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脸识别,效果类似surface/iPhoneXs
  2. LTE上网,成为真正的移动工作站
  3. 生活防水,能防咖啡杯打翻这种程度的水灾
  4. 快速充电,半小时充50%,1.5小时充满100%


  1. 人脸识别的话,Mac有指纹识别了,人脸识别倒不是特别需要。现有技术下,mac的屏幕太薄了,也放不下iPhone X那一套,具体FaceID那一套有多厚我手头没有数据,不过你去看下面链接Step29的图大概就知道了,目前MBP屏幕两毫米的厚度是肯定放不下的。

iPhone X Earpiece Speaker and Front Sensor Assembly Replacement?

www.ifixit.com图标

2. LTE 上网的话,苹果目前在解决这个问题,这是今年8月放出的消息,具体可以看:

DigiTimes: Apple to Launch MacBooks with Cellular 5G Connectivity in Second Half of 2020?

www.macrumors.com图标

不过目前有几个难点,一个是MBP全金属外壳,会对内部天线造成静电屏蔽。而Wifi天线是通过连接外壳实现的,蓝牙天线好像是做在了屏幕内侧(所以只能打开屏幕使用蓝牙),貌似找不到其他用来做天线的地方了。之前好歹有信仰灯和塑料转轴,本来是可以把天线塞到里面的,现在这俩也被移除了……

3. 生活防水,苹果一直在尝试做,但是这毕竟和iPhone不同。首先Mac目前一部分散热是依靠键盘这一面实现的,如果做成键盘防水,Mac的散热能力会被进一步压缩,那性能就更上不去了(除非苹果不再做轻薄本了)。其次防水是一个玄学的东西,因为防水测试是有标准的,但是生活场景是没有标准的,电脑进水可能是因为键盘、通风口、扬声器、各种介面、转轴、接缝等等。苹果当然可以一狠心做个键盘扬声器防水,可这就意味著电脑不进水了么?当然不是。用户一杯咖啡洒在键盘上,虽然键盘扬声器没事,可其他地方有可能进水啊。那么就有两条路可以选,一个是堵住上面全部的进水口,那电脑也就别散热了,程序员就真成「搬砖」的了。另一个就干脆别承诺防水,因为鬼知道用户是怎么折腾进水的?到时候他们「没有按照苹果设计的防水方式洒水」而进水丢了数据,你让苹果怎么办?

4. 快速充电,Mac现在就有啊,比如下面链接:

https://www.quora.com/How-long-does-it-take-to-charge-a-MacBook-Pro-to-100?

www.quora.com

2019 MBP15目前的电池大概是83.6Wh,充电器大概是87W,不开机情况下全速充电至少一个小时。考虑到充电效率会随著电池剩余电量增加而降低,不开机下充电差不多就是一小时80%,两到三小时充满,已经非常非常快了。当然你要是再开机全负荷(MBP15大概是45W)下还想快速充电,电源至少要150W。这当然也不是不可以,因为电源变压器的尺寸和重量是随著功率的增加而增加的,剩下的就看你体力怎么样了。市面上150W的电源适配器通常在600g左右,而MBP15原生适配器大概是285g。估计99%的人都没有「为了能在满负荷下快充甘愿电源适配器重量翻倍」的需求。


1:如果你有Apple watch的话,自动解锁并不比人脸识别麻烦。如何通过 Apple Watch 解锁 Mac

2:如果你用iPhone的话,无WiFi时可以使用智能热点,无需另配一张sim卡。无需输入密码即可使用智能热点连接到个人热点

3:防水键盘会增加厚度和成本,除了ThinkPad似乎也没有别家提供。

4:快充需要搭配大功率电源适配器,增加旅行体积和重量。


1.我也很想要,不过考虑厚度问题,GG,FaceID的大小,我建议题主自己先考虑一下,怎么才能塞进屏幕里(16寸倒还有点可能,看怎么设计了)

我看到有人对于面部识别对比指纹解锁的便捷性产生了一点不同意见

通常情况下,打开屏幕就能直接解锁的面部解锁相较于传统的指纹解锁来说体验上一定是更好的不过这个很大程度上取决得面部解锁的识别速度以及准确性比如我以前使用SurfacePro4的时候,我就总觉得识别的很慢,并且必须对准特定的位置,这个时候我更倾向于使用键盘盖上的指纹解锁

但是升级到SurfaceBook2之后我发现似乎角度上没之前限制的那么严了,这个时候单纯的面部识别就够了(当然SurfaceBook上也没有指纹的地方让我按就是了)

2.主板空间不够了,要么砍电池,要么砍散热,要么加厚,这仨跟一个LTE比较,我宁愿不要

而且关于LTE的实用性我觉得更多的是应该应该在体积较小的平板上,比如Surface Pro/Go,各种Pad,顶多算上12寸的ChromeBook,这个实用性会随著尺寸的扩大而变小

为什么?因为需要LTE的多半是便携场景,比如火车上,飞机上……而一个动辄15寸以上的工作站,我相信大多数人是不愿意将他在上述场景展开的,第一,是空间上不允许,第二,电池供电也不太允许你在没有插电的情况下持续长时间的高负载工作(哪怕是Dell家惯用的97Wh超大电池)

3.醒醒这是MacBook小公主不是ThinkPad大老粗,生活防水意味著加大加厚,更严重的问题是苹果收不到你的维修费了

实际上生活防水更多的是商务本的卖点……这东西不能说没用,不过就和LTE一样,优先顺序远远低于我在下面会讲到的问题

4.现在能用的PD最多冲到100W到顶了,也不比87W快多少,而且线+适配器还不便宜,(如果是雷电三的线就更贵了,我才买了一条,折合人名币快300了,而且长度甚至没到1m。真鸡儿贵。单纯100W快充线会好一点,100能拿下),要么说服苹果加私有介面,要么说服苹果增加成本,显然这两个都是做梦(前者到还有点可能)

我觉得题主可能没搞懂MacBookPro现有的问题,以及相对真·移动工作站(P53/Precision 7540/ Zbook 15)的差距

1.散热,MacBookPro的散热其实没网上黑的那么差,不过也就是高性能轻薄本的级别,特点是CPU性能释放还算不错(单烤现在能有55W~60W了)当然双烤还是被一票轻薄游戏本吊起来艹,跟移动工作站那种动辄双烤50+90以上的相比更是差了很多

2.稳定性,T2安全晶元过热死机+碟式键盘寿命上的缺陷+因为做的过薄导致的屏幕撞到键盘+……一系列问题

导致这玩意实在说不上稳定,虽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一般遇不到就是了

但是什么是Pro User?你看看专业卡卖多贵就知道了,这是一帮舍得用200%的钱去买一点点稳定性的提升,一点点性能提升的人,而不是一堆钱少屁事还多的主,稳定性这东西是很败口碑的

3.几乎为零的拓展性

说真的这东西真的没啥拓展性可言……一个Workstation的拓展性倒不是要什么LTE,LTE是本末倒置了,真正的拓展性是最好4个内存插槽(当然是双通道就是了)两个保底最好三个的硬碟位(2280*2+2.5/2280*3)

作为一个轻薄工作站你也要的提供顶配至少是 志强+64G ECC内存+2T的配置

你瞅瞅MBP15除了比金子还贵的4T固态之外哪个达到了?

还LTE?先把内存给我弄到至少64G再说LTE的事

4.更好的显卡

Vega20我承认在苹果自家的Metal下表现让人以为这不是一个用了一万年的马甲卡,但是不管怎么说,GCN就是GCN

当然功耗高,性能差,这件事赖农企就是了……但是如果你散热压得住,苹果完全可以上Vega24甚至28的(反正多少个CU还不是苹果说了算),那样打死SurfaceBook2上的1060不是梦

5.设计理念上的问题,这个是最致命的,也是上述所有问题的根源

说实在的mbp这一代根本不是完全为专业用户准备的,只是看上去是(也就是配置上),这一代的任务实际上是保证销量和占有率

目前来看任务完成的不错,mbp13是目前mac出货的大头,macOS从8%拉到13%(前段时间还上14%了,最近开学季被拉下来了),mbp功不可没,这甚至不是大多数人以为的,更加廉价的电子垃圾mba贡献的

但是厨子你让Pro User承担这个……是几个意思?

过于追求轻薄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比如电池不得不缩小(99-&>79-&>83),现在MacBookPro(58/83)的续航只能说还算不错,而不是之前15款(79/99)那种「我不是针对谁……」

比如主板上挤在一起的元器件(这个带来了上面所说的稳定性的问题,就好比你作为网卡,试试看工作的时候,旁边有个叫CPU的发热大户对著你吹是什么感受……)

比如被黑惨了的的散热问题(限15寸,13寸但是打遍13/14无敌手),甚至屏幕排线等等都因此过于追求轻薄导致相比15款更高的故障。。。。。。

至于内存固态焊死,这种小问题相比上面的设计上的缺陷实在算不上什么,不就是钱的事嘛。。。

所以说,上面提到我的几个问题(从根本来看是设计上的问题)才是对于一个移动工作站来说真正需要解决的,也是最可能在爆料的16寸MacBookPro中解决的问题

至于FaceID LTE 防水只是锦上添花罢了,甚至不如四个内存插槽,或是俩2280来的更实惠,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样意味著苹果作为世界第一大内存快闪记忆体厂,东西卖不出去了

(说实在的aw解锁macOS我是不大喜欢。。。)

顺带一提电源的事,对于这些笔电来说,只有供电上有需求,才会导致电源这边得到升级

也就是说,你的充电速度实际上是和配置+性能释放挂钩的,

举个例子,雷蛇和微星的本子不是适配器和配置挂钩的嘛

SurfaceBook2,无独显和有独显适配器可是两个概念

不过说实在的对于现在的雷电三最多支持到100W的来看,苹果打算用什么方式升级供电其实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以及,怎么样不伤电池?(除了加大电池这一条)

是在上面加私有协议,还是走私有介面?

我更希望是于后者,其实可以像Surface上的MS Connect那样,搞一个高带宽同时支持快充的介面……MS那货现在似乎支持PCIE×2 + 102W(102W是SurfaceBook2的适配器,不知道能不能充电的话更高点)这还是受到8650U只有12条PCIE导致的

苹果用的魔改低压U/标压U,拥有更多的PCIE,要是想改个PCIE×4+130W的(甚至×8,AW以前做过),其实不难,就看有没有心了


1、已经在做了

2、难度不大,但未必会有,我觉得苹果更寄希望于iPad Pro来满足这个场景

3、难度比较大,两种方案:1、把键盘缝隙都消除,由于键盘本身是活动部件所以只能是上盖一层膜的解决方式,容易破损老化而且影响手感和厚度;2、从内部考虑防水处理,那至少需要拿掉风扇,大功率的Pro没风扇活不了。其实电脑防水并没有手机防水那么迫切

4、要达到你这个速度需要差不多两百瓦的充电器,充电头会大出天际,而且甚至有可能需要单独给充电器配风扇


MacBook的屏幕侧太薄了,并不能直接放下原深感模组,另外在iPad Pro 2018上升级过的模组发布之前这个模组对于MacBook上并不适用,解锁距离之类的会让体验不太好。

而防水键盘大部分类似定位的本都不太提供,事实上苹果预想中的蝶式应该是既不会进灰也不进水的……(

给电脑插卡是个蛮鸡肋的事情……反正ThinkPad x1c那个卡槽我是没用过,首先移动网路大幅缩短续航,然后用电脑的地方大概率也是有无线区域网的。(MacBook的金属一体性质也很难允许卡槽跟天线较好的整合进来)

快充这事儿就……一个移动设备充电功率不能太大……iPhone 10wh的电池18w pd充差不多需要近两个小时……然后翻倍嘛……MacBook的电池58wh或者79wh,61w或者87w的适配器(如果按照iPhone的速度比例达到你说的速度大概需要100w充13寸,150w充15寸……这估计线缆和适配器方面压力都不小……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