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市民从明年开始,可以在出生证明和身分证上的性别栏,选择除了男性、和女性)之外的第三性别(X)。(图/翻摄自志祺七七Youtube)

▲纽约市民从明年开始,可以在出生证明和身分证上的性别栏,选择除了男性、和女性)之外的第三性别(X)。(图/翻摄自志祺七七Youtube)

图文/志祺七七

10月9日,美国纽约市长白思豪(Bill de Blasio)签署了一个法案,从明年1月1日开始,在纽约出生的市民,可以在出生证明和身分证上的性别栏,选择除了男性(M)、和女性(F)之外的第三性别(X),此外,以后如果有要更改性别,只要个人宣誓书就好,不需要任何经由医疗专业人员的证明文件。

Youtube频道『图文不符x志祺七七』这次要带大家了解一些概念上容易被混淆的性别名词,以及针对第三性别法案的正反观点。

「生理性别」是指一个人出生的时候,医疗人员根据婴儿的生理特征所判断而来的性别。但也有少数的人在出生的时候,同时会拥有两种性别的特征,或生殖器官可能不是那么清楚,导致他的「生理性别」难以判定,这些身世特殊的孩子就有可能是性别不明的双性人。

而「心理性别」,就是他觉得自己是属于男生、女生,或其他非传统观点的性别。如果把生理性别与心理性别交叉比对,我们就可以得到这个人的「性别认同」,生理性别与心理性别一致的,他的性别认同就是「顺性别」,而不一致的,就是所谓的「跨性别」。

▲▼生理性别与心理性别一致的,性别认同就是「顺性别」,而不一致的,就是所谓的「跨性别」。(图/翻摄自志祺七七Youtube)

▲生理性别与心理性别一致的,性别认同就是「顺性别」,而不一致的,就是所谓的「跨性别」。(图/翻摄自志祺七七Youtube)

心理性别与认同都是属于当事人对自己的主观意识,外人难以定义,而「性取向」也是一样的,它指的是「一个人会被什么样的性别给吸引」,所以有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无性恋等不同的性取向。

至于「性别表现或性别气质」,就是一个人的外显行为跟特质,看起来是像传统印象中的男生或女生这样。当他的性别气质不符合社会期待的时候,例如明明是男生却老爱玩洋娃娃,就很容易会招来异样的眼光,然后过得不是很自在。

「第三性」狭义上来说应该是生理上的「双性人」,但像纽约这种不需要医生背书就可以改成X性别的情况的话,就不仅限是生理上的第三性,心理上的跨性别者也可以选择要以第三性的身分展开生活。

▲▼一旦确立了「第三性」在法律中确实被承认,政府就能修订跟性别有关的条文内容,以达成保障权益的目标。(图/翻摄自志祺七七Youtube)

▲▼一旦确立了「第三性」在法律中确实被承认,政府就能修订跟性别有关的条文内容,以达成保障权益的目标。(图/翻摄自志祺七七Youtube)

身分证上面挂什么性别,究竟差别在哪里呢?为什么需要法律给予第三性的选项?最重要的精神当然就是为了要「减少歧视」并「保障权益」。像是婚姻关系、就业保障等等,一旦确立了「第三性」在法律中确实被承认,政府就可以进一步去修订所有法律中跟性别有关的条文内容,以达成保障权益的目标。

对于这件事有不同正反方观点。支持者认为,在生理性别上本来就是有所谓的「第三性」,所以增设第三性给人自由选择,本来就非常合情合理。

而反对方的论点,志祺七七主要整理出两种,第一种是「技术上有许多困难」,第二种是「这并无法真正消弥歧视」。

抱持第一种反对观点的人认为,这牵涉到的范围非常广泛,要施行的话有太多障碍,像是:如果去没有设立第三性的国家是不是就没办法入境?厕所是不是都要全面增设X性别?

而第二种反对观点的人认为,身分证的功能是国家管理秩序的依据,不是登记性别认同用的,就算让人在上面选了「第三性」,也依然改变不了歧视的事实,因为真正的困境,是来自于每个人心中那个根深蒂固的性别二元概念,所以某种层面上,这个措施可能还会强化固有的「刻板印象」,反而让双性人或跨性别者更难走出歧视。

关于这些正反观点,志祺七七认为,即使它并没有办法在一时之间就马上消弥歧视,但政府应该要让每个人民都有选择自我认同的自由,提供第三性的这个选项,至少可以让跨性别者或双性人士在没有进行性别重置手术的时候,还可以持有一张符合现实状态的身分证件,而不是得屈就于自己的生理性别。「正视差异的存在」虽然无法直接弥平歧视,但可以是第一步。

▲▼今年年初政府也曾打算在「身分证改版」计划中,取消性别栏或增加第三性的性别注记。(图/记者知足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摄)

▲▼今年年初政府也曾打算在「身分证改版」计划中,取消性别栏或增加第三性的性别注记。(图/记者知足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摄)

今年年初的时候,政府也曾打算在「身分证改版」计划中,取消性别栏或增加第三性的性别注记。对于这件事,你的看法又是什么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