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卷交易所科创板从提出到开市仅用了259天。(图片来源:上海证券交易所)

上海证卷交易所科创板从提出到开市仅用了259天。(图片来源:上海证券交易所)

中国股市新板块-科创板,被喻为 A 股救市良方。科创板设立及试点注册制为中国资本市场重大改革,股市生力军加入对中国资本市场及台湾企业所产生的效应,更引发投资人关注。

有「中国那斯达克」之称的中国股市新板块-科创板,首批25家公司在今(2019)年7月22日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市。科创板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去(2018)年11月5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宣布的政策,从提出到开市仅用了259天,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科创板的设立

中国为何要设立科创板?严格来说,主要是基于:

一、美中贸易战不断升温,影响所及已非贸易赤字问题,而是产业供应链和核心技术的拔河战,更是两大经济强国竞逐科技霸权。然而,科创板的成立除了可替本土核心科技公司取得融资,迈向技术自给自足外;长期希望建构一个能培育出类似脸书(Facebook)、苹果(Apple)、微软(Microsoft)等这类具全球领导地位科技大厂的资本市场,实现「中国制造 2025」目标。

二、中国的股票市场一直由金融、基建、能源等传统产业所主导,当局希望科创板能为新兴行业开拓出全新的融资管道。而科创板设立后,中国A股市场将同时具有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及科创板等多元化的资本市场。

重大改革亮点

那么,科创板到底有何特色及改革亮点?可归结以下几点:

一、科创板采试点注册制,统筹推进发行、上市、交易、并购、重组、退市、资讯揭露等基础制度变革,实现资本市场去行政化改革的关键突破,缩小中国资本市场与成熟资本市场的制度落差。

二、放宽上市标准,以市值为中心,结合收入、净利润、研发投入及现金流等因素,设置多元包容的上市条件,并允许以下三类企业可在科创板上市,包括:

 1. 符合科创板定位、尚未盈利或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的企业;

 2. 符合相关要求的特殊股权结构企业;

 3. 符合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条件的红筹企业。

三、基于资本市场制度设计、角色定位和专业化分工的国际惯例,坚持市场导向和法治导向,建立市场化、专业化的股票发行价格形成机制和发行承销机制。

四、探索放松行政控制,建立并不断完善市场化的交易机制。

五、取消直接定价方式,设置新的投资者适当性要求和建立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询价、定价与配售机制。

综合而言,科创板试点注册制除了可以减少审核制带来的监管弊端及效率不足,更增加市场定价及资本监管法制化功能;加上取消现有对公司上市的盈利要求,进一步使企业在生命周期的早期获得长期的股权资金,有利于企业的孵化和发展。整体而言,科创板可有效支持科技创新、解决中小企业长期以来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对于推动经济高度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涵。

上市标准及条件

依据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实施-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相关业务规则和配套指引,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委员会管理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工作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与承销实施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交易特别规定》等六项主要业务规则。

可以得知,首次申请科创板上市:

一、应当符合科创板定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及国家重大需求。优先支持符合国家战略,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开展生产经营,具有稳定的商业模式,市场认可度高,社会形象良好,具有较强成长性的企业。

二、必须重点支援新一代资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互联网、大资料、云计算、人工智慧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引领中高阶消费,推动品质变革、效率变革及动力变革。

上市条件包括:

1. 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发行条件;

2. 发行后股本总额不低于人民币3,000万元;

3. 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到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4亿元者,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为10%以上;

4. 市值及财务指标符合规定的标准;

5. 上海证券交易所规定的其他上市条件。

其中,市值及财务指标应当至少符合下列标准中的一项:

1. 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 5,000万元,或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

2. 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5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2亿元,且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5%;

3. 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20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3亿元,且最近三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

4. 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3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3亿元;

5. 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相关规则还明确规范红筹企业上市标准,符合规定的相关红筹企业,可申请在科创板上市。

首批25家上市公司股价表现强劲

首批25家上市企业以新一代讯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和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为主,其中有5家公司是半导体相关企业,合计募资人民币370.18亿元。据统计,首批25家科创板上市企业本益比高达53倍,远高于上海A股平均本益比13倍及深圳A股平均本益比23 倍;而参与申购科创板新股的投资人需要A股底仓市值(门槛人民币50万元),目前可以交易科创板开户数约300多万户。科创板新股上市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从第 6个交易日开始的涨跌幅是20%,远超过一般A股的10%。

7月22日开市首日,25家公司全数大涨、平均涨幅约140%。若由7月22日挂牌交易到 8 月2日,两周10个交易日内,25档股票股价全部翻倍;即使是全球股市受贸易战影响而表现疲软下,科创板依然一片红通通;总市值已达人民币6,448.5亿元(约新台币2.9兆元)。究其因,可能有二点:1. 科创板因其上市企业的特殊属性,成为整体经济大环境中的亮点;2. 科创板上市初期有供需不平衡的情况,在资金入市的作用下推升股价。

2018年7月9日,小米在香港证交所挂牌上市,创办人雷军主持仪式(AP)
雷军旗下的金山办公日前也在科创板挂牌上市(AP)

是否吸引台资企业?

据悉,自2016年以来,已有10家台资企业在大陆A股上市,募集资金约350亿元人民币。此次科创板上市,也吸引台资企业跃跃欲试;目前已经有6家分别从事研发镜头、折叠式手机、晶圆、石墨烯产业等台资企业规划在科创板上市;其中,联电旗下苏州和舰已送件审核中。

福建省也颁布《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实施意见》,借此加快两岸应通尽通、为台胞台企提供同等待遇和加大文化交流力度等42条措施,把福建打造为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实施要项即包括,推动台企科创板上市。在科创板的新创制度诱因下,预期未来将吸引更多的台企申请上市。

是否产生排挤效应仍待持续观察

科创板的推出,不仅为中国的证券市场上增添一个新板块,A股市场将同时具有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等多元化的资本市场。科创板更为其经济结构的转型、金融支持实体,特别是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市场基础。另一方面,科创板的创立亦是中国资本市场现行游戏规则的全面变革;实质性地改变市场投资者结构和市场参与者生态,提升市场运作的专业化、机构化和成熟度水准,实有助于推动新兴加转轨的资本市场步向成熟资本市场。未来科创板若能持续扶持更多具特色与高品质的新创企业,应可逐步朝向「中国版那斯达克」目标迈进。

然而,对台湾而言,不只是台企申请上市;更宜注意的是,台湾上市柜股票中也很高比例是半导体类股,未来科创板是否有可能取代一部分美国那斯达克资本市场,进而排挤台湾上市柜市场资金,仍有待密切注意。

本文转载自会计研究月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