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精采内容~仅供参考啰~~~

资料来源~

作者:唐云路   |   2017 / 02 / 09

文章来源:好奇心日报   |   图片来源:Joseph Wang

 

 


阿里巴巴换了一个新的故事来说,而市场看起来接受了这个故事。马云终于不只是在股东信里指点江山了。

正在瑞士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上,马云在特别对话环节接受了《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大到不能倒:金融海啸内幕真相始末 (Too Big to Fail:The inside story of how Wall Street and Washington fought to save the financial system—and themselves) 》作者 Andrew Saul 的采访。

对话从马云先前与川普的会面内容开始。大家关心,马云和阿里巴巴是不是真的要为美国创造一百万个就业岗位。话题从全球化谈到中美关系,从联合国说到阿里巴巴和假货。

次日,阿里巴巴与国际奥委会召开发布会,宣布成为奥运会顶级赞助商,并承接奥运会所用云端服务和电商服务。这是联想 (Lenovo) 之后第二次有中国公司成为奥运会顶级赞助商。

这些,都仰赖阿里巴巴今天市值近 2400 亿美元,作为亚洲前几大公司的地位。

从 2014 年 9 月上市开始,阿里巴巴就是一个巨大的公司。阿里巴巴以 68 美元每股的价格首次公开募股,市值达到 1680 亿美元。到当天收盘的时候,阿里巴巴以 2330 亿美元的市值一度成为仅次于 Google 的全球第二大网路平台。

但是上市从来不是一个公司的终点。当时,《好奇心日报》提出了阿里巴巴上市之后的 10 个难题,比如政策与监管如何影响公司业务、慢热业务如何处理、经济增速放缓时能否维持高盈利。

两年之后,我们再来看这些问题的结果。

1. 中国政策,如何影响阿里巴巴发展?

2016 年的最后几天,历时四年《电商法》终于进入了立法流程,在草案的审议过程中,多位委员仍然认为草案需要作出修改—还不够严格。阿里巴巴的各个业务逐渐迎来了监管。在阿里巴巴上市之后的两年里,金融、跨境电商、数据讯息、网路医疗平台以及电子商务产业的监管变得越来越严,或是从无到有。

在过去一年中,中国央行制定了数项规定,包括限制网路转帐的限额、笔数以及手续费,限制支付、金融服务机构的牌照,那些在交易过程中交到支付机构的准备金不能被用来开展金融业务。类似支付宝这样的金融交易平台,每天的准备金形成了巨大的资金池,在政策明朗之前,准备金成为金融机构的主要盈利途径之一。占有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占率超过 50% 的支付宝,无疑是受这次政策收紧影响最大的。

《电商法草案》则规定了电商平台上的卖家都要进行工商登记,这意味著淘宝上 3000 万个人卖家都要交税。工商登记、缴税、准备金,这些阿里巴巴以前可以利用的环节,都随著政策的明朗而消失。跨境电商、医疗等阿里巴巴看好的新生意,则因为监管的明确变得不那么好做。

去年 4 月,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和个人购买国外商品正式开始实施新的税率。婴儿用品、日用品、百元以下化妆品等品类都需要缴纳更多的关税,而这些正是跨境电商平台上最热门的品类。阿里巴巴从 2015 年开始主推的天猫国际,也因为政策的调整一下子刹车。监管阿里巴巴带来了不好的影响,需要在业务的不同环节进行调整、增加人力与财务投入。

但是另一方面,阿里巴巴也在享受政策的便利,政策拦住了云端计算业务的海外竞争对手。在过去六个季度中,阿里云都实现了超过三位数百分比的成长。与此同时,全球排名第一和第二的云端计算业务亚马逊 AWS、微软 Azure 无法直接在中国运营。亚马逊找了一堆合作伙伴分别处理数据中心、网路加速、网路备案。而微软把技术授权给世纪互联在中国才能运行。为了进入中国,两家公司不得不将这里的业务和海外的剥离开,重新调整技术。它们的用户在使用中也得面对各种琐碎问题。

中国企业大客户是不用想了,而根据新规,它们甚至不能在宣传中用到 AWS 和 Azure 的标示……这都给阿里云的成长创造了机会。

2. 市场要求,本益比能否超过亚马逊?

阿里巴巴上市之初,阿里巴巴上市时本益比为 24 倍,当时的亚马逊本益比为 700 倍。

亚马逊常被拿来与阿里巴巴对标,几轮震荡之后,亚马逊仍然保持著高达 174 倍的本益比,阿里巴巴的本益比则从 2015 财年的 37.7 倍涨到了 2016 年的 48 倍。这在中国网路公司中已经相当高了。

简单来说,本益比代表著股价是每股盈利的多少倍,它代表著市场对这家公司未来的信心,以及如何在没有利润的情况下保持高股价。炒股的人一般觉得本益比太高是泡沫。但对于需要大量投资的公司来说,高本益比意味著能够把利润花在未来的投入上,不管是投资未来技术,或者打压竞争对手。

亚马逊高得吓人的本益比代表股东愿意相信杰佛瑞·贝佐斯 (Jeff Bezos) 讲的故事,这其实也是阿里巴巴试图效仿的。

最近几年,已经在中国电商领域大获成功的马云一直在强调:阿里的未来,是要做电子商务、乃至整个商业社会的“水、电、煤”,也就是基础设施。在这一点上,阿里巴巴和亚马逊相比,要烧出去的钱更多。

上市时风光无限的阿里巴巴, 2015 年在股市过得不太好,甚至一度跌破了 IPO 发行价。与 2014 年 11 月的股价高点相比,阿里巴巴的市值曾经蒸发过一半。中国 GDP 增速放缓、核心业务成长放缓、难以根治的假货问题……这些都是当时资本市场不够看好阿里巴巴的原因。而从 2006 年起阿里巴巴就开始乐意提起的网站成交总额 (GMV) 成长率也不再维持高成长。马云写了一封 4200 字的股东信解释公司上市一年所受到的质疑之后,阿里巴巴要讲的故事不再是 GMV 了。

上市两年了,阿里巴巴面对的十个难题解决了吗_-01 

GMV 包括退货数字、包括批发订单和店家为了刷交易量而伪造的交易记录,但是这个指标并不能代表阿里巴巴透过卖商品到底能赚多少钱。

在双十一的演讲中马云这么说道,“我们提出 GMV 不是最重要的指标,对内对外都一样,如果我们是孩子的时候,关注 GMV 是有意义的,到现在,过度关注 GMV 对我们来说反而是损害。”

阿里巴巴最新想谈的,是每天有多少人打开它的应用。最近一个季度的财报里,用户的活跃程度被单独拿了出来。用手机逛天猫、淘宝的月度活跃用户数量已经达到了 4.5 亿,相比去年同期成长了 30%。

现在看来,市场接受了阿里巴巴这个故事。

2016 年 8 月,摩根史坦利、Raymond James、高盛等十三家投行调高了阿里巴巴的评级。 2016 年 11 月,评级机构惠誉评级公司将阿里巴巴评为 A+ 级,评级展望为稳定。到了 2017 年初,阿里巴巴成为了投资机构今年最看好的股票之一。投资银行 Evercore ISI 在研究报告中说 “阿里巴巴有 4.4 亿活跃买家,他们总不会错。”

上市两年了,阿里巴巴面对的十个难题解决了吗_-02 

阿里巴巴上市以来股价变化 (来源:Google Finance)

3. 经济趋势,增速放缓时能否维持高获利?

阿里巴巴在过去四个季度的营收、利润的成长都维持在 30% 以上,最好的一个季度甚至超过了 50%。中国的 GDP 增速已经连续三个季度维持在 6.7%。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之下,阿里巴巴的成长相当不错。

阿里巴巴向投资者兜售的重点是,中国消费者的购物方式会更加美国化。而中国 GDP 只有约 1/3 是来自消费支出。相比之下,消费支出在美国经济当中占到了约 2/3 的比例。中国人的消费还有成长空间。但关于未来成长,马云却每隔几个月就要打预防针,他在今年的股东信里这样写道“两年过去了,全球经济步履艰难,悲观与希望并行。阿里巴巴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磨砺和挑战。”

马云在出席“江苏省浙江商会十周年大会”时则预测,未来三年的经济会更加困难:“特别在 2016 年经济相对来讲很困难,未来三年到五年依旧很困难,我前几天跟浙商很多朋友讲,告诉大家一个不好的消息,后面经济会很困难,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大家都很困难。”

为了保持高速成长,阿里巴巴做了许多事。

努力推广蚂蚁金服旗下的消费信贷产品“花呗”是其中之一,在双十一之前一个月,蚂蚁金服就宣布用户可以获得双十一专属的额度提升,最高能达到 5.5 万元,为了鼓励没有信用卡的用户群体,尽量多买。

2016 年的双十一,阿里巴巴也没有再像以往一样大推天猫应用,而是将优势流量合并在淘宝这一个应用里。天猫双十一晚会上马云表演节目时,对著镜头和现场观众念了一分钟的“星期一上淘宝、星期二上淘宝、星期三上淘宝……”

4. 管理结构,支付宝事件会否再次上演

2011 年 5 月,阿里巴巴第二大股东雅虎 (Yahoo) 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财报披露,阿里集团已经将支付宝的所有权转让给马云控股的另一家中资公司。舆论一片哗然。马云解释称是为了绕开支付产业外资禁入的监管,从而及早取得支付牌照。不过这一解释未能阻止外界,尤其是雅虎股东对马云的质疑。

支付宝事件以阿里巴巴承诺在上市时予以雅虎和软银集团 (SoftBank),阿里集团一次性的现金回报结束。

当时支付宝事件暴露出的是阿里巴巴集团错综复杂的协议控股结构 (VIE) ,以及不受董事会及股东牵制的灵活合伙人制度背后的隐患。阿里巴巴的合伙人所占的股份不多,但是却有权提名公司简单多数 (系指当选项只有 2 个时,得票多者获胜。) 的董事,而无论合伙人持股的多少。若合伙人提名的董事未获股东大会透过,合伙人还可以提名临时董事。

2014 年上市之时,支付宝事件被再次提出来,是因为这个合伙人制度仍然存在。透过各种办法保持创始团队控制权,并不只是阿里巴巴一家这么做。 Google 上市时靠发行 AB 股 (B 股为 A 股投票权的十倍),将控制权掌握在上市时高层团队的手里,Facebook 也是如此,创始人马克·祖克柏 (Mark Zuckerberg) 只持有 Facebook 不到20% 的股份,却可以绝对控制这家公司。

但是支付宝事件让阿里巴巴显得并不可信。如今两年过去,类似的事件没有重演,阿里影业、阿里健康作为单独的公司剥离出去,并没有引起争议。去年 4 月优酷土豆从美股退市,阿里巴巴付出了 47 亿美元的高昂代价。

但是阿里巴巴内部的小调整还挺多的。反复被调整的是天猫、淘宝和聚划算。 2015 年 3 月,淘宝、天猫和聚划算被合并在一起,天猫总裁则被免职。到了 2016 年 12 月,天猫和聚划算也被合并到了一起,天猫市场部、聚划算整合为经营销售平台事业部—这都是为了所谓的“新零售”。

随著行动端零售收入和手机客户端活跃用户数在阿里巴巴的财报中越来越被强调,原本分开的淘宝团队和手机淘宝团队也被合并了,手机淘宝作为单独的业务部门被取消了。与电商有关的组织架构更加集中,并且一切都转向了行动。在核心电商之外,阿里妈妈、阿里云、菜鸟网路和 B2B 这四大块业务的发展则相对独立,单独融资,实行总裁负责制。

5. 公司发展,经营销售成本走高如何留住商家?

两年前,我们的问题是,最初电商的价格优势,已经被逐年递增的各类成本取代,天猫和淘宝的各种费用已经到了令许多商家难以忍受的地步。对淘宝卖家来说,最大的成本是如何让更多人看到自己发布的商品,这个问题已经影响了小商家的动力。

在这样的趋势之下,如何将商家留在平台上,是阿里巴巴需要回答的问题。

阿里巴巴去年给出的回答是:做内容。阿里巴巴的 CEO 张勇的说法是:淘宝要“内容化、社区化、本地生活化”,预计未来更多的广告资源,会向这些以内容为中心的方式倾斜—他希望用户能在淘宝上找到“发现的乐趣”,并把淘宝真正变成一个“消磨时间”的工具。

这是十多年来第一次,阿里巴巴开始重新思考做电商这件事。手机淘宝的页面被重新设计了。改版后的手机淘宝页面用许多推荐内容代替了细致的类目陈列:品质生活向的“有好货”、偏女性用户的“爱逛街”、注重场景化导购的“必买清单”、“淘宝直播”,以及怎么也看不完的“猜你喜欢”。

在手机淘宝首屏的正中央,用户注意力最集中的位置则给了“淘宝头条”—这是一个和卖货关系不大的版块,反而会追实时发生的新闻热点,类似于微博热搜的角色。

去年 8 月,人们在深夜打开手机淘宝,拖住屏幕上滑,会进入一个叫做“淘宝二楼”的页面,在几周的时间里,这个二楼定期更新 3 至 5 分钟的短片,每集都介绍了一款商品:鲅鱼水饺、吉拉朵生蚝、伊比利火腿:每一集的主角都是淘宝有售的特色食材。

在准备双十一期间,阿里巴巴的平台上大大小小做了6 万场直播:有普通店主发起的直播,观众可以一边看著店主穿著新上架的商品演示效果,一边就在直播间点击链接完成购买,天猫官方则制作了名为“九牛二虎”的直播节目,让品牌商家邀请明星和网红来到直播间,吸引更多用户参与互动。

 

上市两年了,阿里巴巴面对的十个难题解决了吗_-03 

淘宝二楼、淘宝头条

在最近一次财报发布后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中,阿里巴巴 CFO 武卫表示手机淘宝的用户平均逗留时间已经达到了 20 分钟,超过了许多社交网路平台。

阿里巴巴平台上那些卖家或者说店铺,现在都成为了一个个的“帐号”。这样调整下来,用户停留在淘宝的时间确实变长了,每个活跃用户在淘宝上花的钱也比一年前成长了 30 多元。用户停留时间成长,买东西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加,这解决了一部分的问题。

做内容已经被阿里巴巴推向了“重大战略调整”的高度。积极配合阿里巴巴做内容的商家,则会获得优先推荐的位置,换句话说,是越来越贵、转化率未知的“流量”。不管是淘宝还是天猫的流量,都到了天花板,阿里巴巴需要用新的方法包装这些流量,对于这些跟著阿里巴巴做内容的商家来说,所需要的人员配置、运营思路都要重头来过。

这是一次阿里巴巴面向商家流量的重新分配,而不是新创造出了更多流量。换了一种方法吸引人来买,还是没有解决阿里巴巴的根本问题—现在淘宝的用户量还在成长,但是天花板总会来的。

6. 铺张布局,如何处理失败或慢热业务?

在社交领域,阿里巴巴一直没成功,但是也没有停止尝试。如今,你已经不会在阿里巴巴任何一个平台那里看到“来往”的名字。

2013 年,马云曾经在阿里巴巴内网上呼吁每个阿里员工都去推广“来往”,他甚至写道:“谁不参与,谁就不该呆在这公司里。”他将推广“来往”称之为“阿里人在无线时代争取生存权力的努力”。

2015 年 11 月,阿里巴巴宣布来往更名为“点点虫”,应用功能从标准的云端通讯 (IM) 变成了类似于 Snapchat “阅后自动消失”的聊天方式。这个产品也消失在 App Store 社交分类的  100 名之外。

接替“来往”的是“钉钉”,为了保持创业团队的氛围,马云将阿里巴巴起家的湖畔家园借给钉钉团队,让他们独立在杭州西溪总部之外。但是钉钉的主要用途为企业内部沟通。

这是一个不产生收入的应用,也没有办法解决阿里巴巴在社交上的焦虑:也不能建立社交—没有人用办公工具社交,而大部分人还是用微信办公。

阿里巴巴至今还没有一个能够对标微信的社交产品,今后可能也不会有。但是社交这个方向一直没有被放弃。手机浏览器 (UC) 被改成类似“今日头条”的新闻资讯客户端、上线八个月的阿里星球被改成一个粉丝互动的平台—这些电商之外的产品也都在往提高用户活跃度的方向使劲。接上去的是支付宝,后来也没有什么结果。

另一个没什么结果的方向是 O2O,2015 年 7 月,淘点点并入口碑网,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宣布将联合投资 60 亿在其中。但是口碑外卖并没有承担起阿里巴巴对 O2O 的期待。最后,阿里巴巴以 12.5 亿美元控股“饿了么”,口碑外卖由“饿了么”提供运营支撑,投入多年、一直没做起来的外卖业务,阿里巴巴放弃了自己做的想法。

阿里巴巴最近的一期财报显示,核心电商的收入仍然高达 83%。来自核心电商业务的收入被用来支持云端计算、数字媒体及娱乐和创业项目的投资。

7. 小微金服,上市时阿里巴巴要钱还是要股份?

阿里巴巴上市之初,后来改名叫“蚂蚁金服”的小微金服,看来是万无一失的业务。人们关心的问题是它能给阿里巴巴带来哪种回报、以及以何种形式回报。但两年前关于蚂蚁金服最终在哪里上市的问题,已经变成了蚂蚁金服还能不能像阿里巴巴一样,以高市值上市。

阿里巴巴的两大高层马云和蔡崇信几乎同时对蚂蚁金服在港上市发声,这在以前很少能遇到。和两年来说不著急上市相比,支付宝现在显得著急了。让支付宝担心的是微信。

最近,马化腾在微信支付团队的会议上表示,微信支付 2016 年线下的份额已经全面超越支付宝。这是支付宝最担心的事情,它的发生可能比支付宝预​​计的还要早一些。

微信和支付宝的支付大战从 2015 年春节真正爆发。靠著红包活动,微信支付绑定了 2 亿张银行卡,之前支付宝花了八年时间才做到这一成绩。接下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都投入了大量的补贴,这场似乎看不到结束迹象的“支付大战”,让行动支付迅速的普及了。

蚂蚁金服现在做著比三年前更多的业务,营收达到平均每年 87.28% 的成长,说自己三年都在盈利。但蚂蚁金服没有说的是它毛利率和净利率不如 2013 年的时候多了。由于市场竞争加剧,蚂蚁金服拓展了更多的业务,但是在这些业务中也得投入更多的补贴。

马云不止一次说阿里巴巴要做未来商业的基础设施,是自己的目标,支付是其中之一,也是离消费者最近的。但是越来越多的服务绕开了支付宝,占据近半外卖市场的美团外卖和百度外卖都在远离支付宝,美团和百度都在自己做支付,京东则是更早些时候就从支付方式中拿掉了支付宝。

手机厂商如苹果、小米、华为也加入了市场,更何况还有一个微信这样、后劲强大的对手。从 2016 年初开始,微信支付拓展到了海外,日本、韩国、泰国、香港、台湾这些支付宝积极布局的地区,微信也进去了。

上线不久的微信小程序,主要的应用场景也是线下服务。支付宝努力想成为超级应用的尝试已经失败了,不管微信最后会怎么做金融,跟两年前相比,支付宝已经离基础设施的目标越来越远了。

8. 广泛并购,未来发展与其并购方向的关系

阿里巴巴自 2010 年起,所涉及的领域就五花八门,包括电子商务、物流本地生活、社交网路 、浏览器入口、文化娱乐影视、线下百货等等。看不懂的投资方向,也是阿里巴巴上市之初,投资人对阿里巴巴的质疑之一。

谈及阿里巴巴的一系列“跨界”投资收购,马云最初在香港路演期间会见投资者时表示: “你们质疑我们为什么哪里都投资,我们不是为了一个阿里巴巴收购投资,我们是在为这个生态系统添砖加瓦。”但是在过去两年,阿里巴巴投资并购的方向与实际业务的相关性变高了。

过去一年,优酷、土豆和银泰百货的并购是阿里巴巴在中国最重要的交易。去年 4 月,合一集团宣布正式完成私有化,从纽交所退市,成为阿里巴巴旗下全资子公司。阿里巴巴为之付出了 47.7 亿美元。阿里和合一的结合为电商和娱乐内容的结合带来了一些想像空间,最后,优酷土豆被并入阿里巴巴的大文化娱乐集团,古永锵则退出管理岗位,转而负责文化娱乐集团的投资基金。

几天前,阿里巴巴宣布了对于银泰百货的私有化方案。一家拥有 29 家百货商店和​​ 17 个购物中心的线下零售商,即将成为电商平台的子公司。

银泰的衰落,代表的是过去三年中,传统商业对数位化渠道的迷信:将一切资源开放给成熟的电商平台,在品牌组合中引入那些在线上卖得火爆的“淘品牌”,“双 11 ”时则将自家门面用作展示空间,加上一些基于位置推荐的App,就能将人重新带回线下。

正如我们在年度趋势洞察中所提到的那样,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零售产业的成功,最终还是有赖于对消费需求的快速反应、以及由此产生的更多选择、更多供应。对于卖货来说,数位化渠道仍然重要,但是阿里巴巴只是其中之一。

阿里巴巴在海外的投资和并购,也与未来发展方向相关性更高了。比如连续两轮投资 Uber 的竞争对手 Lyft、韩国娱乐公司 SM、增强现实硬件公司 Magic Leap、东南亚电商 Lazada、印度支付公司 Paytm-One 以及战略入股新加坡、韩国、日本的物流公司。

上市两年了,阿里巴巴面对的十个难题解决了吗_-04

9. 国际业务,从中国公司变为国际公司?

阿里巴巴上市后没多久,美国的电视和广播中出现了一则针对阿里巴巴的负面广告。广告中播放了阿里巴巴在纽交所上市的欢庆画面,旁白则警告说:“阿里巴巴是中国最大的网上零售商,它造就了华尔街历史上最大的 IPO,如果国会不堵住现存的线上营业税漏洞,阿里巴巴将“屠杀”美国零售公司,而商业街也将不复以往。”

这则广告来自游说团体 Alliance for Main Street Fairness,大型实体连锁零售商包括 Target、Best Buy 等都是联盟成员。

马云在阿里巴巴上市后被拍下大笑的照片,也被用在反阿里巴巴的广告里

2014 年 6 月,阿里巴巴在美国推出了购物网站 11 Main,这个网站看起来并没有中国的商品,阿里巴巴试图透过 11 Main 创造一个美国卖家卖给美国消费者的购物感受。这还引发了美国零售产业的担忧:阿里巴巴要来美国抢生意了。

事实证明,这个广告完全没有必要。短短一年之后,这个平台就被阿里巴巴放弃了,接手的是总部位于纽约的电商 OpenSky。一年前,正如知情人士当时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的,“ 11 Main 很难从阿里巴巴中国总部争取到关注和支持。”

最近马云与美国当选总统唐纳·川普会面的时候,说的也是透过阿里巴巴的平台,将美国生产的商品卖给中国人,为美国创造 100 万就业岗位。

“我们谈了小企业、年轻人以及把美国的农产品卖到中国……我们会支持 100 万小企业,尤其是美国中西部的那些,将美国的农产品和服务透过我们的平台卖到中国乃至整个亚洲。”马云的国际化,回到了起家时的阿里巴巴 B2B 业务。

现在,亚马逊在美国电商的地位比两年前更加稳固。截至 2016 年底,亚马逊的市值已经超过了美国十家主要上市实体零售店之和。阿里巴巴去美国卖东西给消费者,变得更难了。

10. 竞争对手、巨头及垂直电商带来压力?

在过去两年,垂直领域电商经历了从高峰起落的整个过程。当拥有大量流量的电商平台学了小电商,那些小电商的差异化就没那么容易守住了。阿里巴巴做内容不一定能够解决阿里巴巴本身的天花板,但是它吸走了小电商的空气。看起来,阿里巴巴在中国的竞争对手只剩下了京东。

但是当阿里巴巴开始讲用户停留时间的故事,希望人们在淘宝“消磨更多时间”,它的竞争对手就不再停留在电商这个产业里了。用户最多的注意力已经被微信吸引走了。微信自己公布的数据显示,超过 50% 用户每天使用微信 90 分钟,是淘宝用户平均逗留时间的 4.5 倍。

在 2013 年的深圳 IT 领袖峰会上,马云就曾公开表示:“我看见微信,我也很紧张。”这种紧张一直没有消失,甚至愈加强烈。

微信对阿里巴巴的威胁是从支付开始的。当微信支付成为比支付宝更常用的支付渠道。支付宝作为零售、电商唯一基础设施这件事就变得可疑了。

更大的影响在于,中文网路里没有比微信更大的流量入口了,腾讯最近一个季度的财报显示,每个月都打开微信的人已经达到 8.46 亿,这已经比所有上网的中国人还多。打开手机,微信一定在第一屏的应用程式里。

微信没有做电商,但是这个用户规模已经与中国互联网用户总量相当的产品,作为流量入口对阿里巴巴的威胁是巨大的。藏在微信发现的一个不起眼的购物入口,就为京东带来 50% 的双 11 新用户成长。

京东、美团外卖、大众点评……这些出现在微信第三方服务入口里的公司都依靠著腾讯与阿里巴巴对抗。京东和腾讯还合作了社交电商经营销售计划,在微信和 QQ 这两个入口上帮助商家做经营销售——那本来是阿里巴巴的强项。

阿里巴巴这几年在各个业务的努力,最终的竞争对手都是微信。

在天猫和淘宝之外,阿里巴巴这一年在娱乐、数位媒体、支付等领域的努力,其实也都是在试图将用户被微信带走的注意力,再分别抓回来。最激进的支付宝,一年到头都在试图让用户把社交关系搬到这个支付工具里来。

在支付宝新年红包 AR 沟通会上,支付宝红包项目负责人冠华表示:“外界总觉得支付宝想在社交上突围,但实际上,支付宝很早就决定不做社交。”

但是 2017 年 1 月 18 日正式开始的扫福字红包活动一开始,人们又开始在支付宝里加好友、和朋友交换福卡。许多人与支付宝好友的上一次对话,都发生在去年的同一时间—那是支付宝第一次做集五福红包活动。

打败了各种电商竞争对手的阿里巴巴,面对微信似乎还没什么办法。

封面图片来源:http://www.alibabagroup.com/en/news/library#slide_events

好奇心日报》授权转载


 

24hr 线上开户 请点我   http://www.dcn.com.tw/online/Open_01.ht

 

请指名  大昌证券 赖丽锦 为您服务

全省开户

大台@@ 小台@@ 选择权@@ 证券电子下单手续费优惠价

快来电洽询抢得先机

只要您愿意~~不用到处比价 直接给您

证券 期货 选择权 手续费省省省

 

专案营业员:赖丽锦  

联络电话:(02)2917-9388  335

行动电话:0926-265368

LINE  +我好友

E-mail [email protected]

 

大昌证券新店赖丽锦~部落格:http://profession88888.pixnet.net/blog

 

公司地址:新北市新店区北新路二段1083

证券商许可证照字号:99金管证总字第0054

委任期货商:大昌期货股份有限公司

网路系统下单有一定风险,请交易人参考,并特别留意控管。

关键字:

期货手续费  选择权手续费  当冲  手续费  大台手续费  小台手续费  大昌证券营业员  期货开  选择权开  选择权价差  选择权保  停损单  智慧下单  移动停损单  股票期货手续费  电子期货手续费  金融期货手续费 

国外期货

大昌证券赖丽锦  multicharts  证券营业员 

基隆期货选择权开   汐止期货选择权开  新庄期货选择权开  板桥期货选择权开  中坜期货选择权开  南港期货选择权开 科学园区期货选择权开  新店期货选择权开  中和期货选择权开  永和期货选择权开  士林期货选择权开  文山区期货选择权开  淡水期货选择权开  林口期货选择权开  树林期货选择权开  三峡期货选择权开  五股期货选择权开  湖期货选择权开  芦洲期货选择权开  三重期货选择权开  大安区期货选择权开  北投期货选择权开  深坑期货选择权开  土城期货选择权开  八里期货选择权开  台北期货选择权开  桃园期货选择权开  新竹期货选择权开  苗栗期货选择权开  台中期货选择权开  彰化期货选择权开  南投期货选择权开  云林期货选择权开  嘉义期货选择权开 台南期货选择权开  高雄期货选择权开  屏东期货选择权开  宜兰期货选择权开  花莲期货选择权开  台东期货选择权开

 

警语:

1.任何系统参数须由投资人自行设定。

2.使用电子下单交易委托买卖,仍可能面临断线.断电.网路壅塞等阻碍,致使委托买卖无法传送接收或时间延迟,请投资人自行评估。

3.期货及选择权交易具低保证金之高度财务杠杆特性,在可能产生极大利润的同时也可能产生极大的损失,投资人于开户前应审慎考虑本身财务能力及经济状况。

4.过去的绩效并不代表未来获利,投资人还是要依据本身状况做好审慎评估。

5.在交易极为活络情况下(所谓快市),撮合之价格上下变动会相当迅速,投资人所委托之停损及移动停损单在被市场成交价触及时,系统可能无法立即判别执行或延迟执行。详细请参考停损委托单风险预告书暨使用同意书。

6.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时报价资讯,不代表劝诱投资人进行期货交易,且不保证此资料之正确性及完整性。

7.使用本公司的电子下单系统交易委托买卖,仍可能面临断线.断电.网路壅塞等阻碍,致使委托买卖无法传送或接收或时间延迟。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