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平            。(图/翻摄自SELF格致论道讲视频)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教授陈小平 。(图/翻摄自SELF格致论道讲视频)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教授陈小平发表的演讲疯传,内容称该研究团队已经发现「癌症死亡率」与「疟疾发病率」呈现负相关关系,并讨论疟原虫对治疗癌症有帮助的相关议题。目前实验结果显示,在10名病人中,有5名治疗效果明显,其中2名「可能」被治愈。

据《新浪网》报导,中国科学院SELF论坛的演讲于今年1月28日发表的视频指出,疟原虫是一种微小生物,由它感染引起的疾病即为疟疾。陈小平表示,他在1985年读研究所时就曾注意到,好像哪里比较多疟疾,哪里的癌症死亡率就低,「难道疟疾有抗癌功效?」这个假设也促使他走上这条研究「疟原虫抗癌」之路。

研究团队分析了全球多国50多年的疟疾发病数据后发现,疟疾发病率与癌症总体死亡率之间存在著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该团队试图通过动物实验寻找原因,并将实验老鼠分为两组,一组只接种癌细胞,一组接种癌细胞后再接种疟原虫,结果发现,疟原虫感染明显抑制恶性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也延长了肺癌、肝癌、乳腺癌等老鼠的寿命。

癌症,生病,病毒,医院,感冒示意图。(图/达志/示意图)

▲陈小平发现「哪里比较多疟疾,哪里的癌症死亡率就低。」(图/达志/示意图)

陈小平进一步分析,癌症老鼠感染疟原虫后,免疫细胞被激活,杀灭了部分癌细胞。该团队于2016年与钟南山院士团队合作,展开疟原虫免疫疗法治疗晚期肿瘤的「人体临床试验」,他们注入1毫升含有疟原虫的细胞至癌症患者体内,结果显示,「在10名患者中,有5名见效,其中2名可能被治愈。」

在陈小平公布的临床试验病例中,两个「可能」被治愈的晚期癌症病例格外引人关注,许多人认为「可能」治愈是因为医学上验证疗法效果有一个重要指标,观察5年里癌症是否复发,而这项研究中,对最早患者的观察才两年,若要说「治愈」的话,为时过早。

钟南山则在公众热议时表示,该疗法仍在实验中,尚未达到被批准条件性用药的阶段,目前该项研究仍有很多未知数,还没有充分的证据和足够数量的案例证实这个方法有效,个别案例不足以说明问题。他也强调,「现在看起来有一些苗头,但是现在下结论太早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