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0541951549137058705287575_s经行腹痛简称「痛经」,是指妇女在月经期或行经前后小腹疼痛难忍的症状

多数的患者会在经前1.2天月经来潮的第1天开始不适的症状,

月经来后逐渐减轻而后消失;也有患者会发生在月经开始到月经结束时停止

或月经将净后才疼痛等不同症候。经痛也常伴有其他全身症状,

乳房胀痛、恶心、呕吐、腰酸,甚至下腹绞痛等不适

根据中医「不通则痛」的理论,痛经主要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可从疼痛的性质和部位辨别造成疼痛的原因,

例如气滞型的疼痛,往往会伴随著胸部或胁肋闷胀,而且胀感大于痛感

血瘀型疼痛会从小腹痛连及腰骶,若血块排出后疼痛会减轻

月经前、经行的腹痛,或不喜触碰疼痛部位的多偏证;

经后的疼痛,或者按压可缓解疼痛则偏证,

痛经的辩证论治

临床上可归纳为下列五种不同类型:

1.肝郁气滞型

  月经前或月经来时小腹坠胀而痛,经量多少不定,血色鲜红或偏紫,

  有时夹有血块,月经之前会感到乳部胀痛,烦躁胸闷,伴随有口苦,

  胸胁闷脤,便秘,小便偏黄,舌质正常或紫黯,脉弦数。

  治则:舒肝理气止痛

  常用方剂:如柴胡舒肝散、加味逍遥散等。

 

2.胞宫血瘀型

  月经来时小腹疼痛剧烈,疼痛感会延伸到腰骶,月经血色紫黯夹带有血块,

  血块排出后则经痛减轻,舌质黯舌边有瘀点,脉沉迟而涩。

  治则:活血化瘀止痛

  常用方剂:如少腹逐瘀汤、桃红四物汤等。

 

3.寒湿凝滞型

  经前或经期时常觉小腹冷痛,喝热饮或热敷后疼痛稍减,

  月经延期,经量偏少,经色黯红,伴随有平日常觉四肢冰冷,

  大便不成形,分泌物多且颜色清白,舌质紫黯,舌苔白腻而滑,

  脉沉紧或沉迟。

  治则:温经散寒止痛

  常用方剂:如温经汤等。

 

4.湿热蕴结型

  经前或月经来时小腹有刺痛而或灼热感,按压时感到疼痛,

  月经提前或先后不定期,经色黯红,经血味道重,质粘稠,

  伴随有平日分泌物色黄,大便干或不畅,小便偏黄,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热利湿止痛

  常用方剂:如清热调血汤

 

5.气血两虚型

  月经来时或经后腹部隐隐作痛,若按压或者热敷喝热饮可缓解疼痛,

  月经量少,经血颜色偏淡,伴随有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心悸,倦怠无力,

  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治则:补气养血止痛。

  常用方剂:如八珍汤等。


痛经的平日保健

未命名  

不同证型痛经患者合适的食物保健

肝气郁滞型  舒肝解郁食物

佛手柑、大枣、小麦、玫瑰花、百合、香蕉、各式瘦肉、深海鱼类。

胞宫血瘀型活血化瘀食物

菠菜、苜蓿、芹菜、蕃茄、葡萄、山楂、红糖。

寒湿凝滞型温阳祛寒食物

黑豆、黑芝麻、胡桃仁、韭菜、南瓜、荔枝、桂圆、茴香、胡椒、花椒、肉桂、羊肉 。

湿热蕴结型清热利湿食物
薏仁、茯苓、白扁豆、生姜、大麦、荞麦、燕麦、玉米须。

气血两虚型益气补血食物
乌骨鸡、红枣、苹果、红薯、南瓜、小米、鸡肉、牛肉、鱼。


可改善痛经的常见穴位


以指腹按摩每个穴位,每个穴位10-15下,或以艾条灸温灸

  (注意:下列穴位为孕妇忌按忌灸穴)

腹部穴位  

关元穴为小肠募穴,补肾健脾)

取穴:肚脐正下方3寸(四手指幅宽)

气海穴任脉要穴,具升发阳气,培补元气)

取穴:肚脐正下方1.5寸(先找到关元穴后,位于关元穴与肚脐正中央)

胞门穴、子户穴促进胞宫循环)
 (相当于胃经水道穴,为经外奇穴之胞门穴为经外奇穴之子户穴

取穴:关元穴左右各旁开2寸

子宫穴具促进胞宫循环)

取穴: 位于下腹部,肚脐直下4寸

(肚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五等分,由耻骨向上1/5处(此为中极穴),中极穴旁开3寸

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 (脾、肝、肾经交会穴,健脾益血、调肝补肾)
取穴:内踝尖上方3寸(约四指宽),胫骨后缘凹陷处


艾条灸(适用于虚寒或寒湿型体质的患者)

 

123  

艾叶具有疏经通络、行气活血、去逐寒湿等功效,

透过艾条灸可以改善子宫和卵巢周边的循环

适用于虚寒或寒湿型体质的患者

由于艾条灸不具侵入性,于家中也可以自行当作保健之用,

只要注意使用时的正确方法与禁忌事项,

可作为虚寒型痛经患者平日保健的方法。

 

艾条灸的使用方法

针对痛经,可以取艾条点燃后,

在上述穴位上方约5-10公分处薰灸

艾条可来回移动,每个穴位薰灸3-5分钟左右,让薰灸部位有温热感

而又不致灼痛或烧伤皮肤为宜。

 

艾条灸的一般顺序

先灸背部,再灸胸腹部先灸身体上部再灸身体下部先灸头部再灸四肢

初起使用以每个穴位5分钟为限总共艾灸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春、夏二季,因气候较温暖,施灸时间宜短秋、冬艾灸时间则可较长

四肢、胸部施灸时间宜短腹、背部位可较长

老人、妇女、儿童施灸时间宜短,青壮年则时间可略长。

11  

艾条灸的注意事项

1.皮肤较薄浅或颜面部、怀孕妇女的腰腹部,

  男女生殖器官、重要大血管、眼球等部位不宜施灸。

2.疲劳、空腹、饱食之后(饭后1小时)、酒醉、大汗出后、

  妇女经行之期、发烧、中暑、外感、身体有发炎状况时、

  或皮肤冷热感觉较差之老人、糖尿病患者不宜施灸。   

3.手术后在体内埋有钢钉或者其他置入物的患者,不可随便在手术部位施灸。   

4.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艾条余烬掉落

  注意艾条与身体距离不可过近,以免灼伤肌肤

5.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肌肤,在冬季要注意保暖,

  由于艾叶属性偏温,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

  燥热或湿热体质者不宜长时间艾灸。

6.艾灸时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循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适宜的温度。   

7.艾灸时若有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不适症状,

  要立即停止温灸,并躺下静卧,补充水分。   

8.艾灸后半小时内不可用冷水洗澡,不可饮用冷水或冰水,

  艾灸之后可以适量补充温开水。

 

 

Drwang  王医师的小叮咛:

现代医学将痛经划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类,

排除掉因为骨盆腔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骨盆腔发炎等)而引发的痛经,

称为原发性痛经,

其实痛经是相当常见的恼人症状,因为压力、作息、饮食不正常,

导致月经来潮时疼痛及不适感倍增,不仅影响了生理期时的生活品质,

若为了忍耐月经的疼痛而长期服用止痛药物,

更可能造成胃肠粘膜受损,出现的胃肠不适甚则溃疡或肝肾功能不良等副作用,

中医针对痛经,可以经由不同证型的辩证论治,

挑选合适的药方或以针灸的方式促进胞宫附近循环,

从体质的改变,达到治疗痛经的效果,

配合适当饮食的挑选、作息的改变以及艾灸,或穴位按摩的保健,

你也能挥别这恼人的疼痛,让每个月的好朋友不再困扰。

 

P.S 体质与证型的鉴别需由合格中医师诊断且开立合适药物,

    食物与穴位艾灸按摩为保健之用,

    仍需请教您信任的合格中医师,是否适合您的体质,

    才能达到正确的保健之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