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後,本該是踏青的好時節,可是不少人整天都無精打采、昏昏沉沉的,動一動就覺得累。

  除了又困又累,有些人還會覺得胃口差、腰痠背痛,這其實是身體在提醒你:是時候祛祛溼了!

  30秒自測:看看你體內溼氣有多重

  說到祛溼,有的朋友可能會問:身體裏的溼氣看不見摸不着,怎麼知道自己溼氣重不重?

  很簡單,這幾個問題能幫大家測一測:

  以下情況,符合的記1分,不符合的記0分。

  1. 經常感覺乏力、嗜睡;

  2. 總覺得頭暈或渾身痠痛;

  3. 到飯點了卻不餓,什麼也不想吃;

  4. 吃一點東西就覺得胃裏脹脹的;

  5. 早晨起來眼皮腫腫的,眼袋重;

  6. 飲食和作息沒變,體重卻明顯增加;

  7. 小腿水腫;

  8. 舌苔厚膩,舌邊常有齒痕;

  9. 總感覺臉上油膩不舒服;

  10. 大便不成形,容易粘馬桶。

  總分爲1~4分的,內溼程度較輕;5分以上,說明體內溼氣較重,要注意祛溼了。

  這個季節,大家身體內多多少少都有溼氣。小編今天就給大家推薦3種水,經常喝,能將體內溼氣除光光~

  溼氣最怕這3種水

  1. 茯苓泡水:祛寒溼很給力

  茯苓集食用與藥用於一身,具有利水滲溼、健脾補中、寧心安神等作用。

  “一兩茯苓一兩金”,《神農本草經》提到,茯苓是爲上品,久服可“安魂養神,不飢延年”。

  茯苓尤其擅長祛寒溼。寒溼的人,平時多喜歡吃涼食或喝涼茶,所以陽氣易受損傷,導致脾胃虛寒,出現拉肚子、胃口差、浮腫等症狀。

  養生推薦:枸杞茯苓茶

  做法:茯苓100克,枸杞子50克,紅茶100克 。枸杞子與茯苓一同研成粗末。每次取5~10克,加紅茶6克,用開水沖泡8~10分鐘即可。

  作用:此茶可健脾祛溼,補腎強身。

  注意:茯苓有利水的作用,尿頻、遺尿者,或者陰虛火旺、口乾咽燥者不宜服用。

  ★ 煲湯泡茶,選白茯苓好還是赤茯苓好?

  一般認爲,白茯苓擅長利溼健脾、安神;赤茯苓擅長利尿、瀉心火。作藥用時,根據不同的症狀選用。

  平時泡茶煲湯,更推薦大家用白茯苓,因爲大部分人都適合利溼健脾。

  2. 白朮泡水:健脾祛溼就喝它

  脾胃好比人體的一臺抽水機,脾胃功能不好,就沒有動力把體內的“水溼”很快抽出去,久而久之,就會導致溼阻中焦。

  溼阻中焦,通常會表現爲食慾不振、神疲乏力、消化不良等。而白朮能祛的,正是脾胃氣虛導致的溼。

  養生推薦:白朮黃芪茶

  做法:取白朮10克、黃芪30克、防風10克,用開水泡之當茶飲。

  作用:此茶甘香健脾,補中益氣,增強機體抗病能力,適用於體質較差人羣。

  注意:白朮性偏溫燥,熱病傷津及陰虛燥渴者不宜服用。建議在醫生或藥師指導下服用。

  ★ 挑白朮,注意這2點:

  購買白朮片時,最好選擇斷面黃白色(有棕黃色油點更佳)、氣味清香、用手捏之可碎的。

  白朮的炮製品衆多,如生白朮、炒白朮、焦白朮、土炒白朮,它們各有所長,其中炒白朮比較適合健脾祛溼。

  3. 赤小豆薏米煮水:利水滲溼特厲害

  茯苓和白朮,適合祛脾胃虛導致的“溼”;而赤小豆薏米水,更適合體內溼氣排出不暢的“溼”。

  當人體“抽水機”的出水道有阻塞時,也會造成體內溼氣重,常表現爲大便稀溏、水腫、關節腫脹疼痛、有腳氣。

  這種時候,用薏米就比較合適。薏米健脾作用弱,但利水滲溼的作用較強。

  雖說大家對赤小豆薏米水很熟悉,不過有一點小編還是要提醒一下:

  ★ 薏米、赤小豆,可別選錯了!

  薏米:最好選炒薏米

  薏米有生薏米和炒薏米之分,炒薏米的祛溼效果要比生薏米好。

  赤小豆:別用紅豆代替

  赤小豆呈細長形,顆粒比紅豆小,紅豆呈圓柱狀。兩者外觀相似,但紅豆的祛溼作用遠遠比不上赤小豆,大家吃前必須分清楚。

  除了食療的方法,平時還可以多按一按、拍一拍身上這3處“排污口”,有助於排出溼氣,讓人一身輕鬆~

  常按3個“排污口”,體內溼氣排光光

  1. 腋窩

  腋窩處有極泉穴,是心經的重要穴位,經常按揉、拍打,可以疏導心經鬱火,祛溼又通經。

  2. 肘窩

  肘窩外側的曲池穴,是人體關鍵的“排污口”,經常按揉,能幫助排出體內溼氣。

  3. 膕窩

  膝蓋後面同樣有一個窩,叫“膕窩”,是肝經、腎經、膀胱經通行之處。

  膕窩中心的委中穴,也是一個重要的“排污口”。刺激這個穴位,能夠緩解腰背、下肢關節疼痛,還可強身健體,增強免疫力。

  大家都在看:

  這種“水”會致癌,有人天天喝!千滾水、隔夜水在它面前不值一提

  女友親吻用力過猛,小夥緊急進醫院!男女身上2個地方切記別亂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