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形成庞大的网络,把我们牢牢束缚在轮回之中

  ,

  看到芸芸众生——男男女女都是被情所困:爱情、亲情、友情……众生与众生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情线牵连着,密密麻麻、错综复杂,形成了一张牢不可破的大网,把众生都网在其中。

  人们之间的情缘、情份,是我们天生就有的,人与人之间存在的情线的牵连也是娑婆世界六道轮回当中的一个业障现象。

  只要众生处在这样的境界当中,就必须要承受这样的束缚。要受着这个网络的控制、禁锢。只要处在娑婆世界这张大网之中,人与人之间就会产生刚才所说的那几种情愫。

  包括夫妻之情、父子之情、父女之情、兄弟姐妹、还有祖孙情、叔伯情等等,然后还有友情、邻里之情。

  人与人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情分,亲情关系和我们生生世世都有牵连,并不是单指一个前世,它会呈现出一个久远的关系网络,可以延伸到很远很远的以前,也可以牵连到很久远的未来。

  在这张大网之中的众生,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转换而发生变化。这一世他们有可能是夫妻,下一世有可能是父子、父女的关系,也有可能转化成亲戚或者同事的关系。

  但是不管角色不管如何转变,这些人对与自己有最近的情线牵连的人,都很执着,而且占有欲非常强烈。

  因为有这一根情线的牵连,被牵连的人都会被对方的喜怒哀乐影响,越接近他的人受到的影响越强烈。

  情线连接距离远的人,有时候也会引起共鸣。这个共鸣的意思就是,虽然两个人不认识,但是只要听到有关他的消息或者遭遇时,也会对这个陌生人产生欢喜或者憎恨的情感。

  所以处于这张情网当中的众生,不管距离相隔有多远,只要这根情线有传播信息的现象,都能够牵动所有人的情绪、情感的波动。大家都会随着某个人散发出来的情绪的磁场波的波动,引发情绪反应,出现或喜或悲或生气或恼怒或嫉妒等等情绪。

  看到人在情网中间,往远古的地方去看的话,他会和周围的人形成一个看不到边的情线连接,通往未来的方向也是一个看不到边的情线连接。

  这就说明了我们人只要是处在娑婆世界当中,就和娑婆世界的众生永远牵连在一起。而且在这情网当中的众生,都会被对方的情绪所影响和感染,身上固有的习气——贪嗔痴慢疑的习气还会互相碰撞、互相对抗。

  我们在其中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暴跳如雷、一会儿又蹦蹦跳跳,忘乎所以。人一直被身上固有的习气所摆弄,所以出现了人生百态的景象,众生在这张情网当中想挣扎也挣扎不出来。

  佛菩萨为我们做这样直观的示现,就是为了向我们大家说明白,情执这样一个习气的可怕。为什么当我们发心通过修行佛法解脱轮回时,就要消除这种情执的执着,要重视这个问题,因为这是非常障碍我们解脱的一个问题。

  临终时哪怕一念执着都会再次堕入轮回。所以万人修佛,能最终解脱者万中无一。

  感觉到情网就像一根电线一样,它只要一触碰到我们的身体就让全身的毛细血管都有感受和触动,因此给人的感触是非常非常深刻的。不管是生气也好,爱慕也好,悲伤的事情也好,都会让人产生刻骨铭心的感受,想抛开是非常难的,因为感受太深刻,所以就会有舍不掉、放不下的情绪。

  所以我们看到很多想要修行解脱轮回的人,到关键时刻,也就是当我们往生出现障碍的时候,我们的情执带来的深刻感受都会一一呈现,我们意识当中会产生对亲人的不舍、对财富的不舍、对权力的不舍等等。

  这些造成情执的东西,在这个要寻求解脱的人在他色身要坏死时,他要做出选择。

  这个情网就会不断的吐丝把情线缠绕在他身上,用力地缠线,不停地往回拉,当他解脱的心念、愿力不够坚定时,他非常容易被拉回情网当中。

  这些感受的引发,更多来自于他在娑婆世界当中有关系的人,来自于跟他关系亲近、距离更短的这些人的情线。他得非常努力把这些线一根根拔断、扯断。

  当他进入下一个轮回之后,只是根据他的业力在情网当中换了一个地方而已,他原来的位置又会有新的众生来填补,然后众生与众生之间会再形成一个距离和位置的转换,在这个新的位置上,更近距离的众生,又会有新一轮的轮回的情感产生。

  所以我们能否达成解脱轮回的目标其实都是一念之间的事情,一个念想错位了,就会酿成更久远的痛苦沉沦

  也看到虽然很多人发心解脱轮回,但是真正能够解脱的人非常非常少,大家都会被情网所包围和拉扯着,一念之间就让这张坚固的情网把你拽回到轮回当中。

  在寺院里已经出家的僧人,虽然已经是走在了专门修行的路上,但是感觉到他们修行如果还没消除情执的话,同样也会被情网包围拽回到六道轮回当中。

  对治情执的方法

  第一方法:以空性对待世间的一切

  所以我们现在要对治情执,就要明白这个情执的因缘因果是怎样的情况,不管它多么难对治,我们都要明白它的存在,把他当做空性来看待(第一方法)。

  一定要很好地去领悟佛菩萨给我们说的空性的现象——一切如梦幻泡影,娑婆世界当中的一切,我们现在看到的就如图一个美丽的泡影一样,轻轻一触碰就会破碎。

  所以我们执着牵挂的人和事,其实都是不能够真正抓住的,所以没有必要去执着牵挂和放不下。

  因为如果我们对这些东西有了执着的意识,这情网情线就会立刻把我们缠绕包围,如果不能够看破放下,面临的就会是很可惜的结果。

  第二方法:破情执,培养不起心动念的清净心

  除了要明白情执是一种空性现象,我们第二个要做的是通过佛菩萨的加持力来让我们来破除情执着相的问题。

  佛菩萨为我们开示对治情执的办法:每天要坚持持诵除三毒习气陀罗尼、大悲咒心咒、随求即得真言或者是大随求心咒、般若心咒、文殊八字咒、文殊五字咒。

  我们要对治情执的话,每天都要坚持去念诵,念多少由自己的因缘所定。通过陀罗尼的加持和修为,就能够逐步提高我们的智慧,能够牢牢巩固空性观的意识,让我们时刻都能够看得破。

  当我们能够真正领会到一切皆空的真理后,心境就会慢慢变得平静、安详,就能够最大限度降低情网传过来的障碍,乃至消除。

  除三毒习气陀罗尼

  乌wū富fù波bō罗luó帝dì那nà,殊shū求qiú波bō罗luó帝dì那nà,

  喻yù若ruò蜜mì波bō罗luó帝dì那nà,乌wū瘦shòu都dū支zhī波bō都dū,

  耶yē蜜mì都dū具jù若ruò都dū,究jiū咤zhà都dū究jiū咤zhà都dū,舒shū波bō都dū,莎suō诃hē

  出自《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经》。

  贪嗔痴习气重、有不良嗜好、喝酒抽烟者、易发脾气的人,应修此法门每天21-108遍。曾经改变一位AB型的人,变得和蔼可亲。念此咒回向给丈夫及其冤亲债主,可避免丈夫有外遇。

  大悲心咒

  ongěrma

  《观自在菩萨大悲智印周遍法界利益众生薰真如法》:若人持此一字真言。能除一切灾祸疾病。

  命终之后当得极乐上品之生。余诸所求世间出世大愿随持得成。何况依此教法而修行者。一切悉地不久圆满也

  大随求心咒

  嗡òng、跛bǒ罗luó跛bǒ罗luó、三sān跛bǒ罗luó三sān跛bǒ罗luó、印yìn捺nà哩lǐ野yě、戌xū达dá尼ní、吽hòng吽hòng、

  噜lū噜lū、夏xià咧liě、梭suō

  《金刚顶瑜伽最胜秘密成佛随求即得神变加持成就陀罗尼仪轨》:如是作重罪。决定生极乐界。上品生自莲花中化生。更不受胎生。唯成佛近人先听是真言。成佛远人世世不听是真言。。我为佛道。于无量土从始至今。广说诸法不可量也。而于其中是真言最为第一。不可比。

  般若心咒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出自《心经》。念咒时在人的眉心里如同一个旋转的珠子一样,有很亮很白的光,人处在很深的禅定当中,脑袋里原来堵塞的经脉还有穴位被打开了,会变得聪明和有智慧。

  文殊八字咒

  唵 ong 阿a 味wei 啰la 吽hong 卡ka 匝za 拉la

  《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念诵一遍,既能拥护自身;二遍,能护同伴;三遍即能生“大拥护”力;国王乃至住十地菩萨无能超过此陀罗尼者。。

  若见恶人及有怨家。当须念诵此咒。所有怨家起恶心者。当自降伏。恶心即灭。慈心相向。有恐怖处当须摄心。念诵此咒即得除怖。。。

  文殊五字咒

  阿ā啰luo跛bǒ者zhě曩nǎng

  《金刚顶瑜伽文殊师利菩萨经》若诵一遍,能除行人一切苦难。若诵两遍,除灭亿劫生死重罪。若诵三遍三昧现前,若诵四遍,总持不忘。若诵五遍,速成无上菩提。

  我们还要培养自己的平和、淡定、清净的情绪性格。换言之,就是修一个清净心,把清净心提升起来了,就能更好地防御我们周围人的情绪情感的影响,能够安住在我们修来的清净境界当中。

  只要我们不起心不动念了,情网的那些情线的活动力就没有那么强,甚至处于一种安睡的状态

  情网的活动性也和人的情绪成正比,人的情绪波动越大,它的活动力越强,只要我们处于清净祥和、平淡无求的状态,没有很多欲望的情况下,情网情线的活动力就减低甚至是静止的。

  我们可以用这些方法来帮助自己,反过来去控制这些情网,而不是再被控制。这个是佛菩萨要教给我们的第二个方法。

  第三方法,和身边亲近的人处理好关系

  第三个处理的方式,我们作为解脱轮回的修行人,要和自己最亲近的这些人相处好,因为我们与最亲近的人,累生累世以来关系都非常密切,有善的关系,也有恶的因缘。

  但是不管是善缘还是恶缘,在相处过程中,我们只要怀着一种还债的心态,就能很好地保证我们身边的众生不会起嗔恨心、抱怨心或者是不舍的心。

  当他们对我们能够谅解,然后达成和平共处的关系时,我们之间连接的情线就会变得非常平淡、稳定。

  本公众号的转载文章仅作公益性分享,除确实无法确认作者外,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与我们联系删除,谢谢!

  本文内容转载自念念为众生。

  佛说:“若为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

  一切布施中,法布施为最。转发这篇正能量文章只要几秒钟,让更多人得闻佛法,即是法布施。

  点赞和转发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