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爾的哲學思想

反唯心論:此前在英國哲學界佔主導地位的哲學一直是沿襲自黑格爾的「新黑格爾主義」,信奉實在最終是精神的。「該派所信奉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成為了穆爾反唯心主義首要攻擊的對象。穆爾指出此派沒能區分感知活動和感知對象,用感知活動代替了感知對象。感知活動是依賴於心靈的,但感知對象不是,沒有理由相信感知對象存在於感知活動中。穆爾批判唯心論的結果是以實在論取代唯心論,承認物質的、物理的對象實在。

倫理學:穆爾的《元倫理學》,開啟了現代道德哲學。在他看來,道德判斷可以是真的或假的。世界包含各種類型的事實,有一類是道德事實,當道德陳述符合道德事實時就是真的,否則就是假的。「善」是不能還原為「幸福」等其他概念的,「善」是無法定義的。這種觀點受到了以艾耶爾為首的情感論者(道德判斷的作用在於喚起情感和感覺的表達,道德判斷無真無假,在認識上沒有意義)的抨擊,穆爾後期對這一觀念十分曖昧。

形而上學認識論:穆爾創見性的區分了外在對象(疼痛)和物理對象。另外在他看來感覺材料不總是精神實體,他持一種直覺論,認為我們直覺到的既是感覺材料又是對象本身。他既相信物理對象獨立於我們存在,又相信我們能直接看到對象本身。穆爾在《關於外部世界的證明》中根據常識理論反對唯心論,又在《為常識一辯》當中反對了懷疑論,為常識論做出了論證。穆爾以我們常識中對象和時空的存在,消解了懷疑論的合法性,斥其違背常識(無端懷疑)。

常識理論:在《為常識一辯》中穆爾首先列出了兩類被他稱之為「顯而易見的真理」的常識,①一類是關於他身體的命題;②第二類是關於他的心靈的命題(我是一個人,自我出生以來在不同的時間我一直有各種不同的經驗)。以常識的確定性反駁了懷疑論。在穆爾看來,①以上提到的兩類命題全部為真,②以上提到的兩類命題所使用的都是日常意義上的語詞。

·穆爾的語義分析

穆爾對當代哲學的貢獻主要是提出了「概念分析法」(《喬治·穆爾的哲學》)。在他看來,對一個命題作出分析不同於我們對這個命題的理解,我們只有理解了命題才能提出對這個命題的分析問題。因此穆爾嚴格地區分了知道一個表達式的意義和知道對它的意義的分析,前者是知道這個表達式的語詞定義和用法,可以在心靈中構成這個概念;而後者是知道對由這個表達式所表達的概念的分析,能夠說出它的組成部分以及如何將其與其他相關的概念區分開來 。

在穆爾看來,①分析不是哲學唯一的任務;②分析不是一個語詞的表達(語句),而是應該屬於概念和命題。概念通常包含一個判斷,繼而可以表述成命題函項。概念是語詞的意義而非語詞的內容或屬性因此分析並非針對語言,而是針對語言中更為客觀的東西,即命題(概念)的意義。當我們看到一隻手,儘管其實沒看到一整隻手,但仍說是看到了,因此可以通過分析確定我們的確獲得了有關手本身的概念(對象本身)。

穆爾的「分析」是指①對構成某個概念的組成部分的詳細說明;②對人們在理解某個概念的意義時心靈所得到東西的詳細說明,例如某個簡單的不可分析的共同特性,或可以分析為組成部分的共同特性;③對一個給定概念與其他概念之間的關係和差異的詳盡說明。

穆爾區分了我們確定知道的命題和對這些命題所作的「正確的分析」,但他在這裡並沒有進一步說明「分析」的意義。他認為,分析這些命題的方法取決於對簡單命題形式的分析,如對「物質對象存在」這個命通的分析就取決於對「我看見一隻手」這個命題的分析,並進一步取決於命題「這是一隻手」以及「我正在知覺到它」等。雖然這樣的分析過程並沒有穆爾所描述的那樣簡單,但他指出,至少有兩點是確定的:該命題一定是關於感覺材料的命題;以及我們所知道或判斷為真的東西並不是說感覺材料本身就是一隻手。

筆記參考:

1.《現代西方哲學新編》趙敦華

2.《13西哲史卷八 現代英美分析哲學(上)》葉秀山 王樹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