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情商不高,不懂人情世故,一輩子官不大還連續被貶,二十六歲就溺水而亡了。因此,我覺得老王就算能長壽,首先官場上肯定是沒多大前途的。

其次,文學創作上,王勃對於詩歌的主要貢獻是變革詩風。初唐的時候浮艷情色的宮廷詩很盛行嘛。王勃就不一樣,他提倡剛健風骨,改變了一點點六朝後詩歌空洞糜爛的問題,使唐代文學走上新生。

但是話說回來,「初唐四傑」四個人加在一起都沒能完全洗清齊梁之氣,還是後來陳子昂大興建安風骨才洗掉的,四分之一的王勃長壽真的就能改變這個現象做出更大貢獻嗎?我覺得他長壽,最多除了「初唐四傑」的稱號,再得個「王陳」的榮譽表彰吧。

那除了他主要專研的詩歌革新,他的詩歌創作領域會不會有其他成就?我們來看看他的生卒時間哈,650—676年,主要集中在初唐,古代人六十歲就算很長壽了,我們算算他能活到六十歲,就大概是710年,而盛唐時間是713左右才開始的。

他就算長壽,一輩子還是基本活在初唐,知人論世,社會文化背景都沒怎麼變,他的詩歌內容題材能有多大變化?他長壽的唯一作用,只能是優質詩歌量的增多吧。


公元675年,滕王閣上,當一位23歲的失意落魄少年寫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句時,眾人大驚「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矣!」新建的滕王閣樓上,出現了一位23歲的失意落魄少年,別人假意謙讓之下,少年平靜的為新樓寫序,這個被眾人看低的少年為心中不快,毫不謙讓的提筆寫序,抒發自己心中的不快和苦悶,卻不想在此完成了曠世之作《滕王閣序》而名動天下。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時至今日,我們在不同的思緒環境中讀到這樣的千古絕唱之時任然有不同的感慨和心情,這個天才的作者正是23歲隕落的王勃。

王勃,字子安,漢族,唐代文學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為「王楊盧駱」、「唐初四傑之首」。

王勃在六歲之時就能作詩,十歲時便飽覽六經,十二到十四歲時,對「三才六甲之事,名堂玉匱之數」有所瞭解聰慧好學,早年就顯示出傑出的文學才能。未冠而仕,唐高宗見他未及弱冠作的賦驚嘆不已:「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

王勃官場失意,兩次被貶,特別是第二次還連累父親,因此十分自責。王勃見過父親踏上歸途之後,南海風高,王勃不幸溺水,天妒英才,驚悸而死。

王勃成就主要在三個方面。1、思想方面,他交融儒、釋、道多種文化因子。崇信佛學,認為佛教蘊涵著深刻的哲理,在社會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2、詩歌方面,繼承了貞觀時期崇信重儒的精神風尚,又注入了新時代的氣息,既壯闊明朗又不失慷慨激昂。3、詞賦方面,王勃賦是初唐賦體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某種意義上標誌著初唐賦體的繁榮。4、主張文學。

從以上可以得出,如果王勃不英年早逝,他的成就恐怕會更高,毫不誇張的說,唐朝的詩歌,哪怕是後面的李白杜甫都會大大受其影響,而他可能是唐朝最為有成就的我、影響最大的文學家,沒有之一。


我認為,王勃的文學成就已經達到了初唐文學一個登峯造極的高度,他本人就算不死,藝術上不會再有突破了,甘羅,方仲永,解縉,都是和他一類的人物,但在歷史上也只是留下足跡,成就都遠不如王勃。

王勃的《滕王閣序》好在哪裡?那是即興之作,並無多大的醞釀。我們都知道,唐代有許多的苦吟詩人,「推敲」一詞流傳到今天,便是因為詩人在「僧推月下門」和「僧敲月下門」之間反覆推敲,要不是長安市市委書記(京兆尹)韓愈同志幫助,詩人還要「推敲」下去。而王勃是宴席上大筆一揮而就,可見詩人才思泉湧,天賦之高。

當王勃寫這首賦時,開頭前幾句,並無出彩之處,然寫到「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那是舉座皆驚,滿堂失色。都認為此子成就,無可限量也,他的作品當可永垂青史而不朽。當我們回首往事,便發現李白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與王勃的藝術境界何等相似,但要超出,太難了。

王勃若不死,最多也就是多些作品和名詞佳句,境界很難突破了!


王勃,唐代詩人,字子安,善作詩文,他與於龍以詩文齊名,並稱「初唐二傑」,同時,他與盧照鄰,駱賓王,楊炯,並稱為「初唐四傑」,同時,他也是「初唐四傑」之首。他才思敏捷,多種文體得心應手,比如說,表,序賦,頌,碑。被今人廣為流傳的便是《滕王閣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早年便十分聰慧。

六歲便能作詩文,且構思巧妙,被杜易稱為「王氏三株樹」之一。

九歲讀了顏師古注的《漢書》,寫了《指瑕》十卷,指出他的錯誤之處。

十歲,飽覽六經。

十二到十四歲,在長安學醫,學了《周易》《黃帝內經》等

663年,尋找機會,積極入仕。

664年,上書陳祥道,被稱為「神童」

665年,通過皇甫常伯向唐高宗獻《乾元殿頌》,表明自己入仕之意

666年,通過李宸伯上《宸遊東嶽頌》,同時科試及第,成為當時年齡最小的命官。

由此可以看出,他若不早逝,前途必將無可限量,同時,他的《滕王閣序》已是不朽的傳奇了!


謝謝邀請! 試答 「王勃若不早逝,成就會有多高?」。 我認為:王勃已能成為「初唐四傑」之一的詩人,他的成就就巳經不低了!他在英年能獲此榮,說明他的成就潛力是不可估量的。

王勃英年早逝是很不幸!但是如果他不是早逝,他的成就也未必就一定會隨著他年齡增長而增高多少?因為一個人的成就,是與天時地理人和分不開的。也是由時代造就的文人墨客!

王勃的「滕王閣序」顯示了他的才華橫溢,以抒發他愛國報國的熱惰留下了「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等很多`膾炙人口『的千古闕文美句。成為了中華文化的精典。

文化是歷史的產物;文章是時代的精典。文人是文才與歷史、自然、社會的融會而孕生出來的鮮花碩果。 有道是`有才不在年高低",關鍵是對人類的貢獻大小!中國歷史中有許多精典文化,值得後人去發揚光大。

謝大家釜正!


王勃的成就已經非常高了,和早不早逝沒什麼關係?

作為初唐四傑之一,杜甫有詩讚曰:「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形容其成就如同江河奔騰不息一般。

王勃所作《滕王閣序》,讀來酣暢淋漓,連反對駢體文的韓愈都頗為讚賞。現也被選入教科書,其中有幾段也是必背篇章。

王勃其人,現在也算是家喻戶曉的人物。這樣的成就,還想要高到哪裡去。


我覺得就算他不英年早逝,也就多活些時間而已。人要是真正能在史上留名的是不分年歲多少的,早年得志與大器晚成的人都大有人在。王希孟畫《千里江山圖》才年僅十八歲呢。


王勃為初唐四傑之首,他的滕王閣序流傳千古,其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名句更是驚艷四座,膾炙人口。就連當時的唐高宗知道王勃已死消息後,也是連嘆三聲可惜。王勃如果不死,必定會有更多佳作流傳。


估計比姚明高3米打NBA


王勃沒什麼成就啊!滕王閣序也算成就?中國歷史就是把這些詩人,詞人捧得太高!

幾個酸文人的詩詞從純文學角度看確實,全太陽系第一。

可科學性,啟蒙性是零!

沒有現實意義!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