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比較淺白,作者認為天下之道,在於攻守。一攻一守,在於民心,得之則昌,失之則亡。戰國時期,正是諸侯兼併的血烈時代。社會的動蕩和人民的痛苦達到極點,一大批類似文獻出現,希望統治者效法三王通過「磨礪」、「鼓勵」、「驅使」、「培養」、「競爭」五道取得民心。如若不察,國家就會出亂子,子孫也別想昌盛。

原文

天下之道二而已,一者守之之器,一者攻之之器。今之守者,高其城,深其壑而利其渠譫【守城的工具】,芳其食,是非守之道。昔天下之守者,民心是守。如不得其民之情偽、性教,亦無守也。今之攻者,多其車兵,至其衝階【攻城的工具】,以發其一日之怒,是非攻之道也。所謂攻者,乘其民之心,是謂攻。如不得[其民]之情,亦無攻也。

昔三王【三王:夏商周三代開國之君】者之所以取之之器:一曰歸之以中以安其邦,一曰歸之謀人以悅之心,一曰戾其修以麗其眾。□□【按文意此處不缺字,可能是留白】昔三王之所謂陣者,非陳其車徒,其民心是陳:一曰礪之,二曰勸之,三曰騖之,四曰壯之,五曰鬥之。五道既成,乃速用之。如不得用之,乃顧察之,如弗察,邦家其亂,子孫不昌。

參下文改釋【壑】、【至】二處

林引:讀清華簡(捌)《天下之道》零札-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