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而言對於自主品牌來說是一件挺不利的事情,尤其是對於哪些一種新能源的公司,或是初創的電動汽車公司。往嚴重里說,對於少數企業來說可能是滅頂之災。至於對消費者而言,並沒有什麼特別大的影響。

先說下什麼是雙積分。可以簡單理解為美國汽車行業的碳排放交易:你多生產一輛零排放的電動汽車,意味著你可以生產更多輛有排放的汽車,因此一些只生產電動汽車的企業,就將這個配額出手給傳統車企,這樣傳統車企可以生產更多有排放的汽車。特斯拉依靠這個每年獲得不少現金收入。

國內的雙積分政策推遲實施,帶來的直接影響是降低了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需求預期。部分車企盤算已久的新能源汽車「積分交易」基本變成一個泡影。

增長預期的調整還將帶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尤其是新能源汽車投資領域,從新能源汽車整車製造到動力電池、充換電設備,乃至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更上游,過去兩年都有許多新興的項目。

如果要總結這些商業計劃書中的共性特徵,那就是對於新能源汽車產業高增長的假設預期。但選擇看來,大概率情況是,這一高增長不會發生在短期。這意味著現階段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初創企業都將在未來兩年經受嚴峻的考驗。

尤其是那些已經拿到A輪融資的企業能否順利地取得B輪或者C輪融資,這將成為未來兩年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一個巨大的懸疑。

重點值得關注的企業是計劃於2019年在美國上市的蔚來汽車,以及比亞迪。還有諸多聚焦電動汽車的初創公司,小鵬,車和家,威馬,遊俠,等等。

完畢。歡迎關注我們頭條號:新車新技術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