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与瑞士银行共同举办「百岁人生布局新思维」论坛,鼓励全民善用投资工具,今周刊副社长谢春满致词时指出,台湾迈入高龄社会,她常在社交场合碰到许多近百岁仍活蹦乱跳的老人家,但国人退休平均年龄为56岁,换言之,退休后还有逾40年的人生,因此在长寿趋势来袭下,退休金要准备得更充足,才能够支应到百岁的退休人生

 

想要安稳退休

要存多少钱才够?

 

虽然人们有信心可以活得更久,但也有许多人忧心,「长寿」将对他们的财务与经济造成影响。

 

国立政治大学副校长、中华民国退休基金协会理事长王俪玲,根据日前发表的「上班族退休准备指数」显示,满分10分但台湾上班族只拿到4.17分,远低于全球平均的5.9分。

 

王俪玲表示,会有这样的结果,主因为台湾上班族信心不足,因为觉得存不到退休金,也不知道如何准备财富迎接退休生活。事实上,「退休准备越早开始越好,在年轻时就要鼓励大家用退休帐户储蓄,退休前存到500万至1000万元,是比较安全的退休数字」。

 

因为单纯把钱放在定存,利率已无法抵抗通膨,王俪玲建议,退休理财的概念愈早萌芽愈好,一般来说,在退休的前二十年到二十五年就要开始准备筹措退休金,而在25岁到35岁间,只要每个月定期定额投资5000元,以报酬率4-6%计算,退休后就可以用复利的方式,至少存下600万元。

 

因应高龄化退休需求,现在坊间也出现各种退休理财工具,例如十分适合银发族的「以房养老」计划,因为近几年参与的银行增加,选择性也更多,让银发族把房子变成退休金。

 

王俪玲建议,退休族可以将保单健诊活化,把部分寿险转为年金,例如有两张寿险保单,就可以向保险公司讨论把其中一张转为年金或长照保单,让退休后的财富在只出不进的情况下,能有更多利用。

 

▲长寿趋势来临,及早累积财富才能有安稳的老后生活。

 

聪明理财累积财富

退休后不靠子女还能活得更好

 

瑞士银行也在讲座中发表最新的投资者观察,调查全球超过五千位手中有百万美金可以投资的高资产人士,对于长寿议题的看法。其中发现台湾有47%的有钱人认为自己可以活过百岁,而他们面对长寿趋势,最大的财富忧虑在于「医疗费用不断上涨」,其次为「不晓得要做多长远的投资」,第三为担心要为了维持更长久的财富而「降低生活水平」。

 

瑞银台湾策略投资部董事总经理张凌云解释,未来长命百岁不会只是小说情节,而是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高龄趋势,但他们调查也发现,有钱人多半不愿意退休,甚至有86%的有钱人认为,晚点退休反而有益健康,或因为现有生活水平可能下降,选择延迟退休。

 

虽然有钱人想的是继续工作增加财富,但面对长寿趋势,多数人更担心的是到老年还要为钱担忧。

 

张凌云建议,「愈来愈长寿的情况下,应该思考如何不靠外力(政府或子女)也能活得够好!而要做好完善的退休财务规划,最重要的就是要彻底有纪律地执行!」

 

他指出,很多投资人会受到市场影响而失去纪律,例如已经设定好报酬率,但只要投资跌价,满脑子就想著如何回本,因而去挪动财富,这时「退休」一事反而被放在脑后,正确的退休投资理财态度「应该不要管短期变动,放下成本这件事」。

 

此外,也要彻底了解自己,进一步设定可行目标,张凌云建议投资者,可以先了解自己身体状况,并设定需要的资源及支出,思考日常社交消费要递减还是固定,例如很多人退休后的十年想环游世界,十年过后再缩衣节食;也有些人只想固定每年使用多少存款简朴度日。

 

再来,退休族还要思考子女是否能财务独立,退休后有没有公益与餽赠的需求,先完成退休计划,就能在退休前全力累积财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