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將人類的需求分成五層:1、生理需求 2、安全需求3、社交需求 4、尊重需求5、自我實現需求

人活一世,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需求。

在沒有溫飽的時候想要的是吃飽飯,在物質條件滿足後,纔會想着自我實現,想着怎樣實現自我對社會的價值。


人爲何爲人?因爲我可以是我!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曾說過:“錢是什麼?我從來不用錢”,他已經完全的實現了財務自由,追求的是自我價值的實現,看的是未來的發展,而不再僅僅是想着怎麼賺錢養家。而你能說他之前沒有擔憂過下一頓怎麼解決的問題嗎?

萬達董事長王健林曾說:“給自己立一個小目標,比方說,先賺他個一個億”,對於王健林而言,一個億就是一串數字。如果一個普通人想要賺到一個億真的是“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大家可能都聽過一個關於放羊孩子的故事,他的人生目標就是放羊、娶妻、生子,然後讓孩子又去放羊。

每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追求是不一樣的。


馬雲、王健林以商業爲基託尋找自己的人生意義,放羊郎以放羊爲職業同樣在追求自己的人生。

雖然依照我們現在所處社會的秩序給我們定下的人生目標,以放羊作爲自己的終身職業,並且沒有任何想要改變自己的意向,乃至後代也被自己冠以同樣的人生軌跡,這在我們看來是可笑的,是不值得任何一絲的讚美的。

可是,這是他自己的追求,是他自己想要的生活,這難道還不夠嗎?

難道每個人就非要按照別人制定的路不斷前行才能被認爲這纔是該有的人生意義。

偏安一隅、不思進取就活的沒有意義?


人爲何爲人?因爲我可以是我!


那些生活在深山老林中的老僧,如果你跟他們談人生理想、談抱負、談如何實現自己的價值。

估計得到的回答會是“四大皆空,菩提本無樹,何處惹塵埃”等等的避世思想。

可是,你又能說他們沒有意義嗎?他們有時候可能連溫飽怎麼解決都是個問題,可是,他們不覺得人生有什麼不一樣。

他們心裏想的也只是常伴青燈古佛,坐在佛前安安靜靜地誦經而已。

這對於我們這些生活在普世秩序下的人可能會覺得純粹是在浪費生命。

我們只能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每個人的追求都不盡相同,並且每個人的追求也無貴賤之分。

如果追求自己所想要的生活都要經過世俗秩序的層層過濾、修改,那還追求什麼?不如直接成爲別人想象出來的人就好了。

人之所以爲人,不只因爲人有意思,還因爲我可以是我,不是社會的提線木偶。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