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绝对是槽点。

不点评素人,是我的习惯,综艺节目嘛,说是素人,其实都是演员加剧本,看一乐就好了。就想说一句,这样颜值的男生女生都要费尽心思考虑「恋商」的问题,那像我们这种路人脸干脆就只考虑赚钱算了。

关于嘉宾,至少看了第一期,我就不想看了。既然有《心动的信号》先入为主,就免不了要对比一下。从反面来评价一下恋梦。

signal说实话我主要是看嘉宾的,嘉宾们聊天真的比素人们更有意思。

专家来说,姜振宇老师就很熟悉了,在中国内地年轻一代的心理学专家里,姜振宇老师恐怕应该说是最合适的所谓「恋爱心理专家」,抛开他扎实的学术知识不谈,他本人的人设就特别立得住,其次微反应是我自己觉得,尤其是对于没有什么经验的年轻人,恋爱里最需要了解的常识,至少能培养一种照顾对方情绪的意识,不会把天聊死(别问我怎么知道)。

杨超越就太有意思了,我是路转粉。杨超越就是代表那种初恋懵懂的小女生,自己喜欢就盖过一切,说白了骨子里特别莽,其实想想曾经身边那些校园爱情,真的没毛病。而且啥话放到她嘴里说,就感觉挺好笑的。

张雨绮,现实中我不喜欢她,但独立女性的人设绝对立得住。张雨绮的立场,我能感觉到,好像是中产阶级职场女性。一方面,她坚持独立自由,爱情第一,反对将就;另一方面,对于现实考虑的也很多。与杨超越不同的是,她不会因为一爱上就奋不顾身地冲上去,而是会权衡,会货比三家。

思达,没想到会请。我对思达印象非常好,思达是真的内心柔软敏感的人,那种典型的男闺蜜,和男生女生都能敞开心扉聊天的那种人,最可贵的是,他是那种三观特别正的人。

朱亚文老师,出乎意料的有戏,很明显他代表的是成家立业的男性,非常成熟甚至略带保守。但是,也是最重要的,行走的荷尔蒙,一点都不油腻。这个中年人说出来的观点,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生,是听得进甚至是愿意听的。而且客观说,他说的很多,真的是很实在很对的。

官鸿我不了解,不点评。

总的来说,无论signal嘉宾的台词是不是事先设计好的,但是他们本人说出来,是完全符合他们在我心里的人设的,不跳戏甚至有些惊喜。

反观《恋梦空间》,我不是黑子,嘉宾我就不想看。

韩雪,我果断换台,不喜欢。最近节目太多了,就是美,我也审美疲劳了。而且她就是我最讨厌的那种类型,永远端著,一副我就是对的,我都不屑和你们争,在座诸位都是垃圾的傲气。在生活里对于这种女生,作为男生,我也是得了您内,惹不起我躲得起的态度。

梁田小姐姐,就主持人,中规中矩,没槽点也不亮眼。

于莎莎,屌丝女士的人设太深入人心,很明显她是和杨超越一个角色的,但是,太跳戏,总觉得一会儿乔杉或者大鹏会进来。

其他人,我是真的不认识,更不要谈人设了。那个心理专家,啥东西,帅是帅,一口一个「恋商」,就像搞传销的一样,女生要看脸估计没意见,反正我一个男生看,还不如「北大苑家兄弟」那种写鸡汤文的畅销书作家。

可能有人会喷我,就烦你们这种张口闭口人设的,那不好意思,我们道不同。我看综艺节目,接受符号互动论,恋梦空间这些嘉宾说的话,不和我胃口,我就换台,这就是我的直观感受,我又不是看新东方网课,不爱看还要硬著头皮做笔记。

说白了,看综艺节目其实和谈恋爱一样,发现根本不对胃口就果断换台,别将就也别勉强。

以上个人主观观点。


作为一个相亲类综艺的狂热爱好者,前来答题。

1.节目形式方面,和《心动的信号》相似度达到百分之九十。(1)素人嘉宾 三男三女,后面再引入男四女四。(2)每天晚上选择最心仪的一位异性。(3)场外几位明星观看素人嘉宾的视频,分析情感走向,猜测素人嘉宾的选择。(4)男方准备约会,女方在不知道约会对象的前提下选择约会地点。……未来还会出现很多相似之处

2.明星嘉宾方面,知名度和自身素质都不如《心动的信号》的明星嘉宾。没有能创造很多梗和笑点的人,也没有能提出有见地的评论的人。

3.素人嘉宾方面。(1)一号女嘉宾郭蓉:颜值很不错,笑起来很好看。会钢琴。但是不太能隐藏自己真实情绪,尤其是在发现自己居然不是最受欢迎的女生时。比如选礼物环节,多次绷不住表情 脸很臭。比如看到余思娅获得男嘉宾关注时,会忍不住变脸。比如厨房看到陆文韬和许冰晗说话,会故意喊陆文韬帮忙。(2)二号女嘉宾余思娅:文静优雅,会做饭。高阶选手,很会表现自己来吸引异性,是个段位很高的「心机女孩」,令人不太舒服(大多数男生应该看不出来这一点并且很喜欢她吧…)(3)三号女嘉宾许冰晗:很活泼,爱笑,自来熟,有些大大咧咧。和其他两位女嘉宾相比,比较自然,比较真实,我作为一个女生,比较喜欢这样的性格。从和陆文韬的约会片段来看,和她相处会很舒服很自在。(4)一号男嘉宾罗堃煜:阳光大男孩,对每个女嘉宾都有示好,可能成熟度不如其他两位男嘉宾。(5)二号男嘉宾林冠宇:情商很高,很成熟,喜欢旅行和摄影,阅历比较丰富,和女生相处时很有绅士风度,很能照顾女生,而且长得也蛮帅的。他是我最喜欢的男嘉宾。(6)三号男嘉宾陆文韬:喜欢健身,有些「直男」,应该是拿了心动的信号刘泽瑄的剧本,节目里情路坎坷但是很照明星嘉宾和观众喜欢。

以上为看完第一期后的原回答。

看完第四期前来更新一波…

许冰晗和林冠宇# 成功牵手 最喜欢的男嘉宾和最喜欢的女嘉宾,祝福他们!虽然之前收到了余思娅的一些干扰,但所幸两情相悦,一直坚定地选择彼此,后期高甜发糖。

郭蓉和罗堃煜# 成功牵手 虽然郭蓉在罗和郭中间摇摆了一段时间,但是最后明了了自己的心意。比较好玩的是郭蓉依旧是那个控制不住情绪 无法表情管理的小姑娘,在看罗影像信的时候罗没选她 她表情瞬间臭到绷不住hhh

余思娅和李博文# 本来可以成功牵手的,因为李博文没告白所以才得到这个结果。有兴趣的可以翻看一下李博文去找余思娅那段,余思娅都做好了接受的准备,当听到李博文说「希望 你开心」时候整个人都懵了…为什么说余思娅准备接受李博文呢?请注意他们在恋梦小屋那段,余思娅几次主动靠近李博文,比如窗前聊天,比如做饼干弄成心形。余思娅从始至终都是那个擅长在男生面前表现自己的人...(另外好想吐槽一句,她说自己在最后一天才知道林冠宇和许冰晗两情相悦,实在是太搞笑了 他们约会的时候林都那么明确地拒绝了,而且冰和许之间很多高甜时刻都是在她面前出现的,她这么敏感的一个人怎么会没有察觉…)

郭文韬# 可怜巴巴的韬哥,其实是个很靠谱的男生。希望能找到能get到他的点的那个女孩子…


打造甜蜜偶像剧的《恋梦空间》,用「恋商」破解恋爱迷局

「是谁说,城市不是城堡,害怕空燃了热情;是谁说,城市没有童话,害怕辜负了真心。在这里,童话包邮、恋爱免费。」

湖南卫视打造的新型社交恋爱观察节目《恋梦空间》的首期节目已于今晚播出,六位素人嘉宾在江畔的恋梦小屋中共同度过首日恋爱时光。《恋梦空间》架构起恋梦小屋和恋梦观察室的二元空间,让「恋商」观察成为节目纽带。

「理性恋商观察员」韩雪、「恋爱预言家」张博、「夹心味恋商观察员」梁田、「理论控恋商观察员」周峻纬组成的常驻恋商观察团携手两位飞行恋商观察员:「马栏山心灵捕手」马思超、「恋商小迷糊」于莎莎开启「恋商」小课堂,成为节目的一大亮点,通过对嘉宾的言行举止进行多维度细致观察,带领观众从两性角度深度探析「恋商」话题。

从椰子男到吸管女,「恋商」与「情商」的正面PK

「恋商」究竟是什么?「恋商」和「情商」又到底有何不同?是节目想要真正探讨的问题。

恋商观察员在节目开始时对「恋商」的含义做出了多维解答。韩雪从能力维度指出「恋商是在恋爱中建立关系的能力」,而周峻纬则以原因为导向提出「恋商是为什么爱一个人和怎样让一个人爱上我」。

但究其根源,「恋商」是一种对异性表达出爱的能力——以爱为圆心,以心为半径,恋商便是那个用心描绘的圆。

首期节目中,六位素人嘉宾在节目中的不同行为掀起了观察员对于恋商的争锋讨论。

观察员基于「恋商」的含义,提出「椰子男」概念,「外硬内柔,有点甜,还保鲜」是观察员张博对「椰子男」的解释,「椰子男」自带的迷人特质正是「恋商」的重要表现。

最后一位到达恋梦空间的素人嘉宾陆文韬,接受了先到的素人嘉宾对其进行的恶作剧欢迎仪式,「每一个人都需要做一个才艺展示」,在不知道是室友进行的临时整蛊的陆文韬欣然接受,在知道真相后坦然一笑,大方得体的态度使他在节目中的恋商值不断上升。

陆文韬凭借在与其他素人嘉宾接触过程中保持的直白坦诚态度被评为「椰子男」一号候选人。同时林冠宇也因为在与人交往中透露出的成熟气质和照顾人的暖男属性,以及对于话题的极强引导能力,成为「椰子男」的候选人之一。

与「椰子男」相对应,「吸管女」则是观察员给节目中女性嘉宾提出的称号。

在搬行李过程中,素人嘉宾郭蓉默默帮助男嘉宾将行李搬至屋内,展现「女友力」;准备晚餐时,余思娅默默想要将前期工作准备周全,在遇到问题时撒娇求助,向周围人表露出需要帮助的信号;许冰晗的即兴泰语表演,将直率可爱的魅力爆发出来,三位素人女嘉宾的恋商值在节目中不断上升,「恋商」高的「吸管女」特质也在三位女嘉宾身上凸显的愈发明显。

「恋商」让恋爱氛围更和谐,而「情商」则可以为自己以及周围人建立起舒适区。

陆文韬在余思娅求助时的选择性忽视和送礼环节的耿直解释,让他从「椰子男」骤然反转为「核桃男」,也将「恋商」的「情商」之间的矛盾浮现出来。

「高恋商」女生和「高情商」女生也在节目中被不同地刻画出来:「高恋商女生懂得自然向异性求助」,许冰晗杯子里有异物自然地向林冠宇求助,「高情商女生则更注重独立」,郭蓉选择拒绝帮助,独自洗碗。

「恋商」与「情商」之间的正面PK,带领观众真正读懂两者差异,把握恋爱机遇。

全景式恋商观察团,多维理论打通恋爱迷局

就节目模式而言,从早期的《Heart Signal》《我们结婚了》《我独自生活》到《心动的信号》《妻子的浪漫旅行》《我家那小子》等,观察类节目模式至今已不再少见,星素结合的恋爱观察类节目也愈发多样。

但是在观察素人嘉宾之余,调动观众情感与运用多种理论科学分析,打破单一的思维维度,实现感性和理性碰撞交融,《恋梦空间》做到了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若只是让观众停留在走马观花的「看」,而不能让观众沉浸到行为背后的「思」,那往往便会使节目陷入观察类节目浮于表面的困境。《恋梦空间》中恋梦观察室中的恋商观察团在全方面观察素人嘉宾恋爱表现同时,也不断通过多元化的两性理论为节目注入理性色彩,带领观众真正进行思索。

一个人在一生中会遇到很多人,会与很多人发生恋爱关系,那如何做出选择,怎样从概率上考虑谁是最好的恋爱伴侣,面对恋爱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选择困境,恋商观察团中的周峻纬提出了「37%定律」,借助统计学的数据分析击破恋爱选择困局。

在恋爱过程中拒绝掉前面的37%的人之后,选择比这之前更优秀的人,便有最大概率遇到最佳人选。用之前37%的人确立恋爱标准,让之后的恋爱过程变得更加理智,「37%定律」在一定程度上为仍处于迷茫中的观众带来方向,帮助在恋爱中纠结的观众突围困境。

喜欢一个人,往往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醉于深情。在互留影音信环节中观察团提出的「SVR理论」则可以完美地运用于恋爱过程中男女从相识到相知的整个过程。从初次见面的接收到的直观信息(stimulus刺激因素),到后续(value价值)接触过程中两人的三观是否贴合,到最终的(role身份)角色考量,完整的恋爱环节中存在的多重因素都被列入了权衡过程,每个环节需要投入更多精力的地方也随著观察员的讲解一一揭示。

在插入理论之余,贴心恋爱小诀窍的接连出现也在不断击中想要恋爱的男女的心。

「撒娇女人更最好命」,这句曾经被认为不无道理的话,在男女嘉宾的互动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适度撒娇让女嘉宾更能俘获男嘉宾的心。

另一方面,恋爱过程中常常出现「礼物难题」在送礼物环节中也暴露出来。「礼物没心意,礼物不实用」,是困扰许多在处于恋爱关系中的青年人的问题,究竟是纪念意义至上,还是实用为王?恋爱过程中礼物该如何选择,送礼物环节中郭蓉的自我披露型礼物和陆文韬的对方需求型礼物引起了观察员的讨论。观察团总结出了「安全礼物」秘籍:在表达自我个性与考虑对方需求中取得平衡,是送出完美礼物的关键。

对于素人嘉宾的全景式观察,对于男女恋爱发酵过程的自然呈现,抓住荷尔蒙的爆发瞬间,洞悉青年恋爱心理,使节目为年轻人解开恋爱谜题提供帮助。

直面思维差异,谱写恋爱社交图鉴

如果说《恋梦空间》现在是一本「恋商」升值指南,那么在此基础上,它也将成为一部2019青年恋爱社交图鉴。

青年群体的社交需求一直不容小觑,网路的快速发展,带来内容以及社交的部落化时代,据《2018年中国青年人兴趣社交白皮书》显示,青年社交用户的地域分布极为广泛,青年社交用户的眼界更加开阔,兴趣爱好也在纵向和横向不断扩张,但是其中隐藏的圈层化的社交现象也愈发突出。社交成本逐渐降低,但在社交环节中存在的「孤独感」也表现地越发明显。

爱情不再是细水长流的模样,简单直接的「快餐式」爱情更加成为青年群体追逐的对象,讲求恋爱的高效率和低成本使得隔屏恋爱仿佛成为常态,但线上恋爱的火热气氛却常常受到现实阻隔,难以真正延续至线下的真实生活。

耐心缺失、思维差异,使得真实恋爱生活中的摩擦和问题处理变得异常艰难,情感焦虑现象也更加明显。

感性的女性思维和理性的男性思维冲突如何解决,这一重要的两性话题在节目中也有所体现。准备晚餐时寻求陪伴的余思娅和专注解决问题的陆文韬,将「男生是问题核心,女生是关系核心」的思维差异表现地淋漓尽致,而观察团捕捉到男女思维之间的差异深度挖掘,也将男女在恋爱社交方面存在的隐性冲突点进一步揭露。

将《恋梦空间》节目中素人嘉宾的社交生态作为水滴,那么从中则可以映射出社会中存在的青年恋爱社交百态。

在日益忙碌的生活中,观看素人嘉宾真正投入一场恋爱生活,在舒适状态中完成情感交流和培育,从中观察「恋商」的升值过程,重温青春的恋爱回忆,感受甜蜜的恋爱偶像剧,《恋梦空间》中的爱情故事仍在继续。


其实一开始我是拒绝的,跟很多人一样对另一档综艺印象太深,先入为主了。但这种节目真的容易有感情,就感觉你和他们住在一起一样。看了几期了解嘉宾之后觉得挺有意思。

其实这种恋爱社交真人秀节目真的很多,不用老揪著是哪个抄袭哪个的或者拿来对比啥的。要说最早出现的应该是12年开始在日本富士电视台播放的的《双层公寓》(《TERRACE HOUSE 》)

记录陌生的三男三女共同生活在一个别墅样子,没有剧本的,居民有精英也有辍学还在找工作年轻人。

相似的还有《别被夏天的狼君所欺骗》,韩国的《heart signal》,中国之前就有的《真心大冒险》,以及后来的《心动的信号》,与《恋梦空间》差不多同期上线的《遇见你真好》即将上线的《喜欢你,我也是》。

如果你开著弹幕看会发现很多人自动把恋梦空间的人物和另一档节目的人物人设对应起来。但他们的性格真的很不一样。每一个人都性格鲜明而独特。

觉得有点做作但又优雅强势的余思娅,活泼开朗情商高的许冰晗,情绪都表现在脸上喜欢周杰伦的郭蓉。直男兵哥陆文滔,沉稳绅士林冠羽,阳光程序员罗堃煜。

嘉宾们的互动有虐有甜有搞笑,其中不乏吸人眼球的冲突。就嘉宾互动来讲还是可以一看的,但场外的观察员真的糊。没有吴宣仪杨超越这样的流量明星撑场,也没有姜思达朱亚文儿有趣,观察员之间的讨论看著一点都不聪明也不有趣,感觉是观察员跟著嘉宾在走,而不是观察员在推理预测。

看综艺嘛,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啦。人家节目之间,嘉宾之间都没啥事儿、相亲相爱的。作为观众就不要因为对比掐起来了。喜欢看就看,不喜欢呢就当做没看见好了。像我对这类节目都比较感兴趣,把这类节目都扫了一遍,节目形式之间大同小异,至于好不好看就看你自己咯。


首先中国版的《心动的信号》我是从第一期一直追到到最后一期的。当时是偶然看了第一集然后就是开始每周日按时追的。作为一个学生党,感觉每周日的提前写完作业的动力就是看《心动的信号》 。所以作为一个心动的信号的老粉,我会著重将《心动的信号》与《恋梦空间》相对比。

首先是关于素人录制时间的节目设置。

《心动的信号》与韩版的《心动的信号》设置相似,是由四男四女八位素人在上海进行为期一月的录制,并且录制期间白天素人会正常工作,早晨和晚上则为节目的录制时间。而恋梦空间是四男三女在长沙进行为期四天全天候录制。出现这个差异,实际上由于是城市的不同。

在上海工作并符合节目组的素人要求颜值与职业俱佳的人数较多,而长沙由于城市等级无法聚集如此之多的颜值与工作俱佳的素人。一旦如《心动的信号》相同的时间录制,那么日常活动将是节目策划的一大难题。所以,《恋梦空间》只好选择周期短而流动性大,且每日安排约会的方式进行。而且大家都发现《恋梦空间》大部分素人工作地点为北京,上海,西雅图,广东……而不是长沙。

私以为这种节目录制方式导致了恋梦空间两个比较大的弊端。

首先《恋梦空间》立意小于《心动的信号》

《心动的信号》更聚焦的事是年轻人的社交与爱情。而《恋梦空间》更注重的是爱情。

这也是由于《恋梦空间》的连续性较弱。心动的信号不仅注重男女之间的心动,更注重的是年轻人之间的友谊。

相比《恋梦空间》大多数时间前期男生之间相互防备,《心动的信号》中的男生更收获了友谊。因其男一和男三互相了解和相处之间极有默契更有更多粉丝大呼男一和男三组成cp。

心动小屋中的男女互动较恋梦小屋中,不仅有爱情更有友情,和谐而温暖。

与之有密切联系的便是剧情。《恋梦空间》只有4天的相处,快节奏的省去了陌生人之中的互相熟悉、试探,展示感较强。而且快速发酵出有如此浓烈的感情著实突兀。私以为这对观众的共情有著较大的障碍。

第4期结尾告诉我们,未告白成功的嘉宾可以继续留在恋梦小屋进行下一轮的交往。个人以为这对感情抱有比较速食的态度。个人感觉不太喜欢。当然,相对展现出的恋爱社会问题变为便会更为丰富。

再有就是节目中的节目组设置。

此类素人真人秀节目组的作用是推动节目的发展。相对比《心动的信号》中规则屋内公示,通知由简讯发送给素人,节目设置极为流畅。《恋梦空间》中的节目组的广播与恋梦空间便显得极为突兀,像是随时随地提醒观众与嘉宾:这是一个真人秀。

然后是棚内的嘉宾。

《心动的信号》的嘉宾正如之前的组答主所言分别代表不同阶段和立场。由主持人抛出要有思考性的问题来进行讨论,他们会鲜明的表达出自己在某个问题的见解,其中不乏有意见冲突的嘉宾互相辩驳,观点的碰撞增加了看点,同时也引观众进行思考。同时加入了竞争机制,在每期后半部分为素人连接心动线。每个嘉宾连接心动线的正确与否也成为了节目的一大看点。

相同,个人感觉对比《恋梦空间》全篇讨论都在围绕一个名词「恋商」,其余的只是随著视频情节的变化而表达情感,毫无规律性与组织性。一团乱麻。

最后是关于素人的人设问题。

《心动的信号》体现出来的素人是比较多样性而丰富性的,展示的角度相比更多,戏剧性强。而《恋梦空间》因为录制篇幅的限制的嘉宾就比较脸谱化,感觉单一。

而且恋梦空间中三女四男的设置我觉得对剩下来的男生略微残忍,还是男女人数相同较好。嘿嘿


想重点说一下内容中的公布身份与职业的这部分。

心动的信号中更注重像朋友之间的相互聊天,在聊天中逐渐揭开对方神秘的面纱,更加亲切而熟悉。

而恋梦空间中更像综艺节目中素人向观众介绍自己。使用了VCR的方式,虽然使观众了解的更彻底,但是不能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

总之《心动的信号》更注重像朋友之间一样亲切的交流,尤其年轻人会感觉更熟悉更舒适。真实感更强。而《恋梦空间》更像是一台展示性的综艺,个人的感觉痕迹太重。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