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漁是《閑情偶寄》的作者,也是《肉蒲團》的作者(《肉蒲團》是一本被現代商業電影毀了的好書)。

《閑情偶寄》我覺著是一本人人必讀的好書,不說其中的曲藝成就、文學價值、生活百科,單是流露在字裡行間的生活情調就很值得我們學習。

前半部分的戲劇部分,透過李漁的講解,我有兩個小的感悟:做藝術的嚴謹與古人的匠心。戲劇是多數現代人已經疏遠的一種藝術形式,從詞到曲,到舞台展示的種種樣式,我們作為門外漢不會過多研究,就連許多所謂行內人也是不求甚解。不得不說,藝術傳承的斷層既有群眾喜好的原因,又有藝術大師斷層的原因——藝術大師的斷層,我們可以說是時代的原因,讓傳承體系斷了,讓後來人學無所學,但更多的是在「金本位」的現代經濟社會,做一個匠人的成本太高。

現代人是矛盾而掙扎的,經濟的快速發展,讓人們得以有閑暇追求精神文化;但同時又因為更多元化的誘惑的產生,人們又陷於物質的追求中不可自拔。現代人普遍擁有著自相矛盾的矯情——一邊痛罵著「萬惡的根源」,一邊又拜服於金錢的魅力;一邊背負著生活壓力蹣跚前行,一邊又精神意淫著「詩歌和遠方」。

生活的情調不是陶淵明《桃花源記》式的「逃離」,而是李漁《閑情偶寄》式的苦中作樂——「退一步」的生活原則。李漁的字裡行間不無對生活、對自己、對世俗的自嘲,然而他始終有一顆如孩童一般創造的心,有一顆如匠人一般鑽研的心,有一顆如藝術家一般發現美的心,所以我們看到的李漁是快樂的,有情調的。

生活的美好不在「遠方」的海市蜃樓里,只在自己當下一點一滴小事的心態上,透過一顆七竅玲瓏心,生活皆樂趣;透過一顆榆木疙瘩心,生活皆苦悶。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