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我去了非洲旅行,本来的计划是在摩洛哥玩的。但是在非洲玩的上瘾了,想想突尼西亚跟摩洛哥比较近,于是临时改变计划, 也去了一趟突尼西亚。

下面,我就来谈谈突尼西亚这个国家吧:

1/4 突尼西亚的基本信息:

突尼西亚是北非的一个国家。该国的正式名称是突尼西亚共和国。

西南部与阿尔及利亚接壤,东南接利比亚,北部与东部接地中海。

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

截至2017年1月1日,突尼西亚人口估计为11,444,409人。

它的面积为163,61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91个最大的国家。

突尼西亚是突尼西亚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这座城市位于突尼西亚湖和拉古莱特港后面的大型地中海海湾(突尼西亚湾),沿著海岸平原和周围的山丘延伸。其核心在于其古老的麦地那,一个世界文化遗产。

在地理上,突尼西亚包含阿特拉斯山脉的东端和撒哈拉沙漠的北端。该国其他地区的大部分土地都是肥沃的土壤。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热沙漠,其中一小部分覆盖突尼西亚。

该国最高的山峰是海拔1544米的Jebel Ech Chambi。

2/4 突尼西亚的自然资源和世界文化遗产:

突尼西亚拥有1,148公里的海岸线。

突尼西亚的一些海滩可以说是地中海最壮观的海滩;北边是清澈的海水,茂密的植被和野生的悬崖,而南部海岸线因其周围的沙漠景观而引人入胜。

突尼西亚的自然保护区覆盖全国约8%的领土。它由17个国家公园和其他类型的保护区组成。

Ichkeul国家公园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位于突尼西亚北部。 Ichkeul国家公园的湖泊和湿地是数十万迁徙鸟类的重要中途停留点,例如鸭子,鹅,鹳和粉红色的火鸟。

突尼西亚拥有8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El Jem的露天剧场是El Djem市的一个椭圆形露天剧场。圆形剧场始建于公元238年,现代突尼西亚属于罗马非洲省份。它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罗马废墟之一,在非洲是独一无二的。作为罗马帝国的圆形剧场,它是为观众活动而建的,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圆形露天剧场之一。估计容量为35,000,大轴和小轴的尺寸分别为148米和122米。自1979年以来,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突尼西亚的麦地那是突尼西亚首都突尼西亚的古城区。麦地那包含约700个纪念碑,包括宫殿,清真寺,陵墓和喷泉。自1979年以来它一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布尔吉巴陵墓是蒙纳斯提拉的一座巨大坟墓,其中包括2000年4月6日逝世的突尼西亚独立之父前总统哈比卜布尔吉巴的遗体。陵墓是在布尔吉巴还活著的时候建立的。它位于西迪埃尔梅泽尔公墓的西部,该公墓是城市的主要墓地,位于主要小巷的尽头,该小巷长约200米长,宽约30米。

3/4 千年古国:

巴尔多国家博物馆是位于首都突尼西亚的博物馆。它是地中海盆地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也是埃及博物馆之后非洲大陆的第二大博物馆。它通过各种各样的考古作品,追溯了几千年来突尼西亚的历史。

石器时代的工具可以追溯到中石器时代(大约20万年前),是该地区人类活动的最早证据。该地区发现了石器刀片,工具,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万到6,000年。

然后从公元前1100年左右,腓尼基人从现在的黎巴嫩定居并在该地区交易。

大约公元前480年腓尼基人创立了迦太基。这个城市慢慢变得强大起来。迦太基人最终在地中海建立了帝国。

迦太基是罗马共和国的主要商业大国和军事对手,于公元前146年被罗马人击败。罗马人将在未来八百年的大部分时间内占领突尼西亚。

法国从1881年开始殖民突尼西亚。突尼西亚于1956年取得独立,布尔吉巴为总理。

4/4 突尼西亚的经济与社会:

突尼西亚经济增长多样,主要集中在农业,采矿,旅游和制造业。该国的主要产业是石油,磷矿和铁矿石开采,纺织品,鞋类,农业综合企业和饮料。

突尼西亚拥有高度同质的人口,几乎完全是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后裔(98%)。欧洲人口(1%)主要由法国人和义大利人组成。

突尼西亚人口中大多数(约98%)是穆斯林,而约2%则跟随基督教和犹太教或其他宗教。

足球是突尼西亚最受欢迎的运动。


尽管突尼西亚位于北非,但突尼西亚其实是一个阿拉伯国家,它被称为阿拉伯世界中最现代,却也是最压抑的国家之一。

2011年,突尼西亚由于失业率高,通货膨胀严重和腐败等一系列原因导致爆发革命,2011年突尼西亚街头的一名小贩,因被城管没收了他的商品而自杀,成为了爆发「阿拉伯之春」的催化剂,阿拉伯之春从突尼西亚开始蔓延,直至整个阿拉伯世界,这名小贩的死也最终导致了利比亚前总统卡扎菲的倒台,导致了长达7年的叙利亚内战,也使得突尼西亚总统本阿里辞职后逃离突尼西亚。

突尼西亚位于北非的地中海沿岸,位于大西洋和尼罗河三角洲之间。这是一个非常小的国家,最远的两个城市相隔约400公里,无论你住在突尼西亚的任何地方,都离海不远,最多30分钟就能到达海边。

突尼西亚的共存岛杰尔巴,杰尔巴是那种可以进入你很多天的地方,早晨去吹佛著地中海风,下午去了解其独特的犹太社区,欣赏小巷中的街头艺术,晚上欣赏阿拉伯风格的甜美声音和杰尔班大米的芬芳餐点。

除此之外,到了突尼西亚,撒哈拉沙漠也是值得一去的地方。

说完旅游再来说说突尼西亚对于女性的权利,对于大多数阿拉伯国家来说特别是当涉及到女性时,阿拉伯世界的大多数国家不得不羡慕女性所拥有的权利,女性在突尼西亚拥有同男性一样的权利,这是其他阿拉伯国家所不能比的。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突尼西亚。

北非地中海沿岸有5个阿拉伯国家,突尼西亚正好突在最中间偏上,西有摩洛哥、阿尔及利亚,东有利比亚、埃及。地中海是欧洲最重要的内海之一,航运繁忙,而突尼西亚又顶在地中海航线的中间,堪称是天时地利都有了。

但最关键的「人和」,别提了,突尼西亚被法国耍得团团转,最后沦为法国殖民地。

突尼西亚最早是腓尼基人的地盘,后跟著罗马混,中国女皇武则天末年,突尼西亚开始阿拉伯化。到中国金国快灭亡时,突尼西亚开始被哈夫斯王朝统治,公元1574年又被奥斯曼土耳其占领。奥斯曼帝国在北非成立了3个行省,突尼西亚是其中一个。但是,奥斯曼帝国的重心是小亚细亚半岛以及东南欧,对于北非,就不怎么关注了,毕竟地理上太过遥远。对北非3省,奥斯曼帝国想收税,收来收去没几毛钱,更不可能花重金经营北非,差不多就是个烂摊子。

奥斯曼帝国从本部调到北非的那些总督们,也当起了摇头大老爷,诸事不管、万事不愁。真的没法管,总督们压根不会阿拉伯语,到了北非就是个摆设。

总督管不了,地方豪强就会跳出来,挑肥捡瘦发大财。突尼西亚的各路豪强争夺权力,最后权力落在了地方长官(贝伊)手上。奥斯曼帝国也不傻,与其三不管,不如让地方豪强替朝廷管,就默认了贝伊的实际总督地位。贝伊在中国,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叫法——巴依。木偶动画片《阿凡提的故事》中那个搞笑的巴依老爷,其实就是管地方民政的贝伊。

突尼西亚经济比较落后,大家玩来玩去,发财的是少数人,整个「省」没啥发展。这就让突尼西亚在地中海对岸的邻居法国,起了歹心。

法国早就对北非垂涎三尺了。先在公元1830年,用一些不三不四的理由,吞掉了同为奥斯曼帝国行省的阿尔及利亚,之后又盯上突尼西亚。突尼西亚在名义上还属于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此时已是半活不死,类似于清末。听说法国要打突尼西亚的主意,派军舰来到突尼西亚海域,向法国示威。

法国大怒,说奥斯曼盐吃多了,管那么多闲事干啥。法国的霸权嘴脸足够龌龊,但弱肉强食,哪有什么真理。法国也派军舰去突尼西亚,警告奥斯曼帝国没事赶紧走人,省得一会下不了台。奥斯曼帝国国力衰落严重,根本没有和法国硬怼的实力,面对法国的警告,奥斯曼帝国非常明智的退出竞争。

突尼西亚本来还指望奥斯曼老大帮自己一把,这下麻爪了。

突尼西亚面积不大,十几万平方公里,经济落后,加上大旱连年,百姓没粮食吃,人心恐慌。看到突尼西亚饿的眼冒金星,法国突然发起「善心」,在公元1869年,成立一个所谓的财委会,要帮助突尼西亚解决财政赤字和欠的外债。狼对羊能有好心吗?法国勾结心怀鬼胎的英国和义大利,给突尼西亚的经济「把脉」。这场景,似乎眼熟吧,二十多年前,美国就在前苏联玩过一回。

凡是相信狼发善心的羊,都没有好下场。突尼西亚还真以为法国是来帮忙的,但没过多久就发现,突尼西亚各个经济领域都有法国的贼手,银行界已被法国完全控制。等突尼西亚从美梦中醒来时,什么都晚了。突尼西亚损失很大,但法国并不满足,他们还没有从突尼西亚那里得到更大的利益。突尼西亚的原老大——奥斯曼土耳其,病入膏肓,在1877年,被沙俄纠集一伙江湖流氓给胖揍一通。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被打成了西亚病夫,更没工夫管突尼西亚这些江湖散闲喽罗了。

法国瞅准机会,在1878年,也纠集了一伙江湖流氓,蹿到柏林开始分赃。会议除了准备瓜分奥斯曼帝国在欧洲的地盘,还讨论了突尼西亚的归属。面对江湖大佬的威胁,奥斯曼帝国已无反抗能力,只能乖乖就范。法国在突尼西亚地区实力最强,义大利倒想捞几块骨头,但法国瞪义大利一眼,义大利立马怂了。

不过,法国要吞掉突尼西亚,需要一个「合理」的借口。「巧合」的是,在1881年初,突尼西亚有个男孩和一个法属阿尔及利亚的女孩谈恋爱,结果被女方家属杀害。男孩所在的村落进攻女孩所在的村落。法国从中嗅出腥味,指责突尼西亚攻击法属阿尔及利亚。突尼西亚想解释,法国根本不听,在1881年4月,出动三万多兵力进攻突尼西亚。这一幕又很眼熟吧,美国现在对叙利亚就是这么玩的。

突尼西亚那些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哪是法国现代化武器的对手,很快就败下阵,不得不和法国签订了《巴尔杜条约》。条约很简单,法国有权利在突尼西亚驻扎军队和管理行政。

一切水到渠成,法国完全控制了突尼西亚。

直到1956年,突尼西亚才从法国的魔掌下解脱出来。


地理位置决定了突尼西亚的历史,它位于非洲大陆的最北端、地中海南岸中部,与义大利(古罗马)隔海相望,东、北两面的海岸线打开了面向中东和欧洲的两扇窗户。于是,两大地区的人们纷至沓来,有腓尼基人、罗马人、汪达尔人、拜占庭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西班牙人、义大利人、英国人和法国人。

1956年,法国承认突尼西亚独立,次年,突尼西亚建立共和国,「伟大的圣战者」、「国父」布尔吉巴成为众望所归的国家元首。

布尔吉巴对突尼西亚的现代化改造极为深刻,尤以废除一夫多妻制、提高妇女地位开阿拉伯世界之先河,再有司法改革、教育改革(包括实行双语制)等,使突尼西亚在人文发展领域位居非洲之首,人口平均寿命超过73岁。经济上实行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有计划自由经济政策,突尼西亚凭借完整的基础设施、高效的服务运营等在非洲竞争力排名中长期名列前茅。在外交领域,突尼西亚始终以灵活、务实、温和与均衡的姿态赢得尊重,成为公认的阿拉伯世界「优等生」。

1987年,时任总理的本·阿里靠宪法政变夺权,他延续前任政策,在2009年总统大选的时间节点,得到国际舆论一致肯定,当年达沃斯论坛上,突尼西亚被评为「非洲最安全和稳定的国家」。2008年人均GDP3700美元,全国实行了从6岁至16岁儿童和学生的免费义务教育,居民享受免费医疗,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93.3%;80%的家庭拥有了住房,全国中产阶级人口已达到80%,被外界公认为「非洲发展的典范与先锋」。

2008年开始的世界金融危机从欧美波及全球,欧洲「第一外围」中东国家经济举步维艰,社会矛盾加剧。在此背景下,26岁街头小贩布瓦齐齐自焚成为导火索,引燃沉寂多年的「阿拉伯火山」,万幸的是,茉莉之国在「怒放花海」中未酿大的血案。

其时突尼西亚最突出的矛盾是年轻人的挫败感。23.4%(一说为35%)的青年失业率,让「只要一有机会,就会离开这个国家」成为他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其次是尊严,这在阿拉伯男人看来比生命更重要,当权者轻蔑地对待底层,终将被人民抛弃。「茉莉花革命」之后,突尼西亚一直在作为阿拉伯世俗主义堡垒和新兴伊斯兰主义政党试验场的新角色之间痛苦地抉择。


说起来突尼西亚是一个距我们颇为遥远、也有些陌生的国家。

它位于非洲,但在撒哈拉沙漠以北,因此不是我们平时所理解的黑人国家。地理上它在非洲的北部,西面是阿尔及利亚,北部和东面的大部分濒临地中海,距欧洲的义大利很近,因此北部的气候也可以说是地中海气候,集中了不少旅游度假区(旅游业也是该国的支柱产业之一),但北面多山地,中部地区相对比较平坦,适宜于农作物的生长,突尼西亚最出名的农产品就是橄榄树以及由橄榄榨制橄榄油,其橄榄油的出产量大约占全世界5%以上。自然资源主要有磷酸盐和石油等。而南部接近沙漠,气候干燥而炎热,人口比较少。突尼西亚的总人口在一千万多一点,国土面积16万多平方公里,大约是义大利的一半,但比巴尔干半岛上的大部分国家面积都要大。它的经济发展水平中等,近年来的人均GDP在八千美元多一点,大致跟今天我们中国的人均GDP水平差不多,但失业率一直比较高。

说起来突尼西亚的历史也很悠久了,公元前八世纪,腓尼基人就在那里建立了迦太基城,在古罗马帝国的时候,作为地中海沿岸地区的突尼西亚成了帝国的一部分。七世纪中叶开始,在伊斯兰的势力控制之下,成了阿拉伯世界的一部分,在九世纪的时候出现过强盛的阿格拉布王朝。今天人口的95%是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 。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法国人开始染指北非,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西亚等相继进入了法国的势力范围,1883年沦为法国的保护国。不过在二战以后,各国要求独立的呼声日益高涨,突尼西亚也在1956年作为王国而独立,后来又成为共和国。在今天的突尼西亚,法国的影响依然留存著,虽然国语为阿拉伯语,但是法语也可通用。在生活习俗上,将其看做阿拉伯人就可以了,比如不食猪肉,不饮酒,妇女戴头巾,视左手为下等和肮脏,不宜用左手赠送礼物或握手等等。2011年曾发生所谓「茉莉花革命」,推翻了原本比较独裁的终身总统本阿里,实行多党制,政治一度有些动荡,近来大致比较安定。在国际关系上,与法国为最密切,其次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与阿拉伯世界也不错,与中国也比较友好。突尼西亚位于地中海南岸的中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总体而言,是一个政治比较稳定、经济还算不错的国家。


从历史方面来讲,突尼西亚城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它是悠久文明和多元文化的融和之地。另外,城里保留了七世纪阿拉伯人征服北非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城市传统布局和建筑风格。现在很多景点和历史遗迹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公元前9世纪初,腓尼基人在今突尼西亚湾沿岸地区建立迦太基城,后发展为奴隶制强国。公元前146年成为罗马帝国阿非利加省的一部分。公元5-6世纪先后被汪达尔人和拜占庭人占领。703年被阿拉伯穆斯林征服。13世纪,哈夫斯王朝建立了强大的突尼西亚国家。1574年沦为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一个省。1881年成为法国保护领地。1956年3月20日,法国承认突尼西亚独立,突实现君主立宪制。1957年7月25日,突制宪会议通过决议,废黜国王,宣布成立突尼西亚共和国,布尔吉巴任第一任总统。


突尼西亚位于非洲大陆最北端,隔突尼西亚海峡与义大利的西西里岛相望,突尼西亚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集中了海滩、沙漠、山林和古文明的国家之一,由于它地处地中海地区的中央,所以海岸线很长,整整拥有长达1300公里的海岸线。 虽然突尼西亚抵触非洲大陆,但它却是是一个比较欧化的国家,通用的语言也是法语,而突尼西亚的人民受教育的程度,在非洲算高的,宗教则是穆斯林占大多数,基督教也有。虽然突尼西亚并不像我们想像中的非洲国家,不过他们还是吸取了非洲人民的热情。

它的北部沿海气候宜人,年温差也在8~35摄氏度。冬天虽然是雨季,但也不用穿很厚,一件羊毛衫就好,而夏天很少下雨,但也不会热。

突尼西亚的风景很好,有4000多万株油橄榄,据不完全统计,在斯法克斯城周围有27000株世界

上最大的油橄榄树,每株足足高达13米以上。旅游业在突尼西亚的国民经济中占著重要的位置,是突尼西亚的第一大外汇来源。有很多外来游客,会想去看看迦太基遗址或者去蓝白小镇。

突尼西亚除了漂亮的风景,还吸引游客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安全指数,突尼西亚的总体风险系数在非洲不高,虽然物价相比之下会比较高,但安全系数高这一点就打败了非洲很多国家。

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就请点个赞,想了解更多旅行资讯、攻略玩法,欢迎关注世界邦头条号,私信回复暗号「悟空」,有惊喜哦。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