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结书》二十五章十七节:「正义之路被暴虐自私之恶人包围,怀著慈悲与善意的人皆被庇佑。他们引领弱者通过黑暗之谷,念手足之情,怀慈父之爱。那些胆敢荼毒我兄弟姐妹之人,吾必将其除灭。到那时,他们便知吾为耶和华,吾必复吾仇。」

宗教信仰是贯穿于《低俗小说》整部电影的核心主题,而对生与死、罪恶与仁慈的探讨则是本片视听语言的主要展现方式。

相比于这部简简单单的多线故事来说,《低俗小说》里面所运用的环状结构和章节式分结构叙事两种形式才是故事真正精彩和杰出的地方。

而故事将整个叙述顺序打乱重组,从而形成了一种「插叙」+「倒叙」的手法,将影片复杂化了,但是也在很大的程度上使得影片的结构变的生动和活泼起来。

但是我们再看的时候还是很容易看不懂,不如就在此为大家把顺序重新整理一遍吧。

序幕:饭店抢劫

第一个故事:文森特和马沙的妻子

第二个故事:金表

第三个故事:邦尼的处境

尾声:饭店抢劫继续

这是影片所提供给我们的故事顺序,而如果按照我们平时习惯的顺序的话,故事应该这样排:

第一个故事:文森特和马沙的妻子

第三个故事:邦尼的处境

第二个故事:金表

序幕:饭店抢劫

尾声:饭店抢劫继续

但其实这样并不是严格的顺序,因为在故事的序幕尾声以及三个故事里,还额外掺杂著其他故事,所以,这里所提供的顺序,是建立在将故事大致分类的情况下来进行的。

比如在影片的序幕里,两个人来到了一间公寓,为老板马沙解决麻烦,这一段剧情,就是属于文森特和马沙妻子的那个故事的。

而存在于第一个故事:文森特与马沙的妻子中的关于马沙与拳击手布奇,其实是属于第二个故事:金表里面的。

所以,虽然影片是由三个简单的小故事组成的,但是这三个故事又共同组成了一条主线,虽然本片是三线并行的结构,但是其本身还是在讲一个关于杀人与被杀的故事——也就是说他的主题是一样的。

那上面所说的三条线是那三条线呢?

我们不妨来做一个简单的小解析。

在这部电影中,主要出现了以下几个主要人物:白人文森特和黑人朱尔斯,马沙和马沙的妻子蜜娅,以及拳击手布奇和南瓜白兔两个抢劫犯。

如果我们以人物来划分主线的话,可以有如下的划分法。

第一条线,就是关于文森特和朱尔斯的线,在这条叙事线里面,两人解决了马沙派下的任务,却不得已得处理自己的所造下的麻烦(一场汽车里的血案)。

而文森特这个人又衍生出了这一个整的故事的支线,就是和蜜娅的外出和遭遇。

在电影《杀死比尔》中,也是乌玛瑟曼扮演的女主角。

第二条线就是布奇和马沙之间的利益冲突的故事,也就是「金表」这个故事,故事中,布奇没有遵守约定输掉比赛,逃之夭夭,又因为自己的金表丢失在原住宅里面。

回去取完金表之后不幸与马沙撞了个照面。

之后各种奇遇各种SM...两人居然重归于好了。

难以置信!

第三条线就是南瓜白兔情侣抢劫犯的故事了,这也是我们最容易看懂的一条线。

这三条线几乎串起了影片中所有主要人物的故事,基本上可以说只要把这三条线理清楚了,看懂这个故事就不是难事了。

再说电影的意识形态。

电影采用小说的格式来创造了片段式的影片形式,这本身就是对电影这种媒介的一种新颖的尝试,要知道在过去的电影里,是很少有重组结构或者干脆打乱结构的电影出现的,人们普遍性的认为结构是骨架,一个故事的骨架如果被破坏了,整个故事也会被破坏。

这部电影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小说的格式和风格同样可以利用在影视这个媒介上面,只不过因为艺术的形式不同,其呈现的方式和风格也会略有差别。

整部片子蕴含了非常浓厚的宿命色彩,而这些宿命色彩如果归结为一句话的话,就是黑人朱尔斯所背诵的关于《圣经》的那段话:《以西结书》二十五章十七节:「正义之路被暴虐自私之恶人包围,怀著慈悲与善意的人皆被庇佑。他们引领弱者通过黑暗之谷,念手足之情,怀慈父之爱。那些胆敢荼毒我兄弟姐妹之人,吾必将其除灭。到那时,他们便知吾为耶和华,吾必复吾仇。」

这是一个关于好人和坏人的故事,但是好人和坏人绝对不是定性的,因为人是一种复杂的个体,人性本身就是多变的,所以也避免不了人物本身的复杂性。

我们所认为的坏人:朱尔斯,到最后决定放弃杀手这个职业,去追求自己心中的净土。

我们所认为的好人:布奇,杀了拳击手和文森特,携款潜逃。

正如影片最后朱尔斯所说的那句话:」这些年来,听我说这话的人(指圣经里的那段话),末日就到了,不过我没仔细想过其中的含义,我以为这是杀人前必须说的话,但是今天早上发生的一些事让我开始反省。现在我觉得,也许你是恶人,而我代表正义,我的枪引领著我通过黑暗之谷。也或许,你是正义之人,而我要引领你对抗这个暴虐自私的世界。听起来好像不错,但这是胡扯。事实上,我是暴虐的恶人,而你是弱者,但我很努力,很努力地想当引路人。赶紧滚蛋吧!

影片想表达的东西可能就是这样一个中立的观点,同时也利用复杂的结构拆借来营造大框架下的旧主题的新演绎。

故事虽然简单,但是其所蕴涵的道理却值得深思,有了这样一个微妙的主题和新颖的故事结构,获得戛纳奖的《低俗小说》,其实是实至名归了。

Pride only hurts, it never helps.

自尊只会伤害你,绝不会帮助你。

来看我影评的人,留下的,我们有缘,离开的我们有缘再见,静静的听我讲完一个故事,看完一部电影,一辈子,就是一部影评那么长。


低俗其实不低俗《低俗小说》是昆汀·塔伦蒂诺1994年的片子,说实话,当初看这部电影,一头雾水,只是对片中吸毒和性的情节印象很深,别的看的不明所以。过了一段时间在重新看了这部《低俗小说》,才知道好看的片子的独到之处,我们常会把影片分为几类,爆米花片、值得一看的片和烧脑的片,而这部就是后者。昆汀的牛逼之处在于;独特的影视角度,耐人回味的对白与暴力与性的不拖泥带水非常令人著迷,他的作品我基本都没拉下:杀死比尔2,落水狗,杀出个黎明 ,低俗小说,被解救的姜戈,杀死比尔,无耻混蛋,八恶人等。低俗小说运用昆汀擅长的非线性的叙事,由6个彼此独立而又紧密相连的故事所构成,6个故事都各自讲述了一个不同的事件,但他们却都有著共同的戏剧属性将它们紧密相连。影片的解构看似随意,却又如此巧妙和独具新意,首尾呼应。暴力与黑色生活充斥,看多了阳春白雪,看看社会灰或者黑色的一面,你会知道,美好是我们的向往,但生活无处不存在的残酷与黑色幽默,(就像宁浩的《疯狂的石头》虽然也是一部模仿之作,,也拍的非常有意思。包括很多导演都模仿昆汀,)无可救药的迷茫体现每个角色身上,同时角色间独特的个性,多面的角度让人物丰满立体。低俗只是故事的切入点,小人物的内心挣扎与宣泄,活在城市里的生存之道五花八门,镜头的暴力对白的戏虐嘲讽都无时不刻展现著我们不愿意看见的真实,撕掉装逼的面具,赤裸裸的呈现在哪里。《低俗小说》是一部格调独特的「装逼」大作,昆汀是牛逼的,看见黑暗和残酷,并不会让人堕落,我自己想到一句话;用生活的戏虐去戏虐生活。恰恰就是我觉得影片所表达的。面对生活道理讲多了,都没有大骂一句fuck you!或者艹你妈的!!来的有用。

这部电影如果能登上美国票房前100位,那他肯定是最不受欢迎的那部。可能你打开看上半小时,会对此片有如下评价:暴力、下流、不知所云。或许你就会选择离开不再观看,因为我们习惯了或者被习惯了电影拍摄叙事手法。

这部电影是另类的,不按常理出牌的,其实也就是讲故事的高级手法,也是「环状结构」电影中的经典之作。影片由几个小故事完成,单独抠出片段来观影都是独立完整的故事,之间毫无关联;但通过演员来回走进别人的故事里给观众造成错觉,并且这些演员从来没有对观众有「我走错片场了」的觉悟,你又觉得这其实说的是一个故事。就例如我们捏泥人,按照常规我们从头向下捏或者从脚向上捏,别人总能看出来你想捏出来一个什么东西出来,而低俗小说不同,他可能先捏一个丁丁出来,接下来即不捏腿也不捏躯干,他又捏了一个脚跂头出来,你不看完他整个过程,你根本就不知道昆汀这个流氓头子到底要捏个什么样的变态玩意儿。泥人完成了你才会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的一个东西!但捏的到底漂亮与否,只能是个人喜好了。

总之这是一部一遍看不懂的电影,但你的好奇心会驱使你看第二遍第三遍的电影,你抠抠索索摸摸这儿看看那儿,每一遍都有对电影不同的体验,这也许正是这部电影的魅力所在。


这部电影诞生于1994,之所以说一下年代,并不是掉书袋,同年还有诸如《阿甘正传》,《肖申克救赎》等经典,但是在那一届的戛纳电影节上,低俗小说最后赢得了桂冠。

回首影史上极为重要的作品,其衡量价值并不仅仅是一般观众神往的人文关怀或者深刻主题,而是是否对影视艺术表现力具有重大革新和拓展。《一个国家的诞生》《公民凯恩》《四百击》《广岛之恋》《八部半》皆是如此。《低俗小说》则以叙事方式见长,不仅颠覆了传统的线性叙事并延伸构建了独特审美观念,电影的表达更加自由,多元。通俗的说,它使人们彻底理解了电影不单是讲故事,更重要的是如何讲故事。

艺术鲜有进步,能在历史长河里留下光辉影像的本就寥寥无几,作为非科班出身的导演昆汀塔伦蒂诺与其《低俗小说》更是极为罕见。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