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有些美化冯天薇了,什么为了自己的尊严,并不接受馈赠一分,都是瞎扯!昨天她之所以回敬一分,是看到没有希望,不可能扳回来才这么做的。

昨天的比赛,丁宁对阵冯天薇,第二局杀到10:0,冯天薇发球,丁宁搓球出台,明显的是让了一分。

冯天薇继续发球,主动下网,看起来冯天薇不接受这一分,维护了尊严,实际上远非如此。

冯天薇曾经则得到过这样的待遇,但是上次她却不是这么做的。

2012年世乒赛,同样是丁宁对阵冯天薇,丁宁也是10:0领先,然后丁宁让了一个球。没成想冯天薇却来劲了,丝毫没有收手的意思,连续拿了4分,把比分追成5:10!

幸亏最后丁宁拿下了这一局,假如真的被冯天薇逆转,岂不是国际玩笑?

那么为什么那时候接受让球,现在不接受让球了呢?一句话,跟年龄有关。冯天薇1986年生,2012年的时候是26岁,正处于黄金年龄,况且2010年莫斯科世乒赛团体赛,新加坡3:1击败中国队,冯天薇也击败了丁宁!

因此,2012年世乒赛丁宁让了一分,冯天薇欣然接受,因为她认为自己有绝地反击,赢下丁宁的机会,所以她才不放弃每一个球!

今非昔比,如今冯天薇已经32岁,体能不行了,如果这次她也接受一分,继续跟丁宁纠缠,很可能是既无法扳回比分,又浪费了体力,对于她来说,还不如放弃这一局,把体力留给下一局,就这么简单,与尊严无关。

其实让分也是个技术活,10:0再让,太明显,对方脸上挂不住,但是如果8:0时让分,又有可能出现意外。李晓霞让分的技术含量最高,经常是让分也跟对方杀的天昏地暗,让对手和观众都觉得,这一分是自己挣的!哈


让球,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首先说,国球第六人觉得合情合理!冯天薇并不是真正的拒绝丁宁的让球,而是出于对形势的判断,主动选择发球失误,为接下来的比赛做准备。

在刚刚结束的世乒赛小组赛第四轮争夺中,中国女乒3:1战胜老对手新加坡队。小将王曼昱首场比赛1:3输给冯天薇,在随后的第2场和第3场比赛中,丁宁3:0战胜林叶,陈梦3:0击败张婉玲。

让球一幕发生在第四场比赛中,当时女乒队长丁宁对阵新加坡一姐冯天薇,虽然丁宁最终3:0完虐冯天薇,但是戏剧性的让球发生在比赛第二局,当时丁宁以10:0领先对手,为了避免给对手剃个光头,她故意接发球下网让出1分,但是倔强的冯天薇并没有领情这1分,紧接著她用发球下网自杀还了这1分。

这里边有两个版本解读,冯天薇发球自杀的这1分,是出于礼貌回敬丁宁的,正所谓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反正已经无力回天,不如尽快结束战斗,以便于更好的准备下一局比赛。

另一个版本则是冯天薇对于丁宁的让球根本不领情,众所周知,让分往往发生在强3者打弱者的时候才会有,冯天薇贵为世界冠军,人家是有尊严的,内心并不想也不愿接受这种馈赠式的让球,发球自杀是还以颜色,表达抗议不满。

坦白讲,国球第六人更倾向于第一种版本解读。冯天薇作为一名老将,很有自知之明,对国乒的让球规则了如指掌,她明白国乒让球并非藐视对手,而是出于礼貌,尊重对手。

因此我觉得其实不存在冯天薇拒绝丁宁让球这一说,从赛后两个人有说有笑的画面看,说明她们关系好著呢,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让球一事,无需过度解读。

这就是我的观点。期待您的点赞和关注,有何高见?咱们评论区里见!

冯天薇的这一行为,恰恰说明了她跟丁宁有非常深的交情。换做普通的对手,是不会拒绝丁宁让出的那1分的。冯天薇与丁宁的感情在十多年前就建立了。那时候,两人都是国乒二队的队员,同住一间宿舍,是无话不谈的朋友。

由于国乒内部竞争激烈,冯天薇在2004年未能获得进入一队的机会,随后又被诊断出患了心肌炎。为了有更好的发展,冯天薇从2005年开始到海外闯荡。丁宁则顺利进入国乒一队,逐渐成为了国乒主力,乃至乒坛大满贯运动员。

冯天薇尽管加入了新加坡籍,成为了国乒的对手,但是她跟丁宁之间一直保持著密切的联系。每逢在国际大赛相遇,两人之间的交流也比较特别,与其他运动员不太一样。

比如,2013年巴黎世乒赛期间,丁宁在混合采访区接受记者的联合采访,冯天薇从其身后经过时,故意用右手拍了丁宁的右肩,丁宁习惯性的扭头一看,喜笑颜开,与冯天薇对了一个眼神。显然,二人之间存在某种特殊的默契。

再比如,2017年6月在马来西亚进行的首届T2亚太乒乓球联赛,已是国乒一姐的丁宁,身穿红色花衬衫亮相,在众位选手中很是抢镜。而在台下,丁宁拉著冯天薇聊个没完,二人甚是开心。

还有一个例子,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二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好。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单颁奖仪式,获得了银牌的丁宁红著眼眶,心情极为糟糕,她没有跟金牌获得者李晓霞握手,倒是没有忘记季军得主冯天薇,这对在国乒二队时的舍友紧紧握了握手。

今年的世乒赛,丁宁在10:0领先冯天薇时故意让球,这种情况不是第一次出现。早在2012年多特蒙德世乒赛女团决赛,首个出场的丁宁战胜了冯天薇,那场比赛的第三局,丁宁在10:0领先时故意在发球时放丢1分。不过,冯天薇当时连追4分,惊出了丁宁一身汗。


在世乒赛团体赛小组赛中,中国女乒3比1战胜新加坡队,小将王曼昱先是不敌新加坡老家冯天薇,第二场丁宁3比0战胜林叶,第三场陈梦轻松愉快的战胜张婉玲,第四场比赛,丁宁再度出战,以3比0赢了冯天薇,中国女乒3比1获胜。

题主说的冯天薇拒绝丁宁让球的一幕,出现在第四场的第二节,当时丁宁已经10比0领先。出于不成文的习惯,为了避免剃了对手光头,10比0领先的选手都会主动失误,让对手一球的。丁宁当时故意的接发球失误,主动让了一分,比分去到1比10,谁知接著冯天薇也主动失误,发球下网。第二局比赛,丁宁11比1赢球。

对于冯天薇的这个主动失误,结束比赛的行为,我个人认为这位新加坡一姐并非拒绝丁宁让球,而是她清楚的知道,在这样的比分前提下,想要单局逆转,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加上冯天薇是一名老将,已经经过与王曼昱的一场火拚,体能也受到一定影响。为了更好的备战第三局,所以,冯天薇也战略性的放弃。

至于有球迷朋友说的,冯天薇是因为自尊,不接受让球的说法,我个人并不认同,10比0的时候,主动让球是一个不成文的习惯,加上冯天薇和中国女乒的关系,这压根就不存在。为双方的精彩表现点个赞吧!


对于这个问题,有两个问题需要说明:

1。对于比分差距太大,国乒的的做法,出于传统礼貌都是礼让对方一球,不至于让对方输个光头;但对于我国传统礼仪没有了解或没有起码认识的外国人,确实不能理解。对他们来说输了就是输了,赢了就是赢了??,没有什么礼让之说。如果对他们礼让不仅,他们不仅不能接受,反而感觉自尊心受到了损伤。

2。回到冯天薇与丁宁的对局让球,这局在丁宁领先冯天薇10分的前提下,冯天薇发球,丁宁故意接球失误,冯发第二球故意下网,结束这局。从整个过程看,反映两个问题,由于这局比分差距太大,如果丁宁不让球,非常有可能让冯天薇11:0输掉这局,自己觉得不好意思,所以故意放水一分以防冯太难堪;对于冯来说也有相同的认识,比分差距太大即使再赶也不可能扭转这局局面,所以还不如就此罢休,从头再来一局,因此,自己发球下网。其次,冯天薇尽管年龄大点,但是也属于世界一等一的行列,所以,让丁宁这么一让球,觉得自尊心有点受损的意味,所以还不如自找台阶输掉这局觉得更光彩点。


我认为这并不是拒绝让球的行为,而是体面结束这一局比赛的合理行为。

常打乒乓球的都知道,打到10:0时,比分领先的一方一般都会有意识的让一分,这是为了给对方留点面子。如果输球的一方知道这个规矩的话,会以自杀方式或以回球质量很差的方式很快结束这一局。冯天薇原是中国队队,又是丁宁的室友,显然知道这个「潜规则」。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还是丁宁和冯天薇的比赛,2012年第51届世乒赛团体赛决赛,第一盘丁宁与冯天薇对阵,双方战成1-1平局的第三局,丁宁开始彻底爆发,打了冯天薇一个10-0,丁宁发球时故意自杀送给对手一分,颇有大将风度。而冯天薇竟然不知趣,连追了3分,以4-11才认输。

从真正意义上讲,2012年的这局比赛才叫拒绝让球。前两局是1:1,第三局虽然输得很惨,但第四局还未可知。所以冯天薇还是玩了个心眼,在丁宁让球后,并没有放弃抵抗,而是连追几分,目的是干扰对手,让对方手紧,为下局比赛做好准备。

所以当时的领队黄飚,批评丁宁不够狠,关键要看对手。


谢邀。针对这个问题本人曾简要地表达过自己的观点。这里算是做点补充吧:让球,并不是想要表示自己多么的高尚。我们中国人爱憎分明的情感大多数都体现在自己的行动上,让球,那是把你当作了朋友,使你不会输得太难看。不让,那是因为你对我的敌视,我能打你个11:0就决不会有11:1的结果,比如日本某人。至于领不领情那就是你的事了。另外,宁愿采用自杀的方式加以拒绝,也不见得你输得就有多么的悲壮,甚至可以认为,这是心理素质脆弱的反映。我们知道,同场竞技昂扬的斗志是很重要的。我可以技不如人,但精神决不涣散。不止是冯天薇,前段时间也有人采用了同样的方式来对待比赛。究竟合不合理?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判断。


谁让都不合理!!1.不是队员自己定的,所以让与否和队员无关;2.让球是国人死要面子的狭窄心里作怪;3.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绝对是张扬自己、蔑视对手的不良行为。所以,最好的态度就是实实在在地打。别耍小技俩、别搞歪门邪道!改变这些坏习惯,取得对手的尊敬!再说了,能让,你开始让两局,然后再赢,那才叫能力!还是做个正常人好!


在让球说法,本人认为五盘三胜制,很多都是三比零横扫,要讲让球为何不让人一盘、三比一胜、这样才叫让球、一盘让一两分这个不叫让分、如果真有能力的让分是一开始就让这才叫让、被打十一比零有什么出其、 那么中国杯被人打个六比零难度又要人让球吗,不切实际、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