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精采內容~僅供參考囉~~~

資料來源~

作者:唐雲路   |   2017 / 02 / 09

文章來源:好奇心日報   |   圖片來源:Joseph Wang

 

 


阿里巴巴換了一個新的故事來說,而市場看起來接受了這個故事。馬雲終於不只是在股東信裡指點江山了。

正在瑞士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上,馬雲在特別對話環節接受了《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大到不能倒:金融海嘯內幕真相始末 (Too Big to Fail:The inside story of how Wall Street and Washington fought to save the financial system—and themselves) 》作者 Andrew Saul 的採訪。

對話從馬雲先前與川普的會面內容開始。大家關心,馬雲和阿里巴巴是不是真的要為美國創造一百萬個就業崗位。話題從全球化談到中美關係,從聯合國說到阿里巴巴和假貨。

次日,阿里巴巴與國際奧委會召開發布會,宣佈成為奧運會頂級贊助商,並承接奧運會所用雲端服務和電商服務。這是聯想 (Lenovo) 之後第二次有中國公司成為奧運會頂級贊助商。

這些,都仰賴阿里巴巴今天市值近 2400 億美元,作為亞洲前幾大公司的地位。

從 2014 年 9 月上市開始,阿里巴巴就是一個巨大的公司。阿里巴巴以 68 美元每股的價格首次公開募股,市值達到 1680 億美元。到當天收盤的時候,阿里巴巴以 2330 億美元的市值一度成為僅次於 Google 的全球第二大網路平臺。

但是上市從來不是一個公司的終點。當時,《好奇心日報》提出了阿里巴巴上市之後的 10 個難題,比如政策與監管如何影響公司業務、慢熱業務如何處理、經濟增速放緩時能否維持高盈利。

兩年之後,我們再來看這些問題的結果。

1. 中國政策,如何影響阿里巴巴發展?

2016 年的最後幾天,歷時四年《電商法》終於進入了立法流程,在草案的審議過程中,多位委員仍然認為草案需要作出修改—還不夠嚴格。阿里巴巴的各個業務逐漸迎來了監管。在阿里巴巴上市之後的兩年裡,金融、跨境電商、數據訊息、網路醫療平臺以及電子商務產業的監管變得越來越嚴,或是從無到有。

在過去一年中,中國央行制定了數項規定,包括限制網路轉帳的限額、筆數以及手續費,限制支付、金融服務機構的牌照,那些在交易過程中交到支付機構的準備金不能被用來開展金融業務。類似支付寶這樣的金融交易平臺,每天的準備金形成了巨大的資金池,在政策明朗之前,準備金成為金融機構的主要盈利途徑之一。佔有中國第三方支付市佔率超過 50% 的支付寶,無疑是受這次政策收緊影響最大的。

《電商法草案》則規定了電商平臺上的賣家都要進行工商登記,這意味著淘寶上 3000 萬個人賣家都要交稅。工商登記、繳稅、準備金,這些阿里巴巴以前可以利用的環節,都隨著政策的明朗而消失。跨境電商、醫療等阿里巴巴看好的新生意,則因為監管的明確變得不那麼好做。

去年 4 月,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和個人購買國外商品正式開始實施新的稅率。嬰兒用品、日用品、百元以下化妝品等品類都需要繳納更多的關稅,而這些正是跨境電商平臺上最熱門的品類。阿里巴巴從 2015 年開始主推的天貓國際,也因為政策的調整一下子剎車。監管阿里巴巴帶來了不好的影響,需要在業務的不同環節進行調整、增加人力與財務投入。

但是另一方面,阿里巴巴也在享受政策的便利,政策攔住了雲端計算業務的海外競爭對手。在過去六個季度中,阿里雲都實現了超過三位數百分比的成長。與此同時,全球排名第一和第二的雲端計算業務亞馬遜 AWS、微軟 Azure 無法直接在中國運營。亞馬遜找了一堆合作夥伴分別處理數據中心、網路加速、網路備案。而微軟把技術授權給世紀互聯在中國才能運行。為了進入中國,兩家公司不得不將這裡的業務和海外的剝離開,重新調整技術。它們的用戶在使用中也得面對各種瑣碎問題。

中國企業大客戶是不用想了,而根據新規,它們甚至不能在宣傳中用到 AWS 和 Azure 的標示……這都給阿里雲的成長創造了機會。

2. 市場要求,本益比能否超過亞馬遜?

阿里巴巴上市之初,阿里巴巴上市時本益比為 24 倍,當時的亞馬遜本益比為 700 倍。

亞馬遜常被拿來與阿里巴巴對標,幾輪震蕩之後,亞馬遜仍然保持著高達 174 倍的本益比,阿里巴巴的本益比則從 2015 財年的 37.7 倍漲到了 2016 年的 48 倍。這在中國網路公司中已經相當高了。

簡單來說,本益比代表著股價是每股盈利的多少倍,它代表著市場對這家公司未來的信心,以及如何在沒有利潤的情況下保持高股價。炒股的人一般覺得本益比太高是泡沫。但對於需要大量投資的公司來說,高本益比意味著能夠把利潤花在未來的投入上,不管是投資未來技術,或者打壓競爭對手。

亞馬遜高得嚇人的本益比代表股東願意相信傑佛瑞·貝佐斯 (Jeff Bezos) 講的故事,這其實也是阿里巴巴試圖效仿的。

最近幾年,已經在中國電商領域大獲成功的馬雲一直在強調:阿里的未來,是要做電子商務、乃至整個商業社會的“水、電、煤”,也就是基礎設施。在這一點上,阿里巴巴和亞馬遜相比,要燒出去的錢更多。

上市時風光無限的阿里巴巴, 2015 年在股市過得不太好,甚至一度跌破了 IPO 發行價。與 2014 年 11 月的股價高點相比,阿里巴巴的市值曾經蒸發過一半。中國 GDP 增速放緩、核心業務成長放緩、難以根治的假貨問題……這些都是當時資本市場不夠看好阿里巴巴的原因。而從 2006 年起阿里巴巴就開始樂意提起的網站成交總額 (GMV) 成長率也不再維持高成長。馬雲寫了一封 4200 字的股東信解釋公司上市一年所受到的質疑之後,阿里巴巴要講的故事不再是 GMV 了。

上市兩年了,阿里巴巴面對的十個難題解決了嗎_-01 

GMV 包括退貨數字、包括批發訂單和店家為了刷交易量而偽造的交易記錄,但是這個指標並不能代表阿里巴巴透過賣商品到底能賺多少錢。

在雙十一的演講中馬雲這麼說道,“我們提出 GMV 不是最重要的指標,對內對外都一樣,如果我們是孩子的時候,關注 GMV 是有意義的,到現在,過度關注 GMV 對我們來說反而是損害。”

阿里巴巴最新想談的,是每天有多少人打開它的應用。最近一個季度的財報裡,用戶的活躍程度被單獨拿了出來。用手機逛天貓、淘寶的月度活躍用戶數量已經達到了 4.5 億,相比去年同期成長了 30%。

現在看來,市場接受了阿里巴巴這個故事。

2016 年 8 月,摩根史坦利、Raymond James、高盛等十三家投行調高了阿里巴巴的評級。 2016 年 11 月,評級機構惠譽評級公司將阿里巴巴評為 A+ 級,評級展望為穩定。到了 2017 年初,阿里巴巴成為了投資機構今年最看好的股票之一。投資銀行 Evercore ISI 在研究報告中說 “阿里巴巴有 4.4 億活躍買家,他們總不會錯。”

上市兩年了,阿里巴巴面對的十個難題解決了嗎_-02 

阿里巴巴上市以來股價變化 (來源:Google Finance)

3. 經濟趨勢,增速放緩時能否維持高獲利?

阿里巴巴在過去四個季度的營收、利潤的成長都維持在 30% 以上,最好的一個季度甚至超過了 50%。中國的 GDP 增速已經連續三個季度維持在 6.7%。在這樣的經濟背景之下,阿里巴巴的成長相當不錯。

阿里巴巴向投資者兜售的重點是,中國消費者的購物方式會更加美國化。而中國 GDP 只有約 1/3 是來自消費支出。相比之下,消費支出在美國經濟當中佔到了約 2/3 的比例。中國人的消費還有成長空間。但關於未來成長,馬雲卻每隔幾個月就要打預防針,他在今年的股東信裡這樣寫道“兩年過去了,全球經濟步履艱難,悲觀與希望並行。阿里巴巴也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磨礪和挑戰。”

馬雲在出席“江蘇省浙江商會十週年大會”時則預測,未來三年的經濟會更加困難:“特別在 2016 年經濟相對來講很困難,未來三年到五年依舊很困難,我前幾天跟浙商很多朋友講,告訴大家一個不好的消息,後面經濟會很困難,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大家都很困難。”

為了保持高速成長,阿里巴巴做了許多事。

努力推廣螞蟻金服旗下的消費信貸產品“花唄”是其中之一,在雙十一之前一個月,螞蟻金服就宣佈用戶可以獲得雙十一專屬的額度提升,最高能達到 5.5 萬元,為了鼓勵沒有信用卡的用戶羣體,盡量多買。

2016 年的雙十一,阿里巴巴也沒有再像以往一樣大推天貓應用,而是將優勢流量合併在淘寶這一個應用裡。天貓雙十一晚會上馬雲表演節目時,對著鏡頭和現場觀眾唸了一分鐘的“星期一上淘寶、星期二上淘寶、星期三上淘寶……”

4. 管理結構,支付寶事件會否再次上演

2011 年 5 月,阿里巴巴第二大股東雅虎 (Yahoo) 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財報披露,阿里集團已經將支付寶的所有權轉讓給馬雲控股的另一家中資公司。輿論一片嘩然。馬雲解釋稱是為了繞開支付產業外資禁入的監管,從而及早取得支付牌照。不過這一解釋未能阻止外界,尤其是雅虎股東對馬雲的質疑。

支付寶事件以阿里巴巴承諾在上市時予以雅虎和軟銀集團 (SoftBank),阿里集團一次性的現金回報結束。

當時支付寶事件暴露出的是阿里巴巴集團錯綜複雜的協議控股結構 (VIE) ,以及不受董事會及股東牽制的靈活合夥人制度背後的隱患。阿里巴巴的合夥人所佔的股份不多,但是卻有權提名公司簡單多數 (係指當選項只有 2 個時,得票多者獲勝。) 的董事,而無論合夥人持股的多少。若合夥人提名的董事未獲股東大會透過,合夥人還可以提名臨時董事。

2014 年上市之時,支付寶事件被再次提出來,是因為這個合夥人制度仍然存在。透過各種辦法保持創始團隊控制權,並不只是阿里巴巴一家這麼做。 Google 上市時靠發行 AB 股 (B 股為 A 股投票權的十倍),將控制權掌握在上市時高層團隊的手裡,Facebook 也是如此,創始人馬克·祖克柏 (Mark Zuckerberg) 只持有 Facebook 不到20% 的股份,卻可以絕對控制這家公司。

但是支付寶事件讓阿里巴巴顯得並不可信。如今兩年過去,類似的事件沒有重演,阿里影業、阿里健康作為單獨的公司剝離出去,並沒有引起爭議。去年 4 月優酷土豆從美股退市,阿里巴巴付出了 47 億美元的高昂代價。

但是阿里巴巴內部的小調整還挺多的。反覆被調整的是天貓、淘寶和聚划算。 2015 年 3 月,淘寶、天貓和聚划算被合併在一起,天貓總裁則被免職。到了 2016 年 12 月,天貓和聚划算也被合併到了一起,天貓市場部、聚划算整合為經營銷售平臺事業部—這都是為了所謂的“新零售”。

隨著行動端零售收入和手機客戶端活躍用戶數在阿里巴巴的財報中越來越被強調,原本分開的淘寶團隊和手機淘寶團隊也被合併了,手機淘寶作為單獨的業務部門被取消了。與電商有關的組織架構更加集中,並且一切都轉向了行動。在覈心電商之外,阿里媽媽、阿里雲、菜鳥網路和 B2B 這四大塊業務的發展則相對獨立,單獨融資,實行總裁負責制。

5. 公司發展,經營銷售成本走高如何留住商家?

兩年前,我們的問題是,最初電商的價格優勢,已經被逐年遞增的各類成本取代,天貓和淘寶的各種費用已經到了令許多商家難以忍受的地步。對淘寶賣家來說,最大的成本是如何讓更多人看到自己發布的商品,這個問題已經影響了小商家的動力。

在這樣的趨勢之下,如何將商家留在平臺上,是阿里巴巴需要回答的問題。

阿里巴巴去年給出的回答是:做內容。阿里巴巴的 CEO 張勇的說法是:淘寶要“內容化、社區化、本地生活化”,預計未來更多的廣告資源,會向這些以內容為中心的方式傾斜—他希望用戶能在淘寶上找到“發現的樂趣”,並把淘寶真正變成一個“消磨時間”的工具。

這是十多年來第一次,阿里巴巴開始重新思考做電商這件事。手機淘寶的頁面被重新設計了。改版後的手機淘寶頁面用許多推薦內容代替了細緻的類目陳列:品質生活向的“有好貨”、偏女性用戶的“愛逛街”、注重場景化導購的“必買清單”、“淘寶直播”,以及怎麼也看不完的“猜你喜歡”。

在手機淘寶首屏的正中央,用戶注意力最集中的位置則給了“淘寶頭條”—這是一個和賣貨關係不大的版塊,反而會追實時發生的新聞熱點,類似於微博熱搜的角色。

去年 8 月,人們在深夜打開手機淘寶,拖住屏幕上滑,會進入一個叫做“淘寶二樓”的頁面,在幾週的時間裡,這個二樓定期更新 3 至 5 分鐘的短片,每集都介紹了一款商品:鮁魚水餃、吉拉朵生蠔、伊比利火腿:每一集的主角都是淘寶有售的特色食材。

在準備雙十一期間,阿里巴巴的平臺上大大小小做了6 萬場直播:有普通店主發起的直播,觀眾可以一邊看著店主穿著新上架的商品演示效果,一邊就在直播間點擊鏈接完成購買,天貓官方則製作了名為“九牛二虎”的直播節目,讓品牌商家邀請明星和網紅來到直播間,吸引更多用戶參與互動。

 

上市兩年了,阿里巴巴面對的十個難題解決了嗎_-03 

淘寶二樓、淘寶頭條

在最近一次財報發布後的分析師電話會議中,阿里巴巴 CFO 武衛表示手機淘寶的用戶平均逗留時間已經達到了 20 分鐘,超過了許多社交網路平臺。

阿里巴巴平臺上那些賣家或者說店鋪,現在都成為了一個個的“帳號”。這樣調整下來,用戶停留在淘寶的時間確實變長了,每個活躍用戶在淘寶上花的錢也比一年前成長了 30 多元。用戶停留時間成長,買東西的可能性也相應增加,這解決了一部分的問題。

做內容已經被阿里巴巴推向了“重大戰略調整”的高度。積極配合阿里巴巴做內容的商家,則會獲得優先推薦的位置,換句話說,是越來越貴、轉化率未知的“流量”。不管是淘寶還是天貓的流量,都到了天花板,阿里巴巴需要用新的方法包裝這些流量,對於這些跟著阿里巴巴做內容的商家來說,所需要的人員配置、運營思路都要重頭來過。

這是一次阿里巴巴面向商家流量的重新分配,而不是新創造出了更多流量。換了一種方法吸引人來買,還是沒有解決阿里巴巴的根本問題—現在淘寶的用戶量還在成長,但是天花板總會來的。

6. 鋪張佈局,如何處理失敗或慢熱業務?

在社交領域,阿里巴巴一直沒成功,但是也沒有停止嘗試。如今,你已經不會在阿里巴巴任何一個平臺那裡看到“來往”的名字。

2013 年,馬雲曾經在阿里巴巴內網上呼籲每個阿里員工都去推廣“來往”,他甚至寫道:“誰不參與,誰就不該呆在這公司裡。”他將推廣“來往”稱之為“阿里人在無線時代爭取生存權力的努力”。

2015 年 11 月,阿里巴巴宣佈來往更名為“點點蟲”,應用功能從標準的雲端通訊 (IM) 變成了類似於 Snapchat “閱後自動消失”的聊天方式。這個產品也消失在 App Store 社交分類的  100 名之外。

接替“來往”的是“釘釘”,為了保持創業團隊的氛圍,馬雲將阿里巴巴起家的湖畔家園借給釘釘團隊,讓他們獨立在杭州西溪總部之外。但是釘釘的主要用途為企業內部溝通。

這是一個不產生收入的應用,也沒有辦法解決阿里巴巴在社交上的焦慮:也不能建立社交—沒有人用辦公工具社交,而大部分人還是用微信辦公。

阿里巴巴至今還沒有一個能夠對標微信的社交產品,今後可能也不會有。但是社交這個方向一直沒有被放棄。手機瀏覽器 (UC) 被改成類似“今日頭條”的新聞資訊客戶端、上線八個月的阿里星球被改成一個粉絲互動的平臺—這些電商之外的產品也都在往提高用戶活躍度的方向使勁。接上去的是支付寶,後來也沒有什麼結果。

另一個沒什麼結果的方向是 O2O,2015 年 7 月,淘點點併入口碑網,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宣佈將聯合投資 60 億在其中。但是口碑外賣並沒有承擔起阿里巴巴對 O2O 的期待。最後,阿里巴巴以 12.5 億美元控股“餓了麼”,口碑外賣由“餓了麼”提供運營支撐,投入多年、一直沒做起來的外賣業務,阿里巴巴放棄了自己做的想法。

阿里巴巴最近的一期財報顯示,核心電商的收入仍然高達 83%。來自核心電商業務的收入被用來支持雲端計算、數字媒體及娛樂和創業項目的投資。

7. 小微金服,上市時阿里巴巴要錢還是要股份?

阿里巴巴上市之初,後來改名叫“螞蟻金服”的小微金服,看來是萬無一失的業務。人們關心的問題是它能給阿里巴巴帶來哪種回報、以及以何種形式回報。但兩年前關於螞蟻金服最終在哪裡上市的問題,已經變成了螞蟻金服還能不能像阿里巴巴一樣,以高市值上市。

阿里巴巴的兩大高層馬雲和蔡崇信幾乎同時對螞蟻金服在港上市發聲,這在以前很少能遇到。和兩年來說不著急上市相比,支付寶現在顯得著急了。讓支付寶擔心的是微信。

最近,馬化騰在微信支付團隊的會議上表示,微信支付 2016 年線下的份額已經全面超越支付寶。這是支付寶最擔心的事情,它的發生可能比支付寶預​​計的還要早一些。

微信和支付寶的支付大戰從 2015 年春節真正爆發。靠著紅包活動,微信支付綁定了 2 億張銀行卡,之前支付寶花了八年時間才做到這一成績。接下來,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都投入了大量的補貼,這場似乎看不到結束跡象的“支付大戰”,讓行動支付迅速的普及了。

螞蟻金服現在做著比三年前更多的業務,營收達到平均每年 87.28% 的成長,說自己三年都在盈利。但螞蟻金服沒有說的是它毛利率和淨利率不如 2013 年的時候多了。由於市場競爭加劇,螞蟻金服拓展了更多的業務,但是在這些業務中也得投入更多的補貼。

馬雲不止一次說阿里巴巴要做未來商業的基礎設施,是自己的目標,支付是其中之一,也是離消費者最近的。但是越來越多的服務繞開了支付寶,佔據近半外賣市場的美團外賣和百度外賣都在遠離支付寶,美團和百度都在自己做支付,京東則是更早些時候就從支付方式中拿掉了支付寶。

手機廠商如蘋果、小米、華為也加入了市場,更何況還有一個微信這樣、後勁強大的對手。從 2016 年初開始,微信支付拓展到了海外,日本、韓國、泰國、香港、臺灣這些支付寶積極佈局的地區,微信也進去了。

上線不久的微信小程序,主要的應用場景也是線下服務。支付寶努力想成為超級應用的嘗試已經失敗了,不管微信最後會怎麼做金融,跟兩年前相比,支付寶已經離基礎設施的目標越來越遠了。

8. 廣泛併購,未來發展與其併購方向的關係

阿里巴巴自 2010 年起,所涉及的領域就五花八門,包括電子商務、物流本地生活、社交網路 、瀏覽器入口、文化娛樂影視、線下百貨等等。看不懂的投資方向,也是阿里巴巴上市之初,投資人對阿里巴巴的質疑之一。

談及阿里巴巴的一系列“跨界”投資收購,馬雲最初在香港路演期間會見投資者時表示: “你們質疑我們為什麼哪裡都投資,我們不是為了一個阿里巴巴收購投資,我們是在為這個生態系統添磚加瓦。”但是在過去兩年,阿里巴巴投資併購的方向與實際業務的相關性變高了。

過去一年,優酷、土豆和銀泰百貨的併購是阿里巴巴在中國最重要的交易。去年 4 月,合一集團宣佈正式完成私有化,從紐交所退市,成為阿里巴巴旗下全資子公司。阿里巴巴為之付出了 47.7 億美元。阿里和合一的結合為電商和娛樂內容的結合帶來了一些想像空間,最後,優酷土豆被併入阿里巴巴的大文化娛樂集團,古永鏘則退出管理崗位,轉而負責文化娛樂集團的投資基金。

幾天前,阿里巴巴宣佈了對於銀泰百貨的私有化方案。一家擁有 29 家百貨商店和​​ 17 個購物中心的線下零售商,即將成為電商平臺的子公司。

銀泰的衰落,代表的是過去三年中,傳統商業對數位化渠道的迷信:將一切資源開放給成熟的電商平臺,在品牌組閤中引入那些在線上賣得火爆的“淘品牌”,“雙 11 ”時則將自家門面用作展示空間,加上一些基於位置推薦的App,就能將人重新帶迴線下。

正如我們在年度趨勢洞察中所提到的那樣,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零售產業的成功,最終還是有賴於對消費需求的快速反應、以及由此產生的更多選擇、更多供應。對於賣貨來說,數位化渠道仍然重要,但是阿里巴巴只是其中之一。

阿里巴巴在海外的投資和併購,也與未來發展方向相關性更高了。比如連續兩輪投資 Uber 的競爭對手 Lyft、韓國娛樂公司 SM、增強現實硬件公司 Magic Leap、東南亞電商 Lazada、印度支付公司 Paytm-One 以及戰略入股新加坡、韓國、日本的物流公司。

上市兩年了,阿里巴巴面對的十個難題解決了嗎_-04

9. 國際業務,從中國公司變為國際公司?

阿里巴巴上市後沒多久,美國的電視和廣播中出現了一則針對阿里巴巴的負面廣告。廣告中播放了阿里巴巴在紐交所上市的歡慶畫面,旁白則警告說:“阿里巴巴是中國最大的網上零售商,它造就了華爾街歷史上最大的 IPO,如果國會不堵住現存的線上營業稅漏洞,阿里巴巴將“屠殺”美國零售公司,而商業街也將不復以往。”

這則廣告來自遊說團體 Alliance for Main Street Fairness,大型實體連鎖零售商包括 Target、Best Buy 等都是聯盟成員。

馬雲在阿里巴巴上市後被拍下大笑的照片,也被用在反阿里巴巴的廣告裡

2014 年 6 月,阿里巴巴在美國推出了購物網站 11 Main,這個網站看起來並沒有中國的商品,阿里巴巴試圖透過 11 Main 創造一個美國賣家賣給美國消費者的購物感受。這還引發了美國零售產業的擔憂:阿里巴巴要來美國搶生意了。

事實證明,這個廣告完全沒有必要。短短一年之後,這個平臺就被阿里巴巴放棄了,接手的是總部位於紐約的電商 OpenSky。一年前,正如知情人士當時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表示的,“ 11 Main 很難從阿里巴巴中國總部爭取到關注和支持。”

最近馬雲與美國當選總統唐納·川普會面的時候,說的也是透過阿里巴巴的平臺,將美國生產的商品賣給中國人,為美國創造 100 萬就業崗位。

“我們談了小企業、年輕人以及把美國的農產品賣到中國……我們會支持 100 萬小企業,尤其是美國中西部的那些,將美國的農產品和服務透過我們的平臺賣到中國乃至整個亞洲。”馬雲的國際化,回到了起家時的阿里巴巴 B2B 業務。

現在,亞馬遜在美國電商的地位比兩年前更加穩固。截至 2016 年底,亞馬遜的市值已經超過了美國十家主要上市實體零售店之和。阿里巴巴去美國賣東西給消費者,變得更難了。

10. 競爭對手、巨頭及垂直電商帶來壓力?

在過去兩年,垂直領域電商經歷了從高峯起落的整個過程。當擁有大量流量的電商平臺學了小電商,那些小電商的差異化就沒那麼容易守住了。阿里巴巴做內容不一定能夠解決阿里巴巴本身的天花板,但是它吸走了小電商的空氣。看起來,阿里巴巴在中國的競爭對手只剩下了京東。

但是當阿里巴巴開始講用戶停留時間的故事,希望人們在淘寶“消磨更多時間”,它的競爭對手就不再停留在電商這個產業裡了。用戶最多的注意力已經被微信吸引走了。微信自己公佈的數據顯示,超過 50% 用戶每天使用微信 90 分鐘,是淘寶用戶平均逗留時間的 4.5 倍。

在 2013 年的深圳 IT 領袖峯會上,馬雲就曾公開表示:“我看見微信,我也很緊張。”這種緊張一直沒有消失,甚至愈加強烈。

微信對阿里巴巴的威脅是從支付開始的。當微信支付成為比支付寶更常用的支付渠道。支付寶作為零售、電商唯一基礎設施這件事就變得可疑了。

更大的影響在於,中文網路裡沒有比微信更大的流量入口了,騰訊最近一個季度的財報顯示,每個月都打開微信的人已經達到 8.46 億,這已經比所有上網的中國人還多。打開手機,微信一定在第一屏的應用程式裡。

微信沒有做電商,但是這個用戶規模已經與中國互聯網用戶總量相當的產品,作為流量入口對阿里巴巴的威脅是巨大的。藏在微信發現的一個不起眼的購物入口,就為京東帶來 50% 的雙 11 新用戶成長。

京東、美團外賣、大眾點評……這些出現在微信第三方服務入口裡的公司都依靠著騰訊與阿里巴巴對抗。京東和騰訊還合作了社交電商經營銷售計劃,在微信和 QQ 這兩個入口上幫助商家做經營銷售——那本來是阿里巴巴的強項。

阿里巴巴這幾年在各個業務的努力,最終的競爭對手都是微信。

在天貓和淘寶之外,阿里巴巴這一年在娛樂、數位媒體、支付等領域的努力,其實也都是在試圖將用戶被微信帶走的注意力,再分別抓回來。最激進的支付寶,一年到頭都在試圖讓用戶把社交關係搬到這個支付工具裡來。

在支付寶新年紅包 AR 溝通會上,支付寶紅包項目負責人冠華表示:“外界總覺得支付寶想在社交上突圍,但實際上,支付寶很早就決定不做社交。”

但是 2017 年 1 月 18 日正式開始的掃福字紅包活動一開始,人們又開始在支付寶裡加好友、和朋友交換福卡。許多人與支付寶好友的上一次對話,都發生在去年的同一時間—那是支付寶第一次做集五福紅包活動。

打敗了各種電商競爭對手的阿里巴巴,面對微信似乎還沒什麼辦法。

封面圖片來源:http://www.alibabagroup.com/en/news/library#slide_events

好奇心日報》授權轉載


 

24hr 線上開戶 請點我   http://www.dcn.com.tw/online/Open_01.ht

 

請指名  大昌證券 賴麗錦 為您服務

全省開戶

大臺@@ 小臺@@ 選擇權@@ 證券電子下單手續費優惠價

快來電洽詢搶得先機

只要您願意~~不用到處比價 直接給您

證券 期貨 選擇權 手續費省省省

 

專案營業員:賴麗錦  

聯絡電話:(02)2917-9388  335

行動電話:0926-265368

LINE  +我好友

E-mail [email protected]

 

大昌證券新店賴麗錦~部落格:http://profession88888.pixnet.net/blog

 

公司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北新路二段1083

證券商許可證照字號:99金管證總字第0054

委任期貨商:大昌期貨股份有限公司

網路系統下單有一定風險,請交易人參考,並特別留意控管。

關鍵字:

期貨手續費  選擇權手續費  當沖  手續費  大臺手續費  小臺手續費  大昌證券營業員  期貨開  選擇權開  選擇權價差  選擇權保  停損單  智慧下單  移動停損單  股票期貨手續費  電子期貨手續費  金融期貨手續費 

國外期貨

大昌證券賴麗錦  multicharts  證券營業員 

基隆期貨選擇權開   汐止期貨選擇權開  新莊期貨選擇權開  板橋期貨選擇權開  中壢期貨選擇權開  南港期貨選擇權開 科學園區期貨選擇權開  新店期貨選擇權開  中和期貨選擇權開  永和期貨選擇權開  士林期貨選擇權開  文山區期貨選擇權開  淡水期貨選擇權開  林口期貨選擇權開  樹林期貨選擇權開  三峽期貨選擇權開  五股期貨選擇權開  湖期貨選擇權開  蘆洲期貨選擇權開  三重期貨選擇權開  大安區期貨選擇權開  北投期貨選擇權開  深坑期貨選擇權開  土城期貨選擇權開  八里期貨選擇權開  臺北期貨選擇權開  桃園期貨選擇權開  新竹期貨選擇權開  苗栗期貨選擇權開  臺中期貨選擇權開  彰化期貨選擇權開  南投期貨選擇權開  雲林期貨選擇權開  嘉義期貨選擇權開 臺南期貨選擇權開  高雄期貨選擇權開  屏東期貨選擇權開  宜蘭期貨選擇權開  花蓮期貨選擇權開  臺東期貨選擇權開

 

警語:

1.任何系統參數須由投資人自行設定。

2.使用電子下單交易委託買賣,仍可能面臨斷線.斷電.網路壅塞等阻礙,致使委託買賣無法傳送接收或時間延遲,請投資人自行評估。

3.期貨及選擇權交易具低保證金之高度財務槓桿特性,在可能產生極大利潤的同時也可能產生極大的損失,投資人於開戶前應審慎考慮本身財務能力及經濟狀況。

4.過去的績效並不代表未來獲利,投資人還是要依據本身狀況做好審慎評估。

5.在交易極為活絡情況下(所謂快市),撮合之價格上下變動會相當迅速,投資人所委託之停損及移動停損單在被市場成交價觸及時,系統可能無法立即判別執行或延遲執行。詳細請參考停損委託單風險預告書暨使用同意書。

6.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7.使用本公司的電子下單系統交易委託買賣,仍可能面臨斷線.斷電.網路壅塞等阻礙,致使委託買賣無法傳送或接收或時間延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