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kid           蓉蓉是一位就读于台北市贵族国小二年级的女生,在升上国小之前,蓉蓉是一位自信、喜欢学习、人见人爱的孩子。在幼稚园阶段,学校的老师都认为蓉蓉在学习上有很大的优势,所有教过的新知,都只需要教一次便能融会贯通。常常有些时候,蓉蓉也会帮助其他的孩子,当其他孩子的小老师。老师异口同声的说,像这样优秀又喜欢帮助别人的孩子绝对是资优的模范学生。

        但是,原本完全不需要担心蓉蓉的爸妈们在蓉蓉开始上国小的第一天便发觉一切都变了样子。蓉蓉在上课时,一直会被纠正爱说话、提醒了也停不下来。回家联络簿抄得乱七八糟,自己也看不懂。在学校的作业几乎都不能完成,即使老师一直陪到很晚也是勉勉强强过关。爸妈开始怀疑,我的孩子到底还是不是幼稚园时的小天才。

         当妈妈流著眼泪向职能专家求助时,我们看到了一位伤心自责的母亲,以及一位毫无自信的孩子。在经过完整的评估之后,发现蓉蓉在听知觉的所有相关智能表现明显的优异于同龄儿童,但是在视知觉的相关项目却低于同龄儿童两个标准差(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所以,在我们和母亲及老师一同讨论之下,我们发现:资优孩子天差地远的表现是由于无法胜任教学方式的转变。

        在幼稚园时,环境的互动方式让孩子优异的听知觉能力得到很好的发挥,所以在阅读以及逻辑思考方面孩子都有很好的学习成就。但是,在孩子优异的表现背后,却让大家都忽略了孩子其他面向的发展。尤其是在视知觉方面,由于孩子多使用语言以及听知觉进行学习,在课程上喜欢和老师一问一答。导致孩子缺乏视知觉的经验参与,所以在看黑板/对应/抄写/视觉辨识方面,都明显的出现困难。在国小阶段(一二年级的学习经验之中),视知觉的表现有重要的角色,已经不是单就使用听知觉就可以完整学习的了。

        所以,具备资优表现的孩子在学前时期应该有经过完整评估的经验,帮助爸妈了解孩子的优势,以及为孩子提供适能适性的学习。避免因为孩子过于依赖优势,而忽略全脑的发展及学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