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老藝術家在商場溜達的時候,偶然看到一家波西米亞婚紗攝影店,廣告片上的女模特穿一襲白紗,在強大後期的渲染下綻放着燦爛的假笑。

  看到此處,真想反手給它一張過去的CD……

  哦,別誤會,不是恨嫁心理作祟,單純地想diss下,波西米亞不是這麼玩的呀。

  作爲放蕩不羈愛自由的代名詞,結婚照拍波西米亞風,這是什麼騷操作?況且這白婚紗也不是波西米亞的調調啊……波西米亞衆藝術家的棺材板都快按不住了!

  更糟心的是,鮮豔飄逸的雪紡沙灘裙、豔麗輕奢的家居、小資文藝的攝影在商家一頓猛如虎的操作下,把這種所謂的波西米亞風帶火了,讓人們以爲波西米亞風本來就是這樣的。

  賭五毛,你現在追的波西米亞風,是假的。

  波西米亞這個詞,我們都不陌生,但要是追究波西米亞究竟是啥,老藝術家覺得,波西米亞是一個地方,一類人羣,一種風格,更是一種精神內核。

  爲 什 麼 是 波 西 米 亞?

  波西米亞地區現在是捷克共和國的一部分,去中歐旅遊,千萬不要錯過這裏。

  這兒有藝術愛好者的天堂布拉格古堡還有旅行者的勝地“CK 小鎮”,中世紀的建築風情和濃厚的藝術氣息,簡直讓各路遊人着迷。

  布拉格古堡規模龐大,是波西米亞地區最大的城堡。

  羅馬式 、哥特式、文藝復興式等各個歷史時代風格的建築看得人眼花繚亂,教堂、王宮、畫廊、大廳、塑像、噴泉等都堪稱藝術經典。

  在歷史上,波西米亞曾經是羅馬帝國的一部分,聚集了一羣波西米亞人;後來日耳曼人、斯拉夫人相繼遷入波西米亞,日耳曼裔貴族勢力逐漸強大,在上演了幾場轟轟烈烈的國王爭霸賽之後,波西米亞終於摘得桂冠,獨霸一方成立了獨立王國。

  正是這些動盪的波折,以及波西米亞對各族人的包容,各種元素匯聚於此,形成了獨特的波西米亞風格。

  別 拿 山 寨 淘 寶 充 波 西 米 亞 風

  首先,老藝術家要澄清一下,現在時尚圈流行的波西米亞風格跟波西米亞關係不大。爲啥人們會有這樣的誤解呢?聽老藝術家給各位慢慢道來。

  最原始的波西米亞風

  前面提到,波西米亞地區是個流動人口聚集地。

  吉普賽人、日耳曼人、波西米亞人都混居於此,由於局勢動盪,追求夢想的年輕人就想外出流浪,帶着僅有的家當,就開啓了“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漂泊。

  Bohemian早在200年前就出現了,最早的原型是吉普賽人

  他們這一出去,就相當於統一出處了,外面的人傻傻分不清,只知道他們來自波西米亞,不管是哪個族裔的人,統統叫做波西米亞,比如巴黎人就一直把吉普賽人稱作“波西米亞”。

  秉着“出門在外,只能將就,不好講究”的原則,這羣流浪的年輕人習慣穿着鬆鬆垮垮不修邊幅的衣服。衣服面料粗獷厚重超耐磨,顏色鮮豔亮麗又耐髒,沒有什麼精緻的剪裁,最多在完整的布料上剪些隨意的流蘇作爲衣服的樣式,或者是添加不同的花紋增添個性與修飾。

  他們沒有錢買昂貴的首飾,於是自己編織手工飾品,戴在手上、腳上,掛在脖子上,也算是爲愛美的心找到了一個發泄口。

  最開始的波西米亞風是流浪者隨心自在的穿着,無時尚,只生活。

  時尚圈的波西米亞風

  從波西米亞走出去的流浪者穿着特立獨行的服飾,再加上他們離經叛道的個性,外地人一看,好酷哦,於是就開始模仿這種穿衣風格。

  後來,一位法國服裝設計師把這種風格搬上了時裝週舞臺,讓波西米亞風爲全球時尚界的寵兒。

  通常來講,商業操作都喜歡包裝概念,比如鑽石是碳元素構成的天然材料,被商家包裝成了愛情忠貞永恆的象徵,身價倍增。波西米亞風也不例外,時尚界的波西米亞風格被賦予了浪漫風情化,民俗化,自由化的概念,成爲自由灑脫、熱情奔放、放蕩不羈的代名詞。

  現實中的德普,本身就是整個好萊塢波西米亞風的代表

  時尚這玩意兒是少部分人引領的,冷豔的超模穿着破布都氣場十足,而普通人只能望而卻步。

  波西米亞風的服裝花邊、褶皺、繩結、流蘇、腰帶、鏤花、珠繡、亮片啥啥都往上加,而它的色彩更是亮瞎普通人的24K鈦合金眼,赤橙黃綠青藍紫各種顏色都能混搭一身,一般人穿不出來自由灑脫的氣質,反而穿出一股土裏土氣的窘態。

  碎花裙+造作的沙灘自拍成了波西米亞的代言

  流浪界扛把子三毛就放過話,說整個臺灣只有三個女人適合波西米亞風,潘越雲、齊豫和她自己。

  時尚界的波西米亞風,是超凡脫俗,是與衆不同,沒有這種氣質的人駕馭不了它。

  大衆猛吹的波西米亞風早就偏了

  爲了普適大衆,時尚總會衍生出很多變種。

  各路商家再創作,把波西米亞風越吹越大。不喜歡複雜的花紋?花花草草替換下。不喜歡妖豔的顏色?純白純黑替換下。不喜歡粗麻布衣?雪紡絲綢替換下……

  爲了滿足各種消費者的審美需求,民族風、淑女文青流浪者、碎花流蘇小清新……什麼都可以成爲波西米亞風,嗯,也包括豹紋。

  嗯,豹紋原來也可以加入波西米亞戰隊

  爲了讓消費者覺得波西米亞風不掉分,有排面兒,商家還包裝起了“小資”、休閒的調調。似乎有波西米亞風出現的地方,總是離不開旅遊和度假。

  在某寶上一搜,“馬爾代夫波西米亞沙灘裙”“羅馬幫帶平底波西米亞沙灘鞋”“泰國露背波西米亞顯瘦仙女裙”……差點把世界各地的旅遊景點都融進了波西米亞風的服裝裏。

  碎花裙是對波西米亞最大的誤解:

  某寶截圖,隨意感受下畫風~

  不僅時尚服裝界玩波西米亞風,家居界的波西米亞風,色彩豔麗的大玫瑰民族風,爲啥也要跟波西米亞扯上關係?

  就是隨意一流蘇羽毛草木元素……蹦一下就可以裝點成所謂的波西米亞風?

  只要跟編織有關,也就是跟波西米亞風有關:

  涼鞋編織型的,加幾個珠子就是波西米亞風:

  波西米亞風怎麼少得了飾品,商家巴不得你全身都披披掛掛,手腕上、腳踝上、頸前、腰間,還有耳朵、指尖,不整個幾條几串怎麼好意思行走在波西米亞的江湖上?這兩年瘋狂流行的藏飾就被波西米亞風的熱愛者們奉爲至寶,什麼銀器、石頭、串珠,不管貴不貴、重不重,戴了再說。

  大衆猛吹的波西米亞風,是“小資”的格調,追捧有錢有閒,標榜文藝精神。

  波 西 米 亞

  就 是 一 種 你 想 學 又 學 不 到 的 風

  在中國,波西米亞是文藝;在美國,波西米亞是嬉皮。

  老藝術家說,真正的波西米亞不是“小資”的享受,也不是狂歡的墮落。波西米亞精神是你意想不到的硬核。

  真正的波西米亞是注重內在靈魂的反叛者

  19 世紀中期, 巴黎人把那些從外省來到巴黎闖蕩,沒有名氣沒有錢,從事文學與藝術創作的年輕人都叫做“波西米亞人”。他們通常租住在拉丁區便宜的閣樓 , 混跡在廉價的咖啡館與小酒館, 生活很窮,但這並不妨礙他們追尋心中的價值。

  身爲波西米亞圈子一員的亨利 · 繆爾熱寫了一本小說——《波西米亞人的生活場景》,在報紙上連載並被改編成音樂劇 , 這使 “波西米亞”成爲文人與藝術家及其放蕩不羈愛自由生活方式的代名詞。

  《波西米亞人》歌劇視頻截圖

  波西米亞人追尋的不是金錢,認爲金錢和實用性的職業會破壞一個人的靈魂,或者說是破壞一個人產生“溫柔情感”的能力。他們渴望反叛,嚮往靈魂的自由,強調個人脫離傳統的激情,比如“要想成爲一個真正的人,就必須是一個不墨守成規的人”。

  堅定的波西米亞人似乎爲了精神的高貴甘願窮困一生,在19世紀的一些繪畫作品中,波西米亞人在髒兮兮的閣樓椅子上慵懶地坐着,看起來瘦弱憔悴、疲倦不堪,但他們的眼睛裏總是流露出一種悠遠的神情。

  波西米亞人看起來又窮又苦,遊離在主流社會的邊緣,但他們的精神內核超級燃!

  給波西米亞人一個槓桿,簡直可以槓動整個地球,他們懟天懟地懟一切世俗的秩序,什麼社會地位、金錢、身份在他們那兒都是浮雲,現在所謂的中產階級焦慮,在波西米亞人眼裏都是扯淡。

  山寨的波西米亞模仿的是皮,而沒有學到裏

  大概正是這種反叛精神吸引了青春逆反的年輕人,波西米亞風吹動了小年輕們騷動的心。但大部分人,純粹只是在模仿波西米亞的形式而已。

  有人爲了追求波西米亞積極向上的高貴精神,只吃高高地長在空中的食物,避免食用胡蘿蔔和土豆,因爲它們在土裏朝下生長,而不是像蘋果和梨一樣一心向上。如此完美的理由,老藝術家無話可說……

  嬉皮士,垮掉的一代

  爲了體現波西米亞的反叛精神,一羣波西米亞學生在巴黎組織了一個“自殺者俱樂部”,目的就是爲了惹怒資產階級精英。俱樂部聲稱所有成員必須在30歲之前,或在頭頂變禿之前,結束自己的生命。

  一羣紐約的波西米亞藝術家決定脫離資產階級生活,創建一個獨立自由的國度,全身心投入到藝術、愛、美和香菸中去。爲了搞出更大的動靜,這羣人爬到華盛頓廣場的拱頂上,痛飲威士忌,發射玩具槍,宣讀獨立宣言,宣言只包括一個單詞“如此等等”,宣讀時要快速連續地重複這同一個詞。

  到了後來,波西米亞演變成了青年運動的代名詞,五六十年代美國“垮掉的一代”、六七十年代美國的嬉皮士風潮,都源於波西米亞但又不同於它。

  他們把波西米亞發展成了浪蕩不羈的明星文化,打着波西米亞反叛的大旗,滿足自我慾望,過着抽菸、喝酒、打架、濫交的墮落狂歡生活。

  英國藝術家大衛·霍克尼在接受電臺採訪時,宣稱波西米亞主義已經消亡。波西米亞越來越變味,無論是外表,還是精神,都在被不斷消解。

  原本遠離世俗的波西米亞地區成爲熱門的旅遊景點,熙熙攘攘的人羣到此一遊看稀奇;被商家改良包裝後的波西米亞風格,衍生出了各種各樣的消費變種,誘惑人們買買買;反叛的波西米亞精神內核變成了年輕人自我墮落的藉口。

  草地音樂節年輕人在打着波西米亞風旗號,不過是成了時尚和穿得少的秀場,又有多少真正的波西米亞精神?

  現在被大衆熱捧的波西米亞風成爲另一種潮流,不是原來的配方,也不是原來的味道,但人們好像就好這一口。

  如果說存在即合理,老藝術家也不在此評判其好壞,只想說:不知道風從哪兒吹來的,千萬別跟風!

  盲目跟風,要麼吃了沒文化的虧,要麼自己跟着瘋。

  參考文獻:

  1.南麂土著. 波西米亞風的起源地[J]. 金融博覽, 2018.

  2.向琳. 波西米亞:獨立知識分子與公共空間[J]. 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0(3).

  3.白露. 淺談波西米亞風格[J]. 科技創新導報, 2010(35):239-239.

  4.Alain De Botton. 身份的焦慮[M]. 2007.

  今日作者

  飛飛

  編輯 | 蟹老闆

  排版 | 飛飛

  封面圖 | 來源於unsplash

  商務合作請添加:xzk96818

  請註明九行+合作事宜

  其他合作請勾搭老藝術家 chujanfun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