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nch-rope-love-heart-friendship-together-602101-pxhere.com.jpg

【你曾经注意过,自己身上贴了多少标签吗?】

最近为了准备接受今周刊专访,所以埋头苦读蔡康永的新书,

翻开第一页,我就被他流畅的文字所吸引,他说:

「看到你走过的人,如果再仔细看一点,

会看到你浑身上下,有不少小标签,随著微风摇曳著,

有些标签很小,随便被风一吹就会掉下来,

有些很隆重,是黄金打造的小牌子。」

蔡康永形容得很有画面,让我忍不住继续看下去。

 

 

「这些小标签、小牌子上面写什么呢?

有些可能不太重要,例如你临时找的打工,

有些可能是你很珍惜的身份,例如某名校榜首、某旺族后裔,

有些你可能不太认真看待,例如永远不跟双鱼座交往,

有些你可能会非常重视,例如钱就是一切。」

透过这一连串细腻的描述,我几乎可以看到,

在街道上行走的自己,身上挂满大大小小的标签、纸条,

像是「吃美食」、「运动」这类的标签,大概走一走就会掉落了,

然而「心理师」、「独生子」、「催眠师」这样的标签可能就会很大,

小标签很容易被最细微的风给吹落,沈重的标签却可能快要变成我的盾牌,

大约三页文字的生动描述,让我立刻身历其境的感受到,

心理学中所谓「自我认同」是怎么一回事。

 

 

【过度放大自己,往往是痛苦的开始】

蔡康永在新书的开端,细腻描述「标签」对我们的影响力,

这与认知心理学或认知行为治疗学派的观点颇相似:

人都习惯用自己的信念系统,替经验分门别类,

例如金钱是俗气的,所以不要跟死爱钱的人太亲近,

或者是身为男人一定要够坚强,才能承担家庭责任,

所以不要轻易向伴侣或亲友提到自己在工作上的瓶颈与困难,

这些信念可能都有其价值与功能,甚至可以帮助我们度过危机,

然而当我们将这些带有信念的标签,牢牢的黏在身上,

甚至让这些标签,成为外在装甲的一部份时,

不只会妨碍我们的行动,更可能带来不必要的情绪。

 

 

这些年来,受到西方心理学与灵性疗愈知识的影响,

「做自己」、「自由」、「个人意志」被放大许多倍,

这对原本过度强调尊重他人、体贴对方的台湾社会,

原本具有平衡与拓展弹性的良好功能,

然而这几年来,我越来越发现这种「专注于个人」的信念,

已经开始对人们造成负面影响,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人们太执著于「我」身上的各种标签,

以致于放大许多不必要的痛苦,

当每个人都大声呼喊著「我」时,就很难有人愿意静下来听另一个人的声音,

而当每个人都只关注自己的需求时,无形中也就对于挤压他人需求不那么在乎了,

当我们把自己身上的各种标签看得如此重要,

一旦被旁人走过的风吹动,当然也就会觉得不怎么愉快了~

 

 

【学会影分身之术,运用催眠技巧收回情绪】

那么,我们可以如何避免标签对自己带来的不必要影响呢?

蔡康永在书中提到「培养分身」的概念,

我觉得对于平缓情绪、回归现实很有帮助,他是这么描述的:

「当我陷入情绪低潮时,会像是火影忍者的鸣人一样,

叫出自己的分身,我会请他到两周、一个月或三年后去看看,

然后回来跟我说,他看到了什么,

如果那时候我还活得好好的,也就放心了,

如果到时候我已经不在了,这也很好,

分身会提醒我,要好好把握现在的时光。」

 

 

影分身之术的概念让我想到,

在催眠技术中也有两种技术可以有效排解情绪、找寻困境解答,

其中一项叫做心灵智者,另一项是「未来催眠」,

心灵智者可说是潜意识世界里,更有智慧的自己,

在我服务过的伙伴里,有些人光是拜访智者,

就能顺利化解纠结已久的难题,释放情绪、找出解决策略。

此外,催眠不只如同多数人所熟知的,可以进行时光回溯,

也可以像是搭上哆拉A梦的时光机一样,前进到未来的时间点,

去看看几个月、几年后的自己过得如何,

甚至前往已经完成自己所设定目标的那一刻,好好享受美好的成果!

 

 

【意识是僵固的,潜意识却可以很有弹性】

如果从催眠的理论来说,缩小标签或影分身之术,

最终的目标都是把注意力焦点,从「我」移开,

更精确的来说,是把贴在自己身上的标签,适度还原成该有的样子,

好让我们可以有更多元的角度,回来重新面对原本的困境或冲突。

举例来说,当我们明白「女人就该温柔体贴」可能是他人所在乎的标签时,

身为独立自主的女性,就不会这么困扰自己,

因为我们可以跟另一个人拥有不同的标签,

我们认为独立很重要,但另一个人在他的生命经验里,可能体贴更重要,

这会有助于让我们把力气从原有的情绪收回,转而寻求更具创造性的策略,

当我们不断聚焦在意识层面的各种大小信念时,往往会无谓的卡住自己,

然而在催眠中,当事人往往会发现,这些信念经常是作茧自缚,

我们只是捧著过去曾经很重要,现在却需要调整大小的标签不放罢了!

 

 

时间线的移动,也是催眠中很常运用的技术,

人类的意识很容易把此刻当成永恒,苦苦被困在暂时还没有答案的情境里,

然而当我们能自由回过去,找寻曾经有效的解决策略,

甚至顺著潜意识流动,抵达未来情景时,

将能自然的感受到,生活中经常拥有的经验:

过去曾经没有答案,或深深捆绑住自己的事情,

在半年、一年、三五年后,要不就是慢慢有了答案,

甚至早已随时间淡化,变得一点都不重要!

因为虽然在困境当下真的会觉得很痛苦,

然而我们内心深处其实早已明白:

许多事情都会随著能力提升、境遇不同而有所改变。

 

 

在生活里,不少人都有情绪压力的困扰,

然而就像是许多灵性疗愈或心理治疗学派所说的,

情绪是很虚幻的存在,却可以对身体造成真实的影响,

当我们可以明白,情绪就跟天上的白云一样,经常会自由来去,

我们就可以开始学会认识、观察情绪对自己的影响,

在「蔡康永的情商课」这本书里,关于标签与影分身的段落,

恰好呼应了催眠治疗与心理咨商中所强调的:

学习看见成长经验对自己的影响,培养心灵的弹性,

我们将有机会还原经验的本质,看到真实的自我与环境,

在生活中,让自己越来越自在!

 

 

 

张义平,灵性名字为幽树(ShoRa),
现职为启宗心理咨商所心理师、
专业认证咨商督导,
大专院校、国高中催眠主题研习讲师
蓝海机构NGH催眠师与训练讲师、
第二届蜕变游戏专业带领教练。
 
 
3年内已透过催眠服务超过200位伙伴,
开设之催眠工作坊、讲座与研习超过50场,
并于蓝海催眠教室担任催眠课程训练师,
蓝海催眠深化团体之带领人与督导。
 
深信每个人心中都拥有自我疗愈力,
催眠就是亲近自己的潜意识,拿回生命主导权的方式
致力于推广生活化并融入心理学知识的催眠。
 
图片素材取自网路,欢迎分享本文给对催眠有兴趣的伙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