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明

出於對時間和精力考慮,暫依據現今手頭收錄的一些資料,對文獻中出現的神靈進行記述,以備資料所需。文意注釋等,由於筆者水平有限故不加發揮,謹按原文①引用。

清華大學所藏戰國竹簡第一批,有書9篇,名為《尹至》、《尹誥》、《程寤》、《保訓》、《耆夜》、《金縢》、《皇門》、《祭公》和《楚居》。

查看各篇文獻,神話學意義上有《楚居》、《程寤》二文較豐富,其中《楚居》尤為突出。《程寤》篇記載周太姒、周文王、武王夢佔相關內容,有利於分析時對夢佔、受命的認識。《楚居》則是記載楚人都城遷移與世系內容,包含的楚人起源神話相關內容中「肋生」、「賓天」的相關內容②,也非常值得注意。


《尹至》:有「帝」,按文意,應為即位之商湯。

《尹誥(鹹有一德)》:無。

《程寤》:宗祊社稷、六末山川、商神、皇上帝。

宗祊,注曰:《國語?周語》韋註:「廟門謂之枋。宗枋,猶宗廟也。」

六末,整理者注釋:「疑指天地四方」[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上海:中西書局,2010年12月,第137頁。]。有學者認為,「六末」疑讀為「六物」,並引《左傳·昭公七年》稱「歲、時、日、月、星、辰」以為據。但他隨即又說:「不過『勿(物)』字楚文字常見,『末』字倒不常見,所以此說也未必可靠。」[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正文中簡稱「復旦讀書會」):《清華簡<程寤>簡序調整一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2011年1月5日)文下網友的評論。]

我們認為,此處「六末」或可讀為「六宗」。《尚書·堯典》有「禋於六宗,望于山川」,可與簡文對讀。簡文「望」,整理者注引《淮南子·人間》註:「祭日月星辰山川也」,稱:「與上文合」。[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上海:中西書局,2010年12月,第137頁。]按,「望」應單指祭「山川」。《穀梁傳·僖公三十一年》範甯注引鄭玄雲:「望者,祭山川之名也。」《五帝本紀》正義:「望者,遙望而祭山川也。」《漢書》、《說苑》、鄭玄注《大傳》等皆作「望秩餘山川」。[顧頡剛、劉起釪:《尚書校釋譯論》,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4月,第125-126頁。]簡文:「祈於六宗山川,攻於商神,望,烝,佔於明堂。」其中「六宗」已有所指,則「望」指的就應該是其後「山川」二字。(此條引自③)

商神,商之鬼神。

《保訓》:舜、帝堯。

本篇有「陰陽之物」,頗為奇特且記之。注者雲:「陰陽之物」見於《禮記?祭統》,或有關聯。

《耆夜》:有《明明上帝》一詩。

《金縢》:帝(原文作「命於帝庭,敷有四方」,皆釋為天庭),皇天。

《皇門》:無。

《祭公之顧命》:旻天、皇上帝、皇天、后稷。

《楚居》:季連、巫咸。本篇人物繁多,古史與神話傳說相纏繞難以分辨,本文僅錄二名。

《史記·楚世家》以現存於《大戴禮記》的《帝系》和《世本》為依據,說楚之先祖出自顓頊,顓頊生稱,稱生卷章(老童,字形之誤),卷章生重黎,重黎弟吳回為祝融,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子6人,「六曰季連,羋姓,楚其後也」。《楚居》簡文正是從季連開始的。

季連,簡文作「季鑾」,從「孿」省聲。按《楚世家》推斷,陸終生季連是帝嚳時的事情,在簡文中他則是以神的身份出現的「季鑾初降於隈山」,可對比《國語·周語上》「昔夏之興也,融(祝融)降於崇山」。隈山應即騩山,見於《山海經·西山經》,雲「其上多玉而無石,神耆童居之」,郭璞註:「耆童,老童,顓頊之子」,正是與楚國先祖傳說有關的地方。(此條引自④)


參考文獻:

①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上海:中西書局;

②江林昌, 孫進. 《楚居》「脅生」、「賓天」的神話學與考古學研究[J]. 文史知識, 2013(3):35-41.

③清華簡《程寤》研讀札記,程浩,上海大學;

④李學勤:清華簡九篇綜述。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