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还有人取得澳籍。

还有人去留学?

到底为什么?


题主又把改过的问题改回来了。原回答又有效了。

以下为前一版本

题主将问题改成「澳大利亚恨不得把人赶走为何国人还是趋之若鹜」后味道就变了。原问题是「为什么澳大利亚这样的国家国人还趋之若鹜要去留学甚至加入国籍?」

以下为原回答

先说留学,如果你出生在一个高考大省,拼尽全力也无法考上大学。又凑巧家里有点积蓄,那通过留学获得高等学历是一个自然而然的选择。相对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洲大学入学门槛相对较低,离中国近,时差少,学费低,很多家庭就选择了澳洲,这很正常也很符合逻辑。

至于入籍,首先近十几年内移民澳洲的国人大部分只是拿PR(永久居住证)并非入籍。而那些二十多年前入籍的人,如果你知道当年广大中西部地区是个什么样子,你不会太过责怪他们。即使是现在很多人也都在拚命落户大城市,其实是一个道理。

还有一些最近入籍的人,很多人各自有各自的原因。比如有些人已经移民澳洲多年,父母亲人都已经移民,国内已无任何资产牵挂,更换国籍也无可厚非。还有的人因为工作原因需要长期在世界各地出差,更换国籍可以免除签证手续。那些从小跟著父母移民的1.5代就不提了,根不在国内,入籍对他们更是正常选择。

每一个个体在他们用脚做出选择的时候,都是认为这个当时对他们来说的最优解。不能用上帝视角去批判他们,实际上也没什么好批判的。


21/4/2021 无意中看到评论区里讨论得这么热闹,把一些新的想法放到后面去

05/2/2021最新的在后面

有朋友追更,我帮新内容写在后面了…

--------

毕业后前后留澳十年,经历土澳政府多届变化,政治上与中国越来越对立,但经济上越来越依赖。

如果问为什么对澳大利亚生活趋之若鹜,下面是纯粹的个人看法。

第一个问题,绝大部分人一辈子的追求是什么?996的福报生活?还是996福报或许能带来中产生活方式?

相信大部分选择的是后者……如果是前者的话,不好意思,这样的人不会对澳大利亚趋之若鹜。

至少像我这样的普通人的话,在生活上追求以下几样。

不愁平日下馆子吃喝,有一份稳定朝九晚五五天班的工作,有车,有房。孩子上学后,能够稍微快乐一点,有个孩子的样子,而且孩子的成长不是一个家庭的重负,压的所有人喘不上气。每年有个闲钱去旅游,国内外都可以。

这一切在高速发展的国内试问有几个人在二三十岁左右做到。我的朋友有些在国内已经是区域大经理,但依旧在为孩子,房子等等奔波。

我知道问这个问题的人,内心深处会有一种期待,希望在如今国际大环境变化下,国外不如国内好,出国的人都后悔了吧。这样一来,那种在国内生活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我可以理解这种心理,但是不认同。不然的话,这个问题问向那些从小地方到大城市打拚定居的人,你离开家乡是否后悔是一样的。

为什么小城市,乡村的人对大城市趋之若鹜?竞争少一点,休闲一点不好么?

我相信这个答案,每个人心中都清楚的很。那到国外不也一样么?

现在由于中澳关系紧张,当然主要是澳大利亚政府失心疯,现在国内媒体里澳大利亚的形象一落千丈,甚至有很多安全问题报道。但事实上,在平常生活中,至少我所在的二线城市,日子还是如常。

只要没有发生严重的危害生命安全的事情,有没有遇到真正意义上从社会层面上描述的歧视,澳大利亚又有什么让人拒之千里的理由呢?

我家孩子从在娘胎里,到出生,没花一分钱,出生后还有各种补贴。我们努力供著一套好的公立学校的学区房,但依旧有盈余。每周末两天还能出去旅游,钓鱼。

你说能在二三十岁能够做到四五十岁的事情,人们为何不趋之若鹜呢?

至于后劲问题,等到自己四五十时,国内肯定成为世界强国,那又怎么样呢?那是下一代该操心的事,或许到时候他们趋之若鹜地回中国,那又有什么问题?

_______有朋友追更______

我再说说关于对这类问题的看法,我觉得现在网路出现了一种趋势,大凡出国留学定居的人就差被打上卖国贼的标签了。

我理解现在随著中国的崛起,面临了不少来自于西方特别是五眼联盟的打压与挑衅。在澳洲这几年,我每每跟本地人讨论这个话题时,他们往往陷入一场迷思,他们可以接受印度的崛起,但对于中国的强大他们充满了怀疑和恐惧。这里面也包括来自于东南亚国家的同事,也有这样的担忧。

我后来才知道,他们心中的红色中国是跟上个世纪的苏联是相似的。作为中国人,肯定觉得这贻笑大方。但事实上,他们远比我们封闭。我们在过去走出去的路子变得开明自信,尽管很多人留在了外面,他们代表了我们国家对外的触须,普通民众才能从这些学生和人身上知道,原来那个让人恐惧的中国不过是政治的臆想和操弄。

若这种对外的良性影响被切断,那有什么好处呢?

如今网路上充斥著极端的言论,我还是那句话,能理解,不认同。中国人毕竟憋屈了这么多年,凭啥不能大声说话,凭啥不能为自己国家自豪。

但我认为真正的自豪,不是简单地把出国妖魔化,而是作为一个中国人,不管遇到谁,也不卑不亢,坚定地走自己的路,不被别国所困扰。总有一天,当我们国家把如澳洲,美国,英国这些国家的人彻底抛在后台时,那趋之若鹜地去中国这个问题留给别国挣扎去吧。

对于一般漂泊海外的中国人,选择在任何国家,不过是找了一条更舒服的路而已,追求更好的生活罢了。

现在我总会很自豪地告诉我同事,中国的嫦娥五号的事情,还有我们将会成为第二个在火星留下痕迹的国家,即便我们地球上像一坨屎一般。

真正的自豪的中国人,不管身在何方,也会告诉身边的人说,我们的征途乃是星辰大海。你们不过是我们前进路上不起眼的风景~

写著写著,彻底跑题,不好意思____

__________加更,关于精致的利己主义这个话题________

在评论区,有位知友劝道,到国外追求美好生活之流的话,很容易被打上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标签。

我想了想,觉得这个话题还挺有意思的。

这个词是来自于北大教授钱里群老先生的。我这辈子很幸运在我高中时期就曾听过他的讲座。

当时地处南方的高中能把这样一位泰斗级的老先生请过来,还真不知道是花了什么样的功夫。我们班是尖子班,因此全班邀请到阶梯教室看真人讲座。还记得,钱老先生当时讲的是鲁迅,但是说的是什么内容,早就忘记了。只记得班里的一个同学听得痛哭流涕,当然了,我当时境界不够,是没听出什么特别的东西。

扯远了。

还记得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爱集体,学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只要努力把自己打造成集体里重要的一部分,全世界都会因为自己改变。

这样的想法持续了很久,直到什么时候才放下的呢?

进入社会的时候,没有人在意一颗小螺丝钉是否拼尽全力去把那高耸的建筑所支撑住,人们往往只关注于那些伫立于顶端的人。

那个颗完全集体至上的心里的热血渐渐冷却。

最终汇成简单的却无比可怖的一句话,你并不重要。

这个时候,自我就开始抬头了,既然集体不能给予足够的反馈,那是不是还是时候去审视自我。

然后就得出千百年来我们祖宗留给我们的那句话老话,这辈子不在乎三件事最重要,老婆孩子热炕头。

然后哪里最容易?澳大利亚能否让人满足,答案也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这种对普通美好生活的追求也算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话,我得承认,大概我不是一个那种如道德楷模般崇高的人。

说回题目,也许很多年轻的人觉得澳大利亚对中国不好,觉得到跟中国不友好的国家等同于不爱国,最终把到国外生活定居学习的人都打上了精致利己主义者的标签。

后来想想,若是自己年轻个十几年也是这么想。

…………………

年已而立,世界变化之快,最近也有些瞠目结舌。

最近英国那老阴阳人的表演让人叹为观止。作为澳大利亚狗腿子真的完全跟不上。

-----------看了评论区后的更新------

作为一个知乎小透明第一次有这样的待遇。谢谢各位在评论区的留言,而且大家聊的很理性,我从中看出来两个不一样的讨论方向,突然来兴趣聊聊。

关于开卡丁车的舒马赫同学的留言,我首先表示感谢。在这里面,我看出来你很看不惯任何明里暗地说中国比不上外国的言论,这一点上,我是理解的。

其实我跟恨国党的核心不同就是,我从来都没觉得要是国内比国外变好了,自己觉得在国外定居就是错的,比不上国内发展的那群同学和朋友。

之前有段时间,我找过猎头,我这程度,说要是回国能到什么公司干活。他们说最不济在大城市跨国公司也能找个1万3的活。之后真给我推了一份广州汇丰的财务分析的活,最初的面试是过了的,后来正儿八经地想了一下,还是因为有孩子了,回国抚养实在难,最后就放弃了。简而言之,我真要回国去,也不会饿死或很落魄。当然了,跟我同期毕业一直在国内拼搏,如今小有成就的比,我确实差了一大截。

我心有不甘么,真没有。成年人都对自己决定负责。看到国内不少同学大富大贵,但也知道自家朋友这些年怎么过来的,觉得他们得到的也是理所应当。即便自己在国内也不可能到这水平。

说回原话题,我们讨论一个根本性的话题,个人幸福和国家发展是否挂钩。

答案是必然的,但是不同群体感受的幸福度的变化程度是不一样。

对于贫困人口来说,国家发展带来的幸福度变化必然很强。在中国,政府修桥搭路,有规划的地区扶贫,从一无所有到看著日子一天天变好,那幸福度必然高。这可不是国外富裕国家的贫民能享受到的。插一句,澳大利亚的土著被屠杀后如今放置的保留区往往连条像样的路也没有,尽管政府会发一批不菲的补助,但不少依旧赤贫。

当然了,国内城市里的贫穷人口另当别论。但我听一个在福利局工作的亲戚说,国家今年开始有规划性地补助城市里的贫穷人口,而且实打实地解决就业问题。这还是听说的,若大伙儿知道啥,请在评论区补充哈。

而另一个极端则是富裕阶层的人,我觉得年收入百万也算了吧。这群人因为拥有资本,在国家发展期可以大量的利用资本投资,让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他们也是个人幸福度极高的一群人。

而我们所在的中产就有点不一样。国家的发展,让我们享受到红利的同时,也有著不小的负担。由于中产阶级的财富不可能像贫困阶级和富人一般随著国家政策指数爆炸增长,大部分人更像是缓慢的上升曲线。因此大部分时候很多人感觉到国家一天天在富强,但从个人层面并没有太多的变化。

当然了,在高速发展的社会里,中产突破阶层的机会也不会少,而付出的努力也不可避免的。

如今我很多被社会定义为成功的同学开始成家准备生孩子,他们大部分卡在了中产上层,一年四五十万也是有的,但在北上广却依旧有著拮据。因为房车最重要还是孩子教育抚养的费用节节攀升,迫使他们更没日没夜的工作。当我们问日子过得还行吗,他们往往就是有些无奈,说道就那样,还可以,但天天工作加班,陪家里人时间少。

你说,从个人层面,这算幸福么?


更新:暑假期间在实验室帮导师打工,我只做了实验,点子都是导师的,他叫我做啥我就做啥。发表的时候导师直接给了我一作。。。真是人生选择大于努力啊。如果当年我没有选择来澳洲留学,现在应该在国内刷题考研吧。哭。

----------------------------------------------------------------------

因为很幸福啊。

我是澳洲留学生,通过高考一本成绩过去读的悉尼大学。

我高中成绩中游,数学不好,高中时期怎么刷题也提高不起来。化学也是,差到化学老师讲题都超不耐烦的程度。最记忆深刻的一次是我去办公室问题,明明我先到,但化学老师直接无视我,先给尖子班的同学答疑。

然而来了澳洲读八大,每天大概9点左右起床(自然醒),在学校学到晚上7-8点回家。一般只有deadline之前才熬夜。平时保质保量完成作业,考前做几套past year exam paper,均分就有first class honours。整个大学四年没有买过一本教辅书籍来刷题(澳洲也找不到啥给大学生刷题的书籍)。最近成功套磁本校两三个导师的PhD。想想在国内读书的时候起早贪黑也就考上一个双非一本,国内读研究生还得考研,就觉得来了澳洲后,感觉幸福感爆棚。

作为学生,还有什么事比不用起早贪黑,不用刷题,不用专门考试,就升入top100大学的PhD还要幸福的事呢?


简单的说,

留学方面,澳洲就30多所公立大学,然而排行世界前100的有8所。

大部分留学生选择目标学校看的就是排名,所以选择澳洲的很多很多。每年澳洲注册的中国留学生有十多万。

移民方面,其实准确的说很多人拿绿卡,但并没有很多人入籍。

本身澳洲移民政策就偏向于留学生会更容易,前几年移民政策更容易的时候很多留学生毕业后就留下了。

澳大利亚虽然不是啥天堂,但是相比很多移民国还是顶尖的了。让我在英美加澳里面选,我还是会选择澳大利亚。简单几点我觉得是不错的,去年做了几次手术住院许久,一分钱也没交。去年澳洲封城后开始领停薪留职补助,一开始每个月3000澳币(1.5万r),后来变成每个月2000澳币。领了大半年,就算在家待著也有钱拿。

澳大利亚当然有不堪的地方,比如种族歧视客观存在。但是安全感我觉得比待在美国英国要好得多。

什么环境啊空气啊这些是真的不错。

这里不适合想拼搏的人,其实更适合提前养老。

其实最最最重要的一点是人口少,人均资源就比较多。

第一代移民很难融入当地社会,一般都是华人和华人打交道做生意。


很简单,用脚投票啊。

国内996,澳洲855。

北上广消费水平和悉尼墨尔本消费水平基本差不多。

国内房价贵,澳洲房价便宜。

国内工资低,澳洲工资高。

如果你是一个白领,哪边生活水平高想想就知道了。

这就是绝大部分人觉得澳洲好,趋之若鹜的原因。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