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盛世六千万的百姓子民,几乎都对诗歌的黄金时代倾心向往,然而能被《全唐诗》记录下来,能够真正吟风诵月的艺者却不过两千二百多人,又在这当中,可以达到家喻户晓程度的更是寥寥可数。何为名诗人?首先,能被后世叫得出名字,其次,拥有至少一首经久不衰的作品,然后,最好还有个响亮的称号。

  当然,李白的仙,杜甫的圣,以及白居易的魔,那都是盛唐时候的事了。其实在初唐时期,人们没有给诗人起外号的惯例,顶多会把几个名字串接起来优雅并称,比如那个成为后世楷模、惊艳时光流年的偶像天团——“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的排名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大家最熟悉的或许就是首席写手王勃,但是杨炯曾说过一句话“愧在卢前,耻居王后”,他声称自己排在卢照邻前面而感到羞愧,也因排在王勃之后感到不齿。王勃那股冷锋傲气或许会不经意间刺伤很多人,杨炯可能就是受害者之一,这容易理解。但是他却说自己不如卢照邻,可见卢在当时是有口皆碑。

  卢照邻的诗名没有李杜一般风靡,但他的确是初唐时一位广受称赞的名诗人,有“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这样的佳句传诵至今。唐高祖李渊的第十七子李元裕就非常器重他,称其曰:“此吾之相如也。”李元裕将卢照邻视为西汉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可谓是至高之誉。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成功者,他的人生却完全像是一场失败。

  起初,卢照邻考取了益州新都尉的官职,本来干得好好的,却因为期间写的一首千古名篇惹祸上身。《长安古意》应该是卢照邻最为经典的一首诗了,是一首七言长篇,不仅有上面“只羡鸳鸯不羡仙”此等精绝,也有“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这样的隐喻。

  明明写的是梁家的画阁与汉武帝的铜柱,但偏偏被人过分解读,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大为恼火,遂将卢照邻下入了牢狱。卢照邻出身名门望族,可惜得罪了武三思,纵然是达门显贵也无可奈何,最后卢照邻只能硬着头皮把牢底坐穿,刑满出狱。

  经历生死大劫的卢照邻染上了风疾,于是去官后遁入长安附近的太白山休养生息。可他就是不学好,不久便迷恋上了道家的长生不老之药,实际上就是些重金属炼制的仙丹,在太白山每天进食,大快朵颐。

  结果可想而知,卢照邻不仅没得到长生,反而把身体吃垮了,最终导致手足残疾:双脚萎缩,一只手彻底残废。

  这时候就算再想去乘风破浪,怕也是没有像样的帆了,卢照邻只得转入居阳翟具茨山下,购进数十亩农田,“疏凿颍水,环绕住宅,预筑坟墓,偃卧其中”——他成仙儿了。然而病痛始终折磨着这位饱经风霜的老诗人,最终政治仕途和长期疾病对他的联合暴击,击垮了卢照邻,他自投于颍水而尽。

  卢照邻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资本,家底殷厚,基础扎实;他又有超越常人的诗才,风流倜傥,才华横溢。他本该成为令人羡慕的名家,却不幸成为了大唐最为落魄的诗人,令人唏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