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老师西行漫谈10 蒙特利尔:厚重与尘埃

很早就想来蒙特利尔看看了,作为一个喜爱研究历史和宗教的我,欧洲一直是我最梦寐以求魂牵梦萦的地方。很早就听说,北美洲的蒙特利尔是美加白人定居最早的城市,并且古建筑星罗棋布,号称美洲小巴黎。尤其是「加拿大法语区」这一标签,使得这里充满了神秘的异域风情。本次美加行,蒙特利尔被列为行程重点,以此来重拾我的欧陆之梦,以及参圣之心。

(古典与现代的对话)

在美加行的游记中,我几乎很少谈及历史,因为美加的历史实在毫无深邃可言,即使有那么一百多年,也都是乏善可陈,往往都是经历一段骚动之后就赶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踏上美利坚耀武扬威的战车,成为当地国际城市的重中之重;而蒙特利尔的历史,却必须为之留下笔墨,因为蒙特利尔在北美历史中扮演著截然不同的角色,孤悬于主流之外,陶醉于自我之中,可以说蒙特利尔的一切旅游景点,几乎都同他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息息相关,不了解它的历史,就好比盲人摸象,游玩起来也就有些乏味了。

(古城掠影)

西班牙发现新大陆之后,英法两国也纷至沓来。法国在17世纪初就占据了整个魁北克,大规模引入移民,命名此地为新法兰西。后来路易十三规定,非天主教徒不能进入此地,这样就保证了新法兰西的文化同一性。没想到好景不长,法国大革命时期,王室无暇他顾,新法兰西被英国攻下,成为英国的新殖民地,改名为魁北克。结果这里的法国人非常团结,抗英运动此起彼伏,英国无奈,几年之后宣布魁北克自治,使得法语文化在此地落地生根,发扬光大。至今加拿大政府都鼓励新移民学习法语,丰富法语社区,完善法语教学,如今加拿大有23%的人的母语是法语,蒙特利尔也成为巴黎之外第二个法语大区,真是东边日出西边雨啊。就是因为文化的独立性,魁北克地区一直想要独立,还闹出两次独立公投,1995年,统一派以50.5%对49.5%的微弱优势,将魁北克留在了加拿大联邦,由此可见,魁北克人的加拿大国家认同,小于自身的文化认同啊。

其实,现在蒙特利尔为首的魁北克法语,和法国本土的法语还是有些不同,因为魁北克远离中央久矣,语言没有经历进化,仍旧保持著17、 18世纪法语的特点,比较类似莫里哀的喜剧语言,如今魁北克法语竟然是法国人研究古法语的重要参考,真是墙里不红墙外红。当然,他们两者的差别,比我们粤语、台语和国语的区别,是小多了。

蒙特利尔曾经是加拿大最为富有的城市,扼守五大湖要塞,对来往船只征收关税,并且有著强大的金融税收和重工业体系,是加拿大经济的领头羊。美国后来修建了运河,蒙特利尔的进出口生意锐减,并且出于地缘政治等因素,多伦多一跃而起,反超蒙特利尔,如今蒙特利尔后劲乏力,走在街头的第一感觉,就是一种日薄西山之气。也许你走在北京、罗马、巴黎,古色古香的建筑丝毫不会给你一丝穷途末路之感,而在蒙特利尔,你能清楚的感受到,一座城市由辉煌走向衰败的无奈和彷徨,就像一个镶金戴银的老人,再是珠光宝气,也难掩他的满面风霜。也许这么说有些严重,但是对于一位游客来说,我的感觉真是如此。

也许是冬天雪水太多的缘故,道路上洒满了融雪剂,但是并无人清洁,以至于马路上泥泞不堪,到处都是肮脏的尘土和黝黑的残雪,并且街道都是年久失修,很少找到一条没有瑕疵的道路,不是坑坑洼洼,就是断棱缺角,积满了泥水和沙土,走起来深一脚浅一脚,不仅要注意来往车辆,还要注意脚下的陷阱,旅游的兴致大打折扣。古城的老建筑,其实也并不是很老,很多都搭起了脚手架维修,剩下的老建筑,也许是我曾经见过真实的欧洲,所以不曾被它们震撼到,曾经的海关税务司大楼气派无比,发自肺腑的说,确实规模宏大,只不过现在灯火黯淡,变成了历史的尘埃。这座城市的建筑,在阴云中透露著一种难以言表的悲哀。

蒙特利尔的人,也远没有其他地方的人好客友善。记得在澳新美加任何地方,当我走入商场,主动给后面的顾客拉门时,都会得到一声「谢谢」,但是这里的人却无动于衷,也不会给人主动停下来给我拉门。大街上行色匆匆,各行其是,似乎不会有人同你对视,他们固然继承了法国人固有的骄傲,但是不可不说,这座城市的迷茫,也让当地人民充满了焦躁和冷漠。

好了,不要再说这座城市不好了,抛开这些不说,这座城市还是给我很深刻的印象。蒙特利尔名不虚传,教堂果然巍峨宏达,令人震撼不已,并且星罗棋布,当之无愧的成为「教堂之城」。阿德莱德也自称「教堂之城」,但是阿德的教堂无法同这里相比,因为是天主教的关系,这里每一座教堂的规模,都可以吞下阿德的十座。古代天主教有什一税的法则,并且从教堂到普通修士,层层编制,等级森严,比共产国际内的组织还要严密和滴水不漏,所以有很多的办法和手段收集财富,所以天主教堂的规模往往无比壮观。并且天主教强调建筑和艺术要贴近天国,所以也会尽可能夸张的向「高」「宽」靠拢,达到先声夺人、震撼人心的目的。作为一个以天主教为唯一宗教的城市,蒙特利尔的教堂必然是最大看点,加上本人又是最为贴近天主教信仰的学者,蒙特利尔成了本次美加行中,安放灵魂的地方。

首先推荐市中心的圣母世界教堂(Marie-Reine),该教堂在很远之处,就可以见到它宏达的穹顶。推开沉重的黄色大门,就好像翻开了一本厚重无比的古籍,一种仪式感油然而生。教堂装饰典雅肃穆,众多宗教壁画,烘托出教堂上方的玻璃彩绘,闪耀著神圣的光芒,一种特有的圣光在我的头顶上徜徉,灵魂一下子被托起了,忍不住的手划十字,忏悔罪恶。该教堂是蒙特利尔教区的主座教堂,地位崇高,教堂的顶端都竖立著13座保护神。教堂祭坛的华盖金光闪闪,造型别致做工精美。教堂祭坛华盖由紫铜为材料手工制作,金箔装饰,金光闪烁,华丽高贵;四个柱子盘旋上升呈螺旋状,既显示著力量又富有动感,4位天使守护著华盖上方的宝球与十字架,整个华盖造型别致做工精美。这一华盖也是教宗个人的象征︰在华盖顶端附近是教宗的三重冕,整个纪念物都嵌著巴尔贝里尼家族的纹章图形——蜜蜂、太阳和月桂、卷须。 我们见到的大主教lgnace Bourget卧像雕塑虽然表现的是死亡,但逼真、自然的形态给人一种安详的感觉与复活般的希望生机。雕塑是按照lgnace Bourget死去时候的模样做一个真人大小的躺像,在葬礼举行完后,把躺像放置在棺椁之上,供后人瞻仰。这种墓葬形式来源于中世纪法国,欧洲埋葬君主并不像古代中国那样奢华。中世纪时,欧洲人认为往棺材里放有价值的东西是愚昧、野蛮的行为。法国国王去世后,一般会按照他死去时候的模样做一个真人大小的躺像,然后在圣丹尼大教堂选一个位置安放其棺椁,在葬礼举行完后,把先王躺像放置在棺椁之上,供王室后裔瞻仰。在这样的环境里,作为一个信徒,不得不跪下叩拜圣母,祈福家人。

(教堂上方的保护神)

(象征教宗权柄的华盖)

(棺椁)

蒙特利尔第二个大教堂,就是位于老城区正中心的圣母大教堂(Notre—Dame),这是完全仿照巴黎圣母院而创建的,是美加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座教堂,只可惜淡季教堂维修,我扑了个空,心中真是怅然若失,只能在门前拍了个照,作为到此一游的纪念。

然后和母亲立刻坐地铁再转公交,准备参观皇家山圣约瑟大教堂(Saint Joseph』s oratory ofMount Royal)。也许上帝真是考验我的诚心,费劲千辛万苦爬山来到山顶,却发现这里是教堂的后门,行人禁止入内。该死的苹果地图!我不由暗中骂道。和母亲走了将近两公里,寻找另一条下山的路,结果七拐八拐,就是找不到通路,就当我绝望之时,真的仿佛天使降临,给我启迪,我发现一条漆黑的小道,竟然有一个男子从小道的尽头穿了出去,我立刻拉住母亲向小道里边闯,小道人迹罕至,上面盖满了厚厚的积雪和浮冰,走起来湿滑难行。但是出于虔诚之心,我不管三七二十一,终于跌跌撞撞的走到小径尽头,从拱桥下穿过,来到了教堂的入口。

真的是不虚此行!这座教堂的宏达就不必提了,坐落于皇家山上,按照中国风水来说,一定是最好的;并且这座教堂的主祭,是耶稣基督的世俗父亲约瑟,这位约瑟先生一生圣洁,却一直不被人们祭祀,直到19世纪才被封圣,目前世界上以圣约瑟为主祭的真是为数不多,这座教堂也算罕见了。并且这座教堂,出现过一位和我同名「Andre」的神父,由于德高望重,也被教皇封圣,成为蒙特利尔的圣人,Andre这一名字在此地是被天使眷顾的,我来此冒个泡,也来沾沾福气。这座教堂有9层电梯,第一层就是一座大型弥撒堂,上面依次有祷告室、圣母岩洞、神父室、博物馆、圣物中心和礼品中心。没想到9层之上,又是一个更大规模,且造型现代的新弥撒堂,这样教堂套教堂的建筑,真的令我大开眼界,我走南闯北这么多地方,参拜过大大小小如许多的教堂,却从未见与之同类者,圣约瑟教堂真是建筑史上的奇观,信仰路上的贵人。

市中心还有一个圣帕特里克(Saint Patrick)教堂,也有一百五十年的历史,规模也令人震撼,里边镶金戴银,金碧辉煌,用十几幅壁画塑造出耶稣基督背负十架的过程,让信徒缅怀基督为人类所受的苦痛,忏悔净化自己的灵魂。这里几乎没有什么游人,微弱的灯烛,安静得凸显出穹顶之上的世界。在这里告解,是最妥当之处。

蒙特利尔还有一个地下经典,就是地下城(UndergroundCity),由于蒙特利尔气候极端,市政府特意修建了一座地下城。这座地下城将蒙特利尔市中心全部掏空,方圆数公里之内,完全可以在地下穿梭,不用转移地上。地下火车、地铁、公交一应俱全,商场、食肆、超市更是应有尽有,地上可以办的任何事情,都可以在地下完成,极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也显出这座城市曾经的雄心勃勃。在游客的眼中看来,地下城无非就是无数个大商场的串联,但是从意义和规模来看,地下城都堪比世界奇观。

蒙特利尔也有一座中国城,但是年久失修,看上去比温哥华的还要破落,我也很佩服这里的华人,居然和老外对答如流的说起法语来,我总是觉得,华人说英语之外的外语都很厉害。来魁北克留学的中国学生,必须要求英法双语流利,,连我这样的「聪明人」都自愧不如,看来这里真是藏龙卧虎之地啊。

无论如何,来加拿大旅游,还是应该来这里看一看。无论你是灵修的信众,还是过路的游人,是研读历史的知识分子,还是追逐小资的文艺青年,蒙特利尔都能让你发现什么,感悟什么,留下什么。蒙特利尔,这座被历史宠爱有加,又被历史抛于尘埃的孩子,未来的发展,又会出现哪些变数呢?

————2017年3月1日于蒙特利尔中心酒店

旅游小贴士:

1、蒙特利尔的交通,还是要事先做好攻略。单程票价3.25,并且不能换乘,所以还是建议买天票10刀为宜。从机场出来,乘坐747就可以直达市中心,但是人多,并且规定行李必须放于行李架上,对于大的行李箱,还是推荐等一班空车,这样你可以有条件将大行李放于行李架的下方,否则没有田野这样的臂力,是不能将它放于行李架顶端的。

2 、如果去圣约瑟教堂,千万不要听信苹果地图,否则它会根据最近路线导到后山,你就要转很久才出的来。推荐坐橘线地铁到snowdown站下车转乘51路,5站之后就是圣约瑟大教堂的前面,非常方便,也不会有误,希望大家旅行愉快!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