7984.JPG

IMG_8109.JPG

 
三、巢流
巢流展区其实一开始并不在我的规划之中,但去了之后觉得好在有去!展出的原住民文化创意产业聚落LIMA我是第一次去,在展场内文化处大姊的说明下,才知道「LIMA」在不少原民族中代表著「手」的意思,象征著手作、传承。

IMG_8013.JPG

这个展区有著「从源头出发,找到新的可能」的意义,四位原民创作老师虽然曾经离巢、去接收外界的刺激与灵感,但返回之后,也重新用不同的方式、介质来转释自己的文化与认同感,造就更丰富的当代原民艺术。这些意涵不只从展区的介绍看得出来,入口处最能代表巢流的意象创作也十分有趣,家乡是如何栽培你,当你在外面成长茁壮或是蜕变的同时,如何回流、用不同的方式回馈,是这个展出的精神。

IMG_8015.JPG

感谢展场的文化处大姊解说(其实原本是没有的...可能我看起来一副问题满满的样子所以把她吸引出来??),让我不只是看这些展品跟艺术,也能多一点发现这些作品背后的故事,例如举办国际青年文创营,让有创作背景的学员能跟著职人学习,从采集材质、实作到文化与人的热情,虽然时间有限,仍是很扎实与难得的整个过程。像我听到其中一门有关树皮的创作,是如何从树枝取得树皮,还要构思怎么设计、组装与分工感觉就很烧脑,还有从八角花图纹延伸出来的灯饰,呈现在展区的作品都是令人觉得惊艳却不带勉强、突兀的。

IMG_8024.JPG

看著这些展出,也能跟台东慢食节、南方以南有些呼应,原住民族的美感跟艺术感是融在生活、内化到骨子里的,从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服饰编织、居家摆设等如何应用就看得出来,或许他们会好奇这样就是艺术吗?或许会有些质疑,但对外行人(例如我)而言,我知道就算我会那样的技术,也肯定做不出那样的,自然而然的感动与连结。
 
上一次回去台东是4月初,为了海端布农朋友的「崁顶百年」而去,那是部落的年轻人为了把过去迁徙至此的故事与足迹,传承给部落更多年轻人的自发活动,虽然规模不大、没有太多对外宣传的资源,却是近期我参加过很感动的活动之一。
 
用台东来重启放任快一年的部落格应该是不错的选择,虽然我正式迈入30代了,不过部落格还是会很依自己的状况跟时间来更新的哈哈哈哈!29岁这年有很多挑战跟感触,现在也得鼓励自己好好面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能讲、该讲,也都有自己的课题跟使命吧。
 
Info

IMG_7819.JPG

IMG_7824.JPG

最后,感谢新便当计划展场里的姊姊帮我拍这张XDDDD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