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嚴重,歷史化極其嚴重,庸俗歷史主義霸佔嚴重。

相關回答擴展https://www.zhihu.com/answer/1816894821

神話歷史化

所謂的「封為上公,祀為貴神」是古人歷史化這些自然神的筆法,通過附會神靈為歷史上的有功諸候,隨後稱他們有功才被祭祀為神,戰國時期初的《國語》就有提岀祭祀聖王的記錄,其實這在甲骨文當中可看岀祭祀先王是傳統,但並無先王為自然神的現象,既使有也只可能是獨列,這在西周的《詩經》讚頌后稷成為開國的先王,但值得注意的是,后稷這時並非是凡人,而是天神,是天空之神「昊天上帝」所眷顧的天神帝子,亦是自然神中的穀物神,但這屬於浪漫的開國神話,與後世的版本不能一概而論。

到了後世,歷史化興起,在戰國時代中期的《左傳》就有將自然崇拜的五行神反向歷史化的記錄,原文如此道「故有五行之官,是謂五官,實列受氏姓,封為上公,祀為貴神。社稷五祀,是尊是奉。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龍,水物也,水官棄矣,故龍不生得。」

這種在漢代《新書》卷一就有:「古者五帝,皆踰百歲。」以此言信之,因生為明帝,沒則為明神,名譽之美,垂無窮耳。」稱五帝是賢明的王,都是死後成為神,與自然崇拜的五行神官一般,遭遇了反向歷史化,通過附會為做了好事且有功於人的賢臣與賢王,故而被百姓祭祀封為神,這樣的形式只是為了掩蓋自然神身份而不得不為此來解釋罷了。

五帝本身就是陰陽家構建的神系,其中五帝更是自然神身份濃鬱,還有月令四時的五帝亦是如此,只是歷史化不幹凈非常明顯,五帝中的黃帝更是維護四時運作的中央之帝,如果他之前未生出來成為明神的話那不是之前四季必然混亂,更何況黃帝與赤帝為兄弟,後者更是大自然的溫度概念,是火神,是月令四時中是夏季本身,如果以傳世文獻的封為明神一說解釋,莫不是5000年前季節不同?難道在5000年前沒有夏季?

而且許多專家稱《逸周書.嘗麥解》一篇為西周的文,但本人覺得他已經寫有夏朝了,可見只能屈下為春秋末年至戰國時期初年之間,但儘管如此也比《國語》早,其中描述赤帝、蚩尤、黃帝眾岀現在「昔天之初」,意味著這篇屬於貼近神話敘述的片段,當然也懷疑是有歷史化的成分,可見弱化天神為賢臣聖王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庸俗歷史主義:神話中的神諸侯說為少數民族/把天帝編織為部落首領

將神說為部落首領是不對的,以禹殺的防風氏來看,原文《國語·魯語下》中描述此事,既徹俎而宴,客執骨而問曰:「敢問骨何為大?」仲尼曰:「丘聞之:昔禹致羣神於會稽之山,防風氏後至,禹殺而戮之,其骨節專車。此為大矣。」客曰:「敢問誰守為神?」仲尼曰:「山川之靈,足以紀綱天下者,其守為神;社稷之守者,為公侯。皆屬於王者。」客曰:「防風何守也?」仲尼曰:「汪芒氏之君也,守封、嵎之山者也,為漆姓。在虞、夏、商為汪芒氏,於周為長狄,今為大人。」客曰:「人長之極幾何?」仲尼曰:「僬僥氏長三尺,短之至也。長者不過十之,數之極也。」

防風氏就是山川羣神中的山神,因為是高山的神格化,故而為巨人亦合理,神話本身就是古人的一種對大自然朦朧認知而產生的世界觀,近代將有國的神說是部落首令顯然不對,因為當時的中國林立許多諸候國,而這種社會認知反饋到神話裏也就有了神下神也有自己的國之外,還有自己的眷屬子民,這點在《山海經》表現得更加之多,鹽長國的神君是鳥氏,嬴母之山的守君是個如人而豹尾的神,三苗國又叫三毛國,在赤水的東部,

不死民,為人黑色,特徵長壽不死,硃卷國的南方黑毛長臂巨人,硃卷國虎首鳥足並兩手持蛇的黑人,三首國人民三身,三首國東部的周饒國,人民短小而頭冠帶,苗民國的蛇身三首神君延維,

一臂國與子民一隻目、一個鼻孔,一個手臂,有的有黃馬紋與虎紋,一目一手。奇肱之國,其子民一臂三目。

更為有仔細的國,民,守君資料描述的:

幽都國之上有黑鳥、黑蛇、黑豹、黑虎,黑狐,這裡有大玄國與有玄丘的子民,而這幽都有大幽國,大幽國有赤脛之民,幽都國土之上多黑色動物,

幽都還有釘靈之國,釘靈國這裡面的子民膝蓋開始到下是長有毛與馬的蹄,他們非常得善走。

軒轅國,這裡鸞鳥自已唱歌,鳳鳥自已舞《皇》或產卵,這裡的蛇身不死民食用鳳鳥的蛋與甘露,神民與百獸和平羣共居。

而那些神諸候國例子都顯然不是現實中有的,只能說是神有諸候國,顧頡剛解釋《尚書·呂刑》「禹平水土, 主名山川」一語, 意為「主領名山川」, 亦即「為名山川之神」, 而不是已往所說「去題山川的名字」。

禹在《詩·韓奕》是安置高山的大神,其《韓奕》原文「奕奕梁山、維禹甸之」及《詩·信南山》「信彼南山、維禹甸之」可證。

禹本為天神,在春秋時歷史化為凡人臣子、君王,這點顧頡剛考據為證實的事,從歷史化不幹凈的片段看出,他是命令羣神於會稽之山的霸王,山川眾神無不到場,那些圍抗的神將被屠戮,可見大禹是山川羣靈的神主。

庸俗歷史主義:

中國聖王、天神為部落首領源於日本鬼子、英國佬侵華的政治學說遺留

我們現在網路上經常看什麼上古華夏是埃及分支,或者華夏是巴比倫分支,或印度分支等等,這種說法究竟是出自那?出自誰??

答!

是清朝滅亡後,日本右翼主張古巴比倫為上古華夏這些文明的說法開始流入中國的讀書人的視野中,證據呢?

有,《上古演義》作者既是清朝未與清朝亡後的人,他的文章作品中說了巴比倫為一萬年曆史的文明,他猜想以前的大地擴張或膨脹或收縮,以這位文人角度看出來了,說明瞭當時大量外國科學新的知識大量湧入了中國,一些學者就跪舔外國人,用所謂的種種理由否定華夏的根本,

1894年,拉克伯裏出版《中國上古文明的西方起源》一書。清末時經日本傳入之華夏「西來說」,這個是具有濃濃的政治思維的說,在書中,他講述了一個關於中國文明起源的故事:

「公元前2282年,兩河流域的國王Nakhunte率領巴克族(Bak tribes)從迦勒底亞出發,翻越昆崙山,歷經艱險,來到了中國西北部的黃河上游。此後,巴克族四處征伐,傳播文明,最終奠定了中國歷史的基礎。」

其中Nakhunte又作NaiHwangti,即黃帝之謂,巴克族則為「百姓」(Bak Sing)轉音。在拉克伯裏筆下,中華文明的始祖黃帝被說成來自古巴比倫,而中華民族也成了「外來戶」。這便是曾在近代中國風行一時的「中國人種西來說」。

1895年,宋恕在《六字課齋津談》中就寫到:「西人謂世有文字始於亞洲之非尼西人,又謂巴比倫字最類中國字。

而漢族神話中的神靈是部落首令一論,也是日本右翼帶動這些跪舔外國人的學者搗鼓出來的,為了否決漢文明的根!

而到1900年,由日本人撰寫的《**文明史》也把華夏文明與兩河文明做了一番比較。隨後,一篇叫做《中國人種考》的文章便在《新民叢報》上連載,主張拉氏觀點,即中國祖先黃帝自西亞來到東亞。甚至在一部《中國歷史教科書》中,作者將盤古與巴克等同,認為是音譯造成的差異,黃帝就是巴克人的酋長。

1900年6月,日本學者白河次郎、國府種德合著的《**文明史》出版。該書用專章介紹《中國上古文明的西方起源》一書,對拉氏所主張的黃帝來自巴比倫、中國文字來自楔形文字、中國文明與巴比倫文明的諸種相似之處等內容進行推介。

1903-1906年間,劉師培對拉氏學說鼓吹甚力,更是將其寫入《中國歷史教科書》之中:「西人之稱漢族也,稱為巴枯民族,而中國古籍亦以盤古為創世之君。盤古為巴枯一音之轉。蓋盤古為中國首出之君,即以種名為君名耳。……據西人拉克伯裏所著《**太古文明西元論》謂:巴克即百姓,黃帝即巴克民族之酋長,神農即巴庇倫之莎公,倉頡即但克,巴克本該地首府之名。」

一幫網路上常說中國是巴比倫分支的來源說法經典名言~《馗書》:民曰黑頭,故稱黔首。

《馗書》為辛亥革命前的人「章太炎」作品:

文字如楔,故作八卦。陶土為文,故植碑表。尊祀木星,故佔得歲。異名紀月,(如《釋天》「正月為陬」以下十二名,巴比倫亦有之)故貞孟陬。故曰,中國種姓之出加爾特亞者,此其徵也。

非常寒酸的暴論,說秦朝就是羅馬。 《馗書》是故古者稱歐洲曰大秦,(大秦即羅馬。其曰大秦者,明非本稱,乃實中國所號。

在19051906年發表的《古政原始論》、《論孔子無改制之事》、《中國歷史教科書》等著作中,他又進而提倡巴比倫說,認為:「神州民族,興於迦克底亞。《史記·封禪書》曰『泰帝興,神鼎一』,《淮南子》曰『泰古二皇,得道之柄』。泰帝泰古者,即迦克底之轉音也。厥後逾越崑崙,經過大夏,自西徂東,以卜宅神州之沃壤,皙種人民稱為巴枯遜族。巴枯遜者,盤古之轉音,亦即百姓之轉音也。」[12]「西人之稱漢族也,稱為巴枯民族,而中國古籍亦以盤古為創世之君。盤古為巴枯一音之轉。蓋盤古為中國首出之君,即以種名為君名耳。……據西人拉克伯裏所著《**太古文明西元論》謂:巴克即百姓,黃帝即巴克民族之酋長,神農即巴庇倫之莎公,倉頡即但克,巴克本該地首府之名。又謂:學術、技術、文字、文學,中國當上古時,無不與巴庇倫迦克底亞相同。

《拉克伯裏中國文明西來說在東亞的傳布與文本之比較》

拉克伯裏是法國人,在中國香港出生,熟悉中國典籍,後來去英國大英博物館由於自己喜歡學習研究,倫敦大學聘為東方學教授。

~引用各網路上的說法~

梁啟超在1922年的一次公開演講中就曾一針見血地說道:「二十多年前,有人在長城以北發現了石器時代的人骨,近來又在河南地方發現了二十多萬年前陶器和人骨,也是石器時代的東西。因此,至少在五萬年前,河南已有人類,是無可懷疑的。」

梁啟超根據這些考古發現徹底推翻了拉克伯利所提的中華民族西來說的論點。他的演講受到了當時許多學者的認同和讚揚,後來更把這種觀點從教科書上刪除掉了。

至此,這種中國人種西來說,才漸漸的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再也沒有人提起。

而今天,許多的網路上的人為搏眼球,引用了過去已經被打臉又推翻的政治思想說事,還主張叫器著所謂的自由學說。


有一說一,我認為中國神話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神話。中國神話就和中國人一樣極其務實。目前能說的上名的神靈,基本都是一些歷史人物,因為創造了偉大的歷史貢獻而被後人追封為神(或者和某些虛無的神融合)。

實際上,中國最早也樹立了很多虛無的神。但隨著社會的進步,他們最終還是被務實的中國人一個個拋棄,或者被概念化成道和天。而這個概念化的天又給與了天子封神的權力,反過來推動了人民的能動性。

我個人認為做出這一革命性信仰改動的很可能是周公旦,雖然沒什麼證據。商周之際中國神話的大方向就已經確定了。神人鬼是中國神話的主流,人死為鬼,祭鬼為神,神不佑人又可棄它成鬼。這麼果斷的宗教控制力在別的文化幾乎不可能存在。

在信仰控制方面,中國官員不是像西方人一樣出於種族絕滅的目的,而是衡量當地百姓所敬之神是否值得祭祀。古代官員有一個很出業績的地方就是絕淫祀。曹操就斷絕了很多土豪的淫祀活動,他的部下王朗更是砸過秦始皇的神廟。這樣一來可以控制信仰,二來可以避免不明宗教勢力的形成。

後來曹操廟宇也一樣被砸,目的也是一樣的~


中國神話有一個總體框架。

中國神話,先秦神話,古人對世界的認識;最原始的認知,有多種,有矛盾,但最終逐步形成體系。

官方神話,天命神授,皇權的合理性。封禪、天子、祭祀等,有標準的說法。主要是儒家、道家的體系。

明清神話小說、傳說,人們對世界的認識。是神話的演繹,有很多演繹的內容,不一定成系統。

中國神話體系分析:時間、空間、族類、戰力和起源:

https://zhuanlan.zhihu.com/p/191622962

中國神話-空間位置,佛祖在人界,玉皇大帝在九重天

https://zhuanlan.zhihu.com/p/299934794


中國神話,尤其是漢族的神話,和全世界其它神話都不一樣。

怎麼不一樣,可以分別在各個方面說出種種不同。但是簡單說:中國神話是文人神話,其它地方其它人羣的神話是藝人神話

其中的原因是:其它地方其它人羣在遠古有說唱傳統,所以神話的創編傳播主體主要是說唱藝人。中國古代尤其是漢族沒有說唱傳統,所以神話的創編傳播主體主要是文人。所以中西神話的不同就是藝人和文人的不同。

藝人和文人有什麼不同呢?藝人比較注意繼承,比較貼近老百姓,比較重視現場反饋,所以藝人編的神話也就是神話比較原始古樸,更接近於初民的原創神話(希望希臘羅馬神話由於整理者出於理性或前理性階段,所以略有不同)。文人則比較注意創新,比較貼近上層,比較重視歷史反饋,所以文人編的神話也就是中國神話就每一個故事而言比較精緻,比較符合當時社會上層尤其是統治者的趣味和道德,距離初民的原創神話更遠一些。

關於中國古代神話,歷史學裡有著名的層累說,就是說神話很多是漢朝、三國、兩晉甚至更晚的文人一層層編出來的。其它人羣的神話其實也有層累,只不過層累得比較早比較短。長時間的層累,成千上萬的文人各自閉門造車編了成千上萬個故事,造成了中國神話的複雜性和雜亂性。一個收拾再勤快的家,也禁不住長年累月地放各種東西。何況中國神話這個家並沒有一個主婦或管家,官家也不怎麼管,所以亂是必然的必須的。

補充:1949之後,中國神話有主婦或管家了。有人覺得中國神話很清楚,那主要就是1950-1960年代收拾整理改編刪除的結果,而並非是原本如此。10年動亂,神話被收拾得更加乾淨,幾乎見不到了。改開之後,情況有所變化,方向在原有的之外加上了商業因素。但是各地商業開發不同,又請文人新編了一些符合當地商業目標的神話,所以就又有些亂了。

最後,有一種學術觀點認為現代的都市傳奇和玄幻小說也是神話。但這個定義反而加強了我說的文人神話的觀點。寫玄幻小說的不也是文人嗎?


我把爭議內容放評論區了,我討論的是神話,不是李唐,李唐沒啥可談的。

各位可以談談神話,別談李唐血統論,我自認為是比較右的大漢族主義者,各位談李唐血統的都是自己人,開火找敵人去吧吧。我只論事實,雖然隋唐武力很強,但我是真不稀罕,論尚武,秦漢比隋唐厲害多了,秦漢打下來的土地基本都守住了,漢朝打下的西域後來快速漢化,成了南北朝亂局大儒的一個逃身之處。唐朝呢,武力很強,打下什麼呢,朝鮮半島打半天,新羅把唐軍攆走了,替別人做嫁衣裳,其餘的基本盤都是繼承秦漢版圖,秦漢用漢文化馴化這些地區,隋唐當然容易拿下了。唐朝打下中亞一些地區,幾年就丟了,圖什麼啊。唐朝在軍事上就像個愛咋呼的小孩,打下來守不住。秦漢呢,打下來的就守住,守不住就把土著都遷走(福建的兩越),再移民漢人,也就守住了。唐朝打下高句麗,又參與朝鮮混戰,得到什麼了?什麼也沒得到,反而幫了這些地區文明化,輸入技術,導致後來該地崛起了契丹金等強大軍事政權,給後來的宋埋坑(如果是秦漢,打下來守不住就攆走土著,把漢人移民過去,東北也就守住了,唐朝就是不行)。唐還香嗎?唐除了詩人多之外,個人覺得一無是處,大家最自豪的軍事上也完全是亂搞,佔領不了的地方(中亞、高句麗、新羅等地區)打下來就為了玩?首都還數次被攻破。人家秦漢佔了就打成基本盤,成不了基本盤的西域,也文化滲透,後來的五胡亂華和南北朝亂世,西域成了漢人的另一個避難之處。唐呢,唐在東北摻合,東北被文化滲透了(之後的亂世成為漢人避難的地方)嗎,不僅沒有,燕趙基本盤還出現了強大的節度使,最後契丹崛起,把燕趙之地也吞了。越南呢,節度使制度也把越南丟了。可以說唐朝肆意揮霍武力,不僅沒像秦漢一樣改善周圍的環境,反而造出一堆敵對勢力(越南燕趙契丹),給宋朝埋雷。宋朝是歷代開局最慘的,北邊有契丹,南邊有越南,西邊又出現了西夏,雖然宋的軍事制度有問題,但其開局劣勢成為宋接收唐遺產的極大障礙。往前秦漢,往後明清等大一統王朝的開局的外部環境都比宋朝好(有爭議的是漢,但當時的匈奴一直沒佔領農耕區,也沒有先進技術,而契丹佔有燕趙等農耕區,又有唐以來傳入的先進技術,契丹跟匈奴突厥和明朝的蒙古都不一樣,這些人都是純粹的遊牧民族,沒有產糧區,而契丹有,有產糧區的遊牧民族不可同日而語)。

————————

以下是原文

我有個想法,漢族的神話故事,也就是漢魏晉時期的神話故事,是還沒有成型的神話故事。這些神話的融合應該在晉乃至以後的幾百年完成,但五胡亂華以及南北朝打斷了這個過程,之後隋唐統一南朝,中華的政治實體在法統上已經斷了。隋唐的皇帝雖然血統是漢人,父系祖先是漢人,但基本上是個鮮卑人,這種人沒有動力整理漢族的神話。

五胡亂華和南北朝是亂世,而且融入了胡人,所以顯然的,隋唐時期的漢族,跟秦漢時期的漢人已經不一樣了。

說遠了。

接著說神話。商文明的體量已經是河南省的體量,中華文明必然有更久的準備階段,這就涉及二里頭文化遺址等,我不清楚,但商人的民族神話應該是自洽且嚴謹的。商周革命後,周人作為文化上的落後民族,必然繼承了商人的許多東西,包括文化上的,但塞進去了一個夏朝和大禹傳說。而春秋戰國則是一波新民族誕生的過程,秦齊楚等民族紛紛形成,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秦人的底子是商人,所以是鳥崇拜,但吸納了周原的遺民,所以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比如五帝祭祀(黃帝青帝白帝等)。楚人的底子是商朝或者給更早的時候政治鬥爭失敗南逃的,所以有鳥崇拜,至高神是東皇太一,楚國的華夏上層應該不祭祀蚩尤,但下層是祭祀蚩尤的,蚩尤應該是南蠻部族的神話,作為被統治族羣的神被吸納進楚人底層的民族意識裏。劉邦祖上或許不是楚人,但劉邦自己肯定是個楚人,豐沛貴族入主關中,帶去了軍隊祭祀蚩尤的傳統,最終蚩尤作為兵主融入整個華夏族的意識裏。

蚩尤首先是南蠻的神,楚人征服南蠻後用華夏文化同化土著,但自己也被改變,南蠻部族被同化成土著後,蚩尤成為下層楚人的民族神,然後隨著楚人劉邦曹參等豐沛貴族入主關中,以國家體制的優勢,把楚人的蚩尤擴散到整個華夏。

黃帝則應該是秦人的神,黃帝最初是五帝之一(秦只有四帝,劉邦把自己加進去變成五帝),但黃帝很可能隨著秦統一全國而在各地傳播開來。

蚩尤黃帝炎帝的神話和三者的故事,則應該是秦漢的民族融合,秦人和楚人分別作為秦漢的統治集團而擴散,並形成漢族的幾個至高神。商人的至高神帝俊的神格被轉移,名字也改了,成為三皇五帝時期的神。周人的至高神——天,則作為非人格化的神,成為賦予皇帝權力的天,皇帝也就成了天子。

然後是南北朝和隋唐,這時期因為統一政權的缺失,儒家不再風光,中國誕生了道教,並引進了佛教。佛教跟道教彼此糾葛,本土化成功,而佛教帶來的一系列神話故事則使一系列新的神進入漢族。

前面說到,秦漢統一後,各個民族本來自己的神話體系就未必完成(比如楚人的東皇太一、雲中君、湘夫人和蚩尤,從楚人形成到劉邦,都未必融合成內部自洽的神話體系),而齊人楚人秦人趙人燕人等等,他們都帶來許多神,這些神需要秦漢魏晉四五百年消化就夠嗆,搞出了炎黃和蚩尤的戰爭。

實際上炎黃和蚩尤的戰爭,很像韓信劉邦跟項羽的戰爭。其對應關係如下:

炎黃彼此戰鬥,融合,然後跟蚩尤打,蚩尤戰力超羣。黃帝與蚩尤作戰,互有勝負,黃帝派出了應龍作戰。

韓信後來脫離劉邦成為獨立勢力,然後劉邦吞併韓信勢力(至少一次,劉邦詐稱使者,馳入軍中奪取軍符),後來也籠絡韓信為劉邦圍困項羽。而項羽是楚人(劉邦當然也是楚人),並且戰力超羣。劉邦跟韓信相持的地方基本在鄭州到宛葉,葉附近西周時期有個應國(應國對應應龍,平頂山現在就叫鷹城)。

黃帝作為秦人四帝之一,蚩尤作為南蠻部落流入楚人神話的神,在周朝應該沒有彼此相互的聯繫。其彼此交戰的故事,應該是劉項之後,因秦漢不同統治階級利用其政治影響力擴散開來,並根據劉項的楚漢戰爭而編排其故事的。

南北朝和隋唐不清楚,而且唐朝的思想不活潑啊,寫詩一流。就我知道的,南北朝和隋唐佛教大興,到宋朝已經有佛教的印度神話人物在某些地區成為當地神。

而宋朝的至高神就是現在的玉皇大帝(不是,但差不多。。。),基本的神話構架跟現在的差不太多了。

明朝有個齊天大聖,在西遊記成書之前,福建地區可能已經有祭祀孫悟空的廟宇了。而西遊記成書後,孫悟空隨著西遊記進入漢族的神話。當然孫悟空更多被看作西遊記裏的小說人物,漢族人禱告的對象一般不是孫悟空,而是玉皇大帝。

隨著封神榜跟西遊記,二郎神哪吒託塔李天王也進入漢族神話,但這些神基本都是地方神,別的地區拜玉皇大帝,但可能不會拜哪吒跟孫悟空,因為這些神都是新神,還是因小說而封神,故而求孫悟空有些滑稽。但是佛教的菩薩如來等則隨著佛家寺廟而較深進入漢族。佛教的彌勒佛,則是基督教的彌賽亞改頭換面進入佛教的。

我國神話大致就這樣吧。因為春秋戰國擴張的極快,華夏人快速同化了南蠻(楚)和東夷(齊魯)和西戎(秦晉),再加上商人和周人帶來的神,這麼多神給他們排位置,勾勒故事,難度極大。

古希臘神話非常有條理,因為古希臘纔多大地方,纔多少神,整理起來並不難。而且對於蘇格拉底時代和邁錫尼時代之前的神,直接說他們是泰坦巨人,他們的神話宙斯神族不關心,也就記載個普羅米修斯帶給人火的故事,其他的直接無視掉。

再比如北歐神話,有兩個神族,流傳下來的是奧丁這邊的,另一邊的神話不怎麼記載。至於冰霜巨人的神話故事,也不怎麼記載。

對比一下,我們有商朝的神(據說帝俊被周人轉化成帝嚳),周人的神(大禹),還有秦人的神(黃帝),楚人的神(蚩尤),還有各地雜七雜八的神。比如洛水之神成了黃帝的女兒,比如湘夫人成了兩個人娥皇女英,是帝堯的女兒,並被許配給帝舜。而大禹帝嚳帝舜帝禹都成了黃帝的子孫(當然說起來秦人的黃帝還真有這個資格,畢竟秦始皇確實真正武力統一全國)。這麼多神,還不隱掉其故事,要整理起來確實非常難,難怪秦漢魏晉也整理不完。

等到五胡亂華,鮮卑摘了桃子,鮮卑化的隋楊唐李統一全國,這時候的漢人已經迥異於秦漢時期的漢人,他們在思想上又特別懶惰(或許是佛教等宗教搞的鬼,佛教不興的秦漢宋明在思想上都很活躍),沒有繼續秦漢魏晉的漢人未竟的神話整理事業,導致流傳下來的炎黃蚩尤和堯舜禹的故事和輩分有邏輯上的漏洞(比如帝堯跟帝禹的年齡和輩分對不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