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形成龐大的網絡,把我們牢牢束縛在輪迴之中

  ,

  看到芸芸衆生——男男女女都是被情所困:愛情、親情、友情……衆生與衆生之間都有千絲萬縷的情線牽連着,密密麻麻、錯綜複雜,形成了一張牢不可破的大網,把衆生都網在其中。

  人們之間的情緣、情份,是我們天生就有的,人與人之間存在的情線的牽連也是娑婆世界六道輪迴當中的一個業障現象。

  只要衆生處在這樣的境界當中,就必須要承受這樣的束縛。要受着這個網絡的控制、禁錮。只要處在娑婆世界這張大網之中,人與人之間就會產生剛纔所說的那幾種情愫。

  包括夫妻之情、父子之情、父女之情、兄弟姐妹、還有祖孫情、叔伯情等等,然後還有友情、鄰裏之情。

  人與人之間存在什麼樣的情分,親情關係和我們生生世世都有牽連,並不是單指一個前世,它會呈現出一個久遠的關係網絡,可以延伸到很遠很遠的以前,也可以牽連到很久遠的未來。

  在這張大網之中的衆生,他們之間的關係也會隨着時間和空間的轉換而發生變化。這一世他們有可能是夫妻,下一世有可能是父子、父女的關係,也有可能轉化成親戚或者同事的關係。

  但是不管角色不管如何轉變,這些人對與自己有最近的情線牽連的人,都很執着,而且佔有慾非常強烈。

  因爲有這一根情線的牽連,被牽連的人都會被對方的喜怒哀樂影響,越接近他的人受到的影響越強烈。

  情線連接距離遠的人,有時候也會引起共鳴。這個共鳴的意思就是,雖然兩個人不認識,但是隻要聽到有關他的消息或者遭遇時,也會對這個陌生人產生歡喜或者憎恨的情感。

  所以處於這張情網當中的衆生,不管距離相隔有多遠,只要這根情線有傳播信息的現象,都能夠牽動所有人的情緒、情感的波動。大家都會隨着某個人散發出來的情緒的磁場波的波動,引發情緒反應,出現或喜或悲或生氣或惱怒或嫉妒等等情緒。

  看到人在情網中間,往遠古的地方去看的話,他會和周圍的人形成一個看不到邊的情線連接,通往未來的方向也是一個看不到邊的情線連接。

  這就說明瞭我們人只要是處在娑婆世界當中,就和娑婆世界的衆生永遠牽連在一起。而且在這情網當中的衆生,都會被對方的情緒所影響和感染,身上固有的習氣——貪嗔癡慢疑的習氣還會互相碰撞、互相對抗。

  我們在其中一會兒哭、一會兒笑、一會兒暴跳如雷、一會兒又蹦蹦跳跳,忘乎所以。人一直被身上固有的習氣所擺弄,所以出現了人生百態的景象,衆生在這張情網當中想掙扎也掙扎不出來。

  佛菩薩爲我們做這樣直觀的示現,就是爲了向我們大家說明白,情執這樣一個習氣的可怕。爲什麼當我們發心通過修行佛法解脫輪迴時,就要消除這種情執的執着,要重視這個問題,因爲這是非常障礙我們解脫的一個問題。

  臨終時哪怕一念執着都會再次墮入輪迴。所以萬人修佛,能最終解脫者萬中無一。

  感覺到情網就像一根電線一樣,它只要一觸碰到我們的身體就讓全身的毛細血管都有感受和觸動,因此給人的感觸是非常非常深刻的。不管是生氣也好,愛慕也好,悲傷的事情也好,都會讓人產生刻骨銘心的感受,想拋開是非常難的,因爲感受太深刻,所以就會有舍不掉、放不下的情緒。

  所以我們看到很多想要修行解脫輪迴的人,到關鍵時刻,也就是當我們往生出現障礙的時候,我們的情執帶來的深刻感受都會一一呈現,我們意識當中會產生對親人的不捨、對財富的不捨、對權力的不捨等等。

  這些造成情執的東西,在這個要尋求解脫的人在他色身要壞死時,他要做出選擇。

  這個情網就會不斷的吐絲把情線纏繞在他身上,用力地纏線,不停地往回拉,當他解脫的心念、願力不夠堅定時,他非常容易被拉回情網當中。

  這些感受的引發,更多來自於他在娑婆世界當中有關係的人,來自於跟他關係親近、距離更短的這些人的情線。他得非常努力把這些線一根根拔斷、扯斷。

  當他進入下一個輪迴之後,只是根據他的業力在情網當中換了一個地方而已,他原來的位置又會有新的衆生來填補,然後衆生與衆生之間會再形成一個距離和位置的轉換,在這個新的位置上,更近距離的衆生,又會有新一輪的輪迴的情感產生。

  所以我們能否達成解脫輪迴的目標其實都是一念之間的事情,一個念想錯位了,就會釀成更久遠的痛苦沉淪

  也看到雖然很多人發心解脫輪迴,但是真正能夠解脫的人非常非常少,大家都會被情網所包圍和拉扯着,一念之間就讓這張堅固的情網把你拽回到輪迴當中。

  在寺院裏已經出家的僧人,雖然已經是走在了專門修行的路上,但是感覺到他們修行如果還沒消除情執的話,同樣也會被情網包圍拽回到六道輪迴當中。

  對治情執的方法

  第一方法:以空性對待世間的一切

  所以我們現在要對治情執,就要明白這個情執的因緣因果是怎樣的情況,不管它多麼難對治,我們都要明白它的存在,把他當做空性來看待(第一方法)。

  一定要很好地去領悟佛菩薩給我們說的空性的現象——一切如夢幻泡影,娑婆世界當中的一切,我們現在看到的就如圖一個美麗的泡影一樣,輕輕一觸碰就會破碎。

  所以我們執着牽掛的人和事,其實都是不能夠真正抓住的,所以沒有必要去執着牽掛和放不下。

  因爲如果我們對這些東西有了執着的意識,這情網情線就會立刻把我們纏繞包圍,如果不能夠看破放下,面臨的就會是很可惜的結果。

  第二方法:破情執,培養不起心動唸的清淨心

  除了要明白情執是一種空性現象,我們第二個要做的是通過佛菩薩的加持力來讓我們來破除情執着相的問題。

  佛菩薩爲我們開示對治情執的辦法:每天要堅持持誦除三毒習氣陀羅尼、大悲咒心咒、隨求即得真言或者是大隨求心咒、般若心咒、文殊八字咒、文殊五字咒。

  我們要對治情執的話,每天都要堅持去唸誦,念多少由自己的因緣所定。通過陀羅尼的加持和修爲,就能夠逐步提高我們的智慧,能夠牢牢鞏固空性觀的意識,讓我們時刻都能夠看得破。

  當我們能夠真正領會到一切皆空的真理後,心境就會慢慢變得平靜、安詳,就能夠最大限度降低情網傳過來的障礙,乃至消除。

  除三毒習氣陀羅尼

  烏wū富fù波bō羅luó帝dì那nà,殊shū求qiú波bō羅luó帝dì那nà,

  喻yù若ruò蜜mì波bō羅luó帝dì那nà,烏wū瘦shòu都dū支zhī波bō都dū,

  耶yē蜜mì都dū具jù若ruò都dū,究jiū吒zhà都dū究jiū吒zhà都dū,舒shū波bō都dū,莎suō訶hē

  出自《七佛八菩薩所說大陀羅尼神咒經》。

  貪嗔癡習氣重、有不良嗜好、喝酒抽菸者、易發脾氣的人,應修此法門每天21-108遍。曾經改變一位AB型的人,變得和藹可親。念此咒迴向給丈夫及其冤親債主,可避免丈夫有外遇。

  大悲心咒

  ongěrma

  《觀自在菩薩大悲智印周遍法界利益衆生薰真如法》:若人持此一字真言。能除一切災禍疾病。

  命終之後當得極樂上品之生。餘諸所求世間出世大願隨持得成。何況依此教法而修行者。一切悉地不久圓滿也

  大隨求心咒

  嗡òng、跛bǒ羅luó跛bǒ羅luó、三sān跛bǒ羅luó三sān跛bǒ羅luó、印yìn捺nà哩lǐ野yě、戌xū達dá尼ní、吽hòng吽hòng、

  嚕lū嚕lū、夏xià咧liě、梭suō

  《金剛頂瑜伽最勝祕密成佛隨求即得神變加持成就陀羅尼儀軌》:如是作重罪。決定生極樂界。上品生自蓮花中化生。更不受胎生。唯成佛近人先聽是真言。成佛遠人世世不聽是真言。。我爲佛道。於無量土從始至今。廣說諸法不可量也。而於其中是真言最爲第一。不可比。

  般若心咒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出自《心經》。唸咒時在人的眉心裏如同一個旋轉的珠子一樣,有很亮很白的光,人處在很深的禪定當中,腦袋裏原來堵塞的經脈還有穴位被打開了,會變得聰明和有智慧。

  文殊八字咒

  唵 ong 阿a 味wei 囉la 吽hong 卡ka 匝za 拉la

  《文殊師利寶藏陀羅尼經》:唸誦一遍,既能擁護自身;二遍,能護同伴;三遍即能生“大擁護”力;國王乃至住十地菩薩無能超過此陀羅尼者。。

  若見惡人及有怨家。當須唸誦此咒。所有怨家起噁心者。當自降伏。噁心即滅。慈心相向。有恐怖處當須攝心。唸誦此咒即得除怖。。。

  文殊五字咒

  阿ā囉luo跛bǒ者zhě曩nǎng

  《金剛頂瑜伽文殊師利菩薩經》若誦一遍,能除行人一切苦難。若誦兩遍,除滅億劫生死重罪。若誦三遍三昧現前,若誦四遍,總持不忘。若誦五遍,速成無上菩提。

  我們還要培養自己的平和、淡定、清淨的情緒性格。換言之,就是修一個清淨心,把清淨心提升起來了,就能更好地防禦我們周圍人的情緒情感的影響,能夠安住在我們修來的清淨境界當中。

  只要我們不起心不動唸了,情網的那些情線的活動力就沒有那麼強,甚至處於一種安睡的狀態

  情網的活動性也和人的情緒成正比,人的情緒波動越大,它的活動力越強,只要我們處於清淨祥和、平淡無求的狀態,沒有很多欲望的情況下,情網情線的活動力就減低甚至是靜止的。

  我們可以用這些方法來幫助自己,反過來去控制這些情網,而不是再被控制。這個是佛菩薩要教給我們的第二個方法。

  第三方法,和身邊親近的人處理好關係

  第三個處理的方式,我們作爲解脫輪迴的修行人,要和自己最親近的這些人相處好,因爲我們與最親近的人,累生累世以來關係都非常密切,有善的關係,也有惡的因緣。

  但是不管是善緣還是惡緣,在相處過程中,我們只要懷着一種還債的心態,就能很好地保證我們身邊的衆生不會起嗔恨心、抱怨心或者是不捨的心。

  當他們對我們能夠諒解,然後達成和平共處的關係時,我們之間連接的情線就會變得非常平淡、穩定。

  本公衆號的轉載文章僅作公益性分享,除確實無法確認作者外,我們都會註明作者和來源。在此向原創者表示感謝,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迴向給文章原作者及衆讀者。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與我們聯繫刪除,謝謝!

  本文內容轉載自念念爲衆生。

  佛說:“若爲佈施者,必獲其利益,若爲樂故施,後必得安樂”。

  一切佈施中,法佈施爲最。轉發這篇正能量文章只要幾秒鐘,讓更多人得聞佛法,即是法佈施。

  點贊和轉發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