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盛世六千萬的百姓子民,幾乎都對詩歌的黃金時代傾心向往,然而能被《全唐詩》記錄下來,能夠真正吟風誦月的藝者卻不過兩千二百多人,又在這當中,可以達到家喻戶曉程度的更是寥寥可數。何爲名詩人?首先,能被後世叫得出名字,其次,擁有至少一首經久不衰的作品,然後,最好還有個響亮的稱號。

  當然,李白的仙,杜甫的聖,以及白居易的魔,那都是盛唐時候的事了。其實在初唐時期,人們沒有給詩人起外號的慣例,頂多會把幾個名字串接起來優雅並稱,比如那個成爲後世楷模、驚豔時光流年的偶像天團——“初唐四傑”。

  初唐四傑的排名是: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大家最熟悉的或許就是首席寫手王勃,但是楊炯曾說過一句話“愧在盧前,恥居王後”,他聲稱自己排在盧照鄰前面而感到羞愧,也因排在王勃之後感到不齒。王勃那股冷鋒傲氣或許會不經意間刺傷很多人,楊炯可能就是受害者之一,這容易理解。但是他卻說自己不如盧照鄰,可見盧在當時是有口皆碑。

  盧照鄰的詩名沒有李杜一般風靡,但他的確是初唐時一位廣受稱讚的名詩人,有“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這樣的佳句傳誦至今。唐高祖李淵的第十七子李元裕就非常器重他,稱其曰:“此吾之相如也。”李元裕將盧照鄰視爲西漢大文學家司馬相如,可謂是至高之譽。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成功者,他的人生卻完全像是一場失敗。

  起初,盧照鄰考取了益州新都尉的官職,本來幹得好好的,卻因爲期間寫的一首千古名篇惹禍上身。《長安古意》應該是盧照鄰最爲經典的一首詩了,是一首七言長篇,不僅有上面“只羨鴛鴦不羨仙”此等精絕,也有“樑家畫閣中天起,漢帝金莖雲外直”這樣的隱喻。

  明明寫的是樑家的畫閣與漢武帝的銅柱,但偏偏被人過分解讀,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大爲惱火,遂將盧照鄰下入了牢獄。盧照鄰出身名門望族,可惜得罪了武三思,縱然是達門顯貴也無可奈何,最後盧照鄰只能硬着頭皮把牢底坐穿,刑滿出獄。

  經歷生死大劫的盧照鄰染上了風疾,於是去官後遁入長安附近的太白山休養生息。可他就是不學好,不久便迷戀上了道家的長生不老之藥,實際上就是些重金屬煉製的仙丹,在太白山每天進食,大快朵頤。

  結果可想而知,盧照鄰不僅沒得到長生,反而把身體喫垮了,最終導致手足殘疾:雙腳萎縮,一隻手徹底殘廢。

  這時候就算再想去乘風破浪,怕也是沒有像樣的帆了,盧照鄰只得轉入居陽翟具茨山下,購進數十畝農田,“疏鑿潁水,環繞住宅,預築墳墓,偃臥其中”——他成仙兒了。然而病痛始終折磨着這位飽經風霜的老詩人,最終政治仕途和長期疾病對他的聯合暴擊,擊垮了盧照鄰,他自投於潁水而盡。

  盧照鄰有着得天獨厚的先天資本,家底殷厚,基礎紮實;他又有超越常人的詩才,風流倜儻,才華橫溢。他本該成爲令人羨慕的名家,卻不幸成爲了大唐最爲落魄的詩人,令人唏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