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292014  

最近上瘾的东西是司康饼(还有好久不见的四叶妹妹,熬夜三天把全部的漫画都复习了一遍)。继橙香覆盆莓司康之后,在网路上看到有人端出颜色好漂亮的紫薯司康,忍不住化身学人精照样造句一番。食谱也是网路上找到的,再稍作修改以符合个人喜好以及冰箱现成材料。司康要好吃,糖油含量都要高,所以我不常做。有的食谱号称用白油或酥油较健康,我不相信,比较便宜倒是真的。因此尽量不吃外面的司康,以免吞下一堆反式脂肪。然而,瘾头来了很难抵抗,一周内烤了两批风格各异的司康,一口气闻够浓腻的奶油香,也许可以挡一阵子。

地瓜用低温慢慢烘熟,甜到沁蜜。放凉之后剥皮捣泥备用。地瓜在烤过之后缩水般瘦了一圈,被干皱的皮松松地裹着,仿佛摇一摇还可以听见碰撞的声音。三两下把皮剥除,指尖沾染了焦糖似的蜜甜。细长的是紫地瓜,胖墩墩的是黄地瓜。紫地瓜肉较黏,那样浓艳放肆的紫几乎不像大自然里会有的色泽。用烤地瓜而不是蒸地瓜来做点心的好处是不会有多余的水分,但甜度与风味都被浓缩封存了。

 

*迷你司康10~12个

中筋面粉 200g

含盐奶油 70g

泡打粉 8g

35%鲜奶油 100g

黑糖 26g

黄地瓜泥 50g

紫地瓜泥 50g

极冷的奶油切小丁备用。

将粉类材料混合后,加入奶油丁,以指尖将奶油捏碎后与粉类混合,使奶油成为豆子大小。避免操作过久体温将奶油融化。

将材料平均分为两半。一边加入紫地瓜泥,一边加入黄地瓜泥。各加入50g的鲜奶油,用手搅拌混合后迅速按压成团。用保鲜膜包起后略压扁,冷冻10分钟。

取出冷冻后的面团,压成约2.5公分厚。用喜欢的模型压出形状。最后剩下零散的面团用手捏合重新成团后压扁,再次压印。尽量让每一个面团大小高度一致。

想让表面上色有光泽,可以刷上蛋水或牛奶。这次我省略。

以预热400F的烤箱,烘烤18~20分钟,到表面呈偏深的金棕色。略放凉即可。由于这次使用的是黑糖,本来面团颜色就较深。

 

没放入新鲜莓果的面团比较好操作,烘烤过程也比较不容易软塌变形。最后的成品显得比较硬挺有朝气。简单地滚圆压扁或工夫一点用模型来压都很好。

刚出炉的司康适合横著对半剥开,抹上微咸的奶油,看浅黄色的乳膏缓缓融化,渗入尚冒著热气粗糙的剖面𥚃。然后叠上液态宝石般晶莹的果酱,嫣红或橘黄,一样勾诱人心。而真真难以忘怀的则是传统英式下午茶附上的那碟德文郡奶油,雪般纯白,轻飘飘地落在金黄圆形烤饼上,丰盈而甜蜜的乳香入口即化,衬上微酸的果酱与酥松的司康,温度、口感、味觉上的变化一下都満足了。那年去伦敦找正在念硕士的表哥玩,去的不是时候,表哥正值期末无暇他顾。即便如此也极力招待了远道而来的小表妹。陪我逛柯芬园、看歌剧魅影,还约了一群朋友带我去喝优雅的下午茶。初尝德文郡奶油惊为天人,跟一帮「大人」在气派的饭店享用三层点心也开心得不得了。曾经异想天开考虑过自制的可能性。上网查了做法后颓然放弃。我不想把自己弄到食物中毒。往后十年一直吃不到那样好的奶油,直到搬来多伦多后才与之再续前缘。小小一罐要价不斐,却也让我在超市开心得尖叫。当晚就烤了炉司康,配上妹妹为凑感恩节热闹而熬的小红莓果酱,美美地享用了一顿加拿大晚茶。知道哪里买得到也就心安了,倒也不用常吃。我想旅人心中永远的担忧大抵就是「为什么要让我吃到这么好的东西,以后再也吃不到了怎么办」!又也许这只是我私心的投射与不慎显露的爱吃本性而已。

以鲜奶油而不是鲜奶作为液体材料,让司康丰润松脆,乳香浓郁。但用鲜奶制作亦可,相较之下较清爽,各占胜场。这款黑糖地瓜司康有种质朴令人心安的甜味。没有经历过困苦的地瓜签年代,我童年印象里与地瓜相连结的是充满魔术与期待的焢窑,或冬天里路边老伯伯冒著白烟的推车。地瓜代表丰足之余的甜美享受,近年来又多了高纤健康的光环。一举翻身成了新贵。不时在超市看到都让我有点心动。一次多烤几条,隔天直接当早餐吃。没吃完的就加工做成面包(烤地瓜法国球地瓜红糖餐包)、蛋糕、或司康,变化多端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