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本浅白、易读又带有启发性的书,一句话盖之:很多时候我们所认为的必然并非如此,而且,我们还能选择自己想要的故事。

 

故事不仅仅是故事,故事充满意义。

 

文化遵循的主导模式是一种主导故事,在这个主导故事取代其他故事就形成「单一文化」。你置身于某个历史时期的主导故事就倾向于接受其「定义」,其架构并形塑我们的生活,告诉你何谓正常、何谓人生目标,你的思想行为便依循模式,用社会学的逻辑来说就是:人倾向选择阻力最小的路,你难以觉察自己被社会所形塑影响,但却又密切相关。

 

 

但是,事实上,人们的经验比单一文化更深广、多元、多样性,单一文化是无法满足人们的生命经验。

 

作者欲唤醒读者意识,并摆脱单一文化禁锢,本书从当代的单一文化/普世价值 (经济故事/资本主义) 对工作、人与自然、社群、身心健康、教育、创意这六个层面来探讨:「单一文化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从经济的叙事和现实状况的对比,更凸显单一文化的荒谬性,打破你深信不疑的单一文化价值观。

 

经济故事宣称自由市场中,人们理性选择,但事实上更多时候人们倾向选择自己熟悉的事物,需求和偏好亦可经过广告、传统、改变的环境、自身的经验加以形塑,更多时候人们是非理性。经济故事认为人们拥有选择自由,但更多时候,人们往往是「不得不」被剥削、面临生死抉择,你进出市场的自由根本称不上自由。

 

高工时造成的过劳、第二轮班、家庭亲情的疏离,为工作付出身心时间得到高度赞扬,薪资和金钱成为肯定一个人的价值观 (台湾人最爱问的年薪月薪福利、拚经济的国民神话、商周受人称赞艳羡的创业翻身故事) ,然而丧失的私人生活、人际连结、身心健康,这些都是你要想办法解决的问题。

 

自由工作者、斜杠、约雇工作美其名是更自由弹性工作、挖掘并运用自我第二专长、配合公司/企业/受雇方人力调度和成本控制,事实上却是减少的薪资福利、更高的工时、不稳定带来的身心压力。

 

经济渗透到公共空间和专业领域也造成冲突。经济凌驾到医学专业成为管理阶层,经济故事主导下,相互挂勾被牺牲的职业道德,病人和医生的信任渐崩解。经济的思维定义了什么有价值什么没有,但公共价值又该如何量化?迎合消费者 (民众/大众)也失去了独立性,不受欢迎、危险的、非主流的声音被消失;薪资收入上投资报酬率较低的科系被贬抑;艺术作品以市场卖价定义成功。

 

最后,作者提出三个方法,让自己遵循内心深处的价值生活,不要局限在经济的狭窄频谱,不让自己的世界固定在单一文化中。选择权在你手中。你想活在哪些故事里?你想讲述哪些故事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