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原文由@慈航筆記,我的點評為下劃線內容,從十三個流程看分享策略。

序為對我們電商從業者而言,說起拼多多,總是內心複雜。拼多多打開了一個行業的可能性,其飛速發展的同時,讓同行或艷羨、或鄙夷、或恐懼、或被激勵、或酸溜溜。昨天同事@石佛 引發了一個討論,梳理了拼多多小程序「砍價免費拿」的產品流程。在這麼一個看起來已經很「成熟」的套路裡面,我們發現了一系列產品設計的魔鬼細節和心機,分享給各位感受一下。

流程1,拼多多小程序,進入「砍價免費拿」

鳳城狂客:名字自帶策略,「砍價」是暗示用戶的成本動作,「免費拿」是擊中貪便宜的用戶心理。同時,兩者結合引起懸念。雖說是最後一個ico,但從當時內部數據不少於前5個ico點擊率。

流程2,進入商品詳情頁,直接來一個帶音效的砍價動畫,非常酷炫

魔鬼細節#1,進入商品詳情就觸發砍價,而不是分享後觸發;在第一時間就讓用戶感覺爽,之後再用彈窗觸發分享。

鳳城狂客: 這在live有分享過,不再過多點評。主要是功能產品經理設計,策略PM負責這個頁面、商品及其價格,能切中用戶心理,造成衝擊,超出期望體驗,從而營造驚喜感、提升下單轉化率。所以從提升轉化率作為目標,往下散發。(內部反映測試多組策略,其中音效是最好效果)

魔鬼細節#2,用戶自己觸發的首次砍價金額很大,而不是簡單用一個隨機金額/比例。拼多多在免費領紅包之類的活動上,也是這個套路。用戶最終完成任務的難度很高,但是剛開始發起分享時並不知道。

鳳城狂客: 這在live有分享過,不再過多點評。主要是策略PM控制的「砍刀策略」。其金額不是隨機,也不是按固定比例,而是一個機制策略。公式不會固定,是每天動態變化的。主要影響的因子有:參與用戶比例、砍刀次數、用戶畫像(新用戶、高價值用戶、高轉化用戶則高,相反愛拒收等馬甲則很低,涉及安全策略監控)、大盤池子的活躍數據等綜合決定。

砍,砍得多,體驗的爽。符合電商策略:從無到有,從有到好,從好到更爽。

流程3,分享砍價

魔鬼細節#3,這時候其實是第二發砍價了,相當於自己能砍兩次(意料之外)。注意文案「你已經多砍了」,這個「多」字用得多好!同樣的,這次砍價額度也很高。

鳳城狂客:多字的策略出發點,有幾個:

1.加強引導分享的概率;

2.讓用戶主動分享的成本降低,或者說用戶分享能為自己獲得有利價值;

3.裂變營銷的策略、多分享多砍;

魔鬼細節#4,動作完成之後,分享按鈕引導文案從「羣」變成「好友」。當然,這只是個文案,拼多多永遠不會讓你選擇分享到羣還是好友,點擊什麼都是直接拉起微信對話頁。

鳳城狂客: 因為拼多多背後是騰訊,即微信有入口,可深度合作。微信可以直接調用再選擇。

流程4,回退到list頁面

魔鬼細節#5,萬一你在之前頁面沒有分享,回list頁時再給你來一發彈窗提醒。

鳳城狂客: 其實這算是「數據調用返回」的判斷策略。有介面監聽微信返回數據的情況,不同情況作不同的引導,也算是精細化運營的表現,這個細節算是不錯了。(一般淺合作未必有這個介面或許可權不足,起碼唯品會之前做小程序是沒有這麼多。知道後面JD、唯品會和騰訊都「結盟「,這個介面許可權可豐富了。)


魔鬼細節#6,分享成功後,文案從「砍價0元得」變成「繼續砍價」。這個文案估計沒什麼實際作用,但是至少能幫助你分辨哪些是你已經分享過的,哪些沒有分享過。

鳳城狂客:除了能讓你感知哪些有無分享、是否砍過之外,其實還額外多增加「曝光」機會。從產品角度來看,就是增加曝光機會更多,才能獲得這動作的回報。但也會犧牲一定的用戶體驗,一般產品可能會稍微克制,但在拼多多身上,很多細節都「相反」,就是大幾率曝光,通過其文案的「強營銷屬性」,讓用戶獲得心理補償,降低體驗幹擾成本。


砍價參與者視角

流程1,在微信對話框看到小程序卡片

魔鬼細節#7,拼多多的小程序卡片,通常吸引力很大,這是精心設計並處理過的。微信裡面做小程序卡片,支持用當前頁或固定圖片填充,大部分團隊也是這麼做的。但是被用在活動頁的圖片放到小程序卡片上,效果未必好。@石佛 說拼多多做了一個隱藏的分享頁。用戶點擊分享,截圖該分享頁;被分享用戶參與活動,跳轉到正常活動頁,用很小的成本實現動態拼圖的效果。

鳳城狂客: 在live也提過。這裡有一些經典策略。如文案帶有營銷屬性的策略:免費、還差XX元,營造多參與、觸手可得;其次,還有「倒計時」模型,即XXX後結束,營造一種「要時刻關注、要搶」才能獲得,否則這個機會會流失,之前付出的成本會淹沒,從而加強轉化,如唯品會、聚划算、聚美優品的加入購物車後,也是有這樣的模式引導。(當然,也有考慮到非常態化商品的一個折中處理方式))

魔鬼細節#8,小程序卡片的標題是不一樣的(暫時不清楚裡面的具體邏輯,感覺也不像ab test)。最下面的那個示例,結合上圖,可見卡片樣式也在不斷迭代。

鳳城狂客: 這不是ab test,是根據微信提供的用戶介面信息(採集用戶畫像),文案上能定義數據是具體微信用戶暱稱。

具體的可以參考細節#5的邏輯,大概一致。


流程2,砍價者點進去小卡片,自然,又是一個帶音效的酷炫動畫...

魔鬼細節#9,砍價者點進去之後直接就砍價成功(「謝謝你幫我砍價」),不需要多餘動作,與#1同理。通過彈窗提示信息,突出引導砍價者變成分享者(「邀請你一起砍價」)。

鳳城狂客:這裡有幾個策略:

1、音效也是經過測試,這時候符合心理學。當一個事情投入成本,也需要有慶祝才能達到驚喜感。一般期望(開始)、成功(結束)都能營造一種超出體驗的驚喜感,加強產品的體驗;

2、砍價的文案,是策略。根據砍價的對象(是否同一好友多次幫助)、砍刀次數、剩餘的價格、時間,綜合顯示。不僅能暗示分享者的「勝利在望」心情,也能引導「幫助砍刀」的慾望。

3、其實點擊【馬上領取】,也是剛提過的多次曝光策略,會讓用戶走1-3步。


魔鬼細節#10,關掉彈窗之後還可以繼續砍價,對用戶是一個意料外的額外獎勵,與#3同理。

鳳城狂客:這裡算是友好體驗的策略,主要還是依賴小程序的功能和介面許可權。沒有什麼好說的。


魔鬼細節#11,幫人砍完之後,頁面用了一個錨點,把商品圖縮上去,提升下面商品list位置,以使頁面空間效率最大化。

鳳城狂客:這裡有幾個策略:

1、倒計時策略;

2、「砍價幫」排行榜引導策略;

3、激烈策略;多砍XX元;

4、最後纔是頁面空間效率最大化,其實不太贊成這個說法。在電商沒有所謂的最大化,而是這佈局能更加凸顯「營銷屬性」,增強轉化。(我們可以考慮,既然你都已經對這個商品購買、砍價,也就是明白商品的詳細信息,自然不需要過多去關注商品,那麼可以縮小商品的圖,來放更多有利於轉化的信息)

魔鬼細節#12,幫砍次數限制為3,避免老是一圈人左右互砍。

鳳城狂客:其實這也是反作弊策略,也是滿足分享多人的策略。

流程3,砍價完回退,回退商品list頁面

魔鬼細節#13,這個看上去平淡無奇的流程裡面,隱藏著一個非常巧妙的設計。通常情況下,用戶一個右滑,就已經退出小程序了。拼多多的做法是:用戶之前點卡片進入小程序,是先到list頁,然後再迅速切換到活動商品頁(進來的時候頁面會「抖」一下)。這樣用戶右滑回退,就是到list頁,而不是關閉小程序。

鳳城狂客:其實這也是屬於「增多商品或者營銷信息」的曝光機會,一切都是為了增加曝光提高轉化幾率。而交互層面,則需要測量PM和功能PM相互溝通,才能決定做得怎樣。

但策略PM主要是根據這個頁面要承載什麼事情、解決什麼問題或者達到什麼目標,按這個去散發。

鳳城狂客:拼多多在產品設計上的極致,真的值得我們每一個同行學習。摘之前《財經》對話拼多多黃崢裏的一段,作為本文結尾:精細化運營沒有盡頭。一個成功的產品、功能、細節永遠需要策略去驅動!

————

大家對策略有興趣:

(1)可以參加LIVE:

零經驗如何成為策略產品經理??

www.zhihu.com
圖標

(2)加入飯糰社羣

以上內容,整理自飯糰「策略產品經理研習社」,點擊這裡可關註:

微信登錄?

fantuan.guokr.net

(如果遇到支付問題,請先關注飯糰的官方微信服務號「fantuan-app」)

整理者:鳳城狂客(公眾號同名),目前是AI方向的高級策略產品經理,知乎認證專欄作家、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曾服務過金山、魅族、唯品會、太平洋等知名互聯網公司,微信公眾號/知乎/簡書ID「鳳城狂客」。

飯糰「策略產品經理研習社」,分享產品策略類案例、前沿科技的乾貨。其中策略類產品涉及幾個方向:商業化、個性化推薦、用戶增長、搜索排序、AI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