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161349_1777946388921678_5877477987967827968_n.jpg

世界杯足球赛及温布顿网球男子单打决赛的夜晚,我来到内湖参加一个餐会。

这是桃园坜新医院所属的联新国际医疗集团与史塔克运动科学团队合作的运动医学团队的成立联谊会,目的是将医疗与运动科技、选手复健、运动员表现提升等等做一番结合。希望让台湾的运动选手能够得到更多的照料及支持,在运动赛场上达成更好的成绩表现。

 

这样的事情,说起来平平淡淡,其实是相当不容易,也是经历过很多惨痛经验及教训才了解,这对运动员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一环。台湾并不是没有具备优秀运动天赋的选手运动员,卢彦勋、戴资颖、庄智渊等选手在世界网坛、羽坛、桌坛的精彩表现,证明我们的选手只要是在对的运动项目,绝对具有在国际上与人一较长短的竞争力。当然,所谓对的运动项目,是我在部落格多次提及的,适合台湾人身材条件的运动;不要将所有最优秀的运动选手都压在篮球上,篮球身高的因素占比太大,我们真的永远不会有国际竞争力......。

 

但是在过去多年关注体坛赞助选手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许多天赋优异的选手球员,因为包括个性、经济、受伤、操守等种种原因,无法将他们的天赋好好发挥,或者半途而废,或者不上不下,或者连年受伤痛所苦......。顶尖运动选手在达成巅峰的过程中,其实需要除了技术及体能以外许多层面的支持与训练。包括心理辅导、课业辅导、生涯规划、医疗照护、经济的支持,法律的咨商、公关操作等等。所以在国际上顶尖的选手,身旁多数有一整个团队的支持,不然就是接受经纪公司提供以上这些范畴的协助。

 

其中在医疗这一块,关键不仅是受伤后的诊疗照护,还包括同时针对选手的体能肌肉的需求,预先提供训练以避免受伤,并建议最有效率的锻炼方式。过去台湾的运动选手多半只有技术教练的带领,缺乏对运动医学及运动伤害预防的了解;经常只知道要求选手苦练再苦练,受伤了也继续练,靠毅力克服一切等等。并且经常在选手年纪还太小就施以过度的训练,让小朋友从小就出现身体或肌肉的失衡;或许在小小年纪技术面已经锻炼过度(所以国际赛常常小时了了),但年龄大一点运动伤害就容易随之来临(那就是大未必佳了)。也不知道有多少其实可以变成像王建民的选手,过早训练过早肌肉失衡,最终受伤,失去发挥潜力、也失去站上顶尖的机会。

 

这一篇PO文似乎有点严肃啊!其实一开始不想这样子的,怎么写著写著就变成运动医疗白皮书了?

 

但总之,联新国际医疗集团以及史塔克运动科学团队有这样子的体认,希望发挥他们的专业来帮助台湾的选手,希望将来能为台湾培养更多能够健健康康站上国际体坛的好手。今天在会场有好多长官及产业界的好朋友,大家聊得开心,并且都认同他们的想法、热诚、以及团队的决心。我身在这个圈子,虽然不懂医学不懂运科,但却清楚这对于运动员的重要性。也真的希望他们成立的团队能够顺利发挥他们的专业及影响力,成为台湾运动医疗的领头羊,带领整个运动界了解这对选手的重要性,那将会是台湾运动界之福。

 

台湾的运动协会多数都有教练的培训升级等等课程,但合格的教练不应该只懂技术战术,更需要了解如何保护选手照料年轻运动员的身体。现阶段或许我们无法要求各学校各球队都能够有合格防护员及合格体能训练员的编制,但如果透过教练讲习及训练,让所有台湾的教练对于运动医学及防护,运动员的复健及训练有更多了解,知道该向哪里求助,知道这个投资对球队及对选手绝对是值得的,那么或许将来的运动员就可以因此得益。是不是透过奥会去推广协调所有单项协会?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这是为了台湾运动界未来能够更好应该走的一条道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