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問題,我去查了許多資料,有說是師徒關係,有說是醫患關係,通看之後,個人覺得,還是醫患關係最為合適。

有人說,在初唐四傑裏,盧照鄰一生是最悲苦的。

王勃、盧照鄰、楊炯、駱賓王因為自身才華出眾,被稱為初唐四傑,但是這四人好像命運都不太好。王勃二十七歲就歿了;楊炯也是一生不得志,好不容易做了官,卻死在任上,才四十二歲;駱賓王隨徐敬業,後來兵敗,不知去向;盧照鄰呢,做了兩回小官,卻看透了官場,不做官沒兩年,卻患上了疾病,有說是麻風病,也有說是中風導致半身不遂,最後四十多歲時,受不了病痛的折磨,投穎水而死。

被病魔折騰了大半生的盧照鄰,確實是四傑裏最為惱火的,人家 一病就去了,他卻生生地被病磨了大半輩子,最終還是得選擇自盡。

盧照鄰到長安求醫問葯孫思邈。

據說盧照鄰不做官之後,流連蜀地,與郭氏彼此相愛,育有一子,兩人原本是情投意合,長長久久的,無奈盧照鄰家不在蜀,想歸故里一望,所以借道洛陽,卻不料在洛陽突發疾病,無論怎麼醫都不見好,於是有人出主意,說藥王孫思邈在長安,你去找他定能將你的病醫好。

於是孫思邈又從洛陽出發去了長安,也見到了孫思邈,孫思邈也給他看了病,並且還說能夠醫好的,卻不料盧照鄰是不安分的人,在長安城裡,首府之地,也是邀約文朋詩友一起唱和作詩,又沒遵醫囑,到最後孫思邈也無能為力了。

後來他又聽別人的去修道服金丹,本來有所好轉,卻得到父親去世的噩耗,又前功盡棄,病更加嚴重起來,到最後是臥牀不起,成天悲苦,最後纔不得不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來結束這種痛苦。

不管是師徒還是醫患關係,總之,盧照鄰是有病了纔去找的孫思邈,然後兩人是因為病相識了,至於拜師與否,都不重要,因為最終盧照鄰還是因病撒手人寰。

我是青鸞驚鴻,70後蜀女,喜歡讀書寫文字和心理學。感謝相遇在頭條,感恩喜歡我的文字。


醫患及師徒關係,盧照鄰久病,寫《病梨樹賦》,表達了對孫思邈無比的仰慕。孫思邈對盧照鄰也另眼相看,《舊唐書·孫思邈傳》還談到孫思邈為盧照鄰詳細講述醫道。

孫思邈開始為盧照鄰治病。後在鍾南山一邊治病一邊和孫思邈學醫九個月。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