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2月宋哲元任陕西省主席、国民政府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同年3月任国民党陕西省党部指导员,负责剿灭陕西境内的土匪兵痞。

  由于陕西地理环境封闭,因此境内土匪横行,不少军阀也是土匪,当时陕西的匪情是军匪不分,十分混乱不堪。

  宋哲元在剿灭凤翔巨匪党玉琨时,布置了三万大军,历时半年之久,死伤五千余人方攻下凤翔城。

  此战中党玉琨死于乱军之中,部下两千余人战死,被俘五千余人。

  为了威慑陕西其它地方的军匪尽快投降,宋哲元下令连夜杀掉四千五百名俘虏,五百名俘虏放生。

  不久其它军匪听闻宋哲元来剿匪,纷纷不战而降,宋哲元仅用一年时间就将陕西境内的军匪全部剿灭了。

  正所谓义不掌财,慈不带兵,宋哲元用杀降的方式震慑了陕西其它地方的军匪,减少了战争带来的损伤,及早给陕西百姓了一个相对安全的生活环境,手段虽然有些酷烈,但也是不得已而用之。

  凤翔党拐子(党玉琨)是陕西最大的一支军匪,党拐子原本是一名国军将领,效命于前陕西司令郭坚,郭坚死后军队没人管了,不少人就脱了军装变成了土匪。

  党拐子收拢散兵游勇七八千人,盘踞在凤翔城做起了土皇帝,他无恶不做民怨极大。

  他的匪军战斗力强,可谓无坚不摧,附近的土匪都投靠了他,势力十分大。

  宋哲元率三万大军围攻党拐子,半年无未能攻破凤翔城,自己却伤亡五六千士兵,这让宋哲元十分生气。

  其它地方的土匪见国军不过如此,因此更加嚣张,公然四处攻掠。

  党拐子在凤翔城中积聚了足够大军吃三年的粮食,他们据险而守,顽抗到底。

  宋哲元的军队久攻不下党拐子,他就亲自绕着凤翔城观摩了大半天,然后下令让人在地面上进行攻击的同时,在地下偷偷挖隧道,然后潜进城去内外夹击。

  此举凑效了,国民革命军攻入城中,毙敌两千余人,俘虏军匪五千之众。

  当晚宋哲元下令将五千俘虏枪杀4500名,放500名俘虏去给其它军匪报信。

  宋哲元的杀降政策把其它地方的军匪吓住了,他们纷纷投降宋哲元,以免战败后性命不保。

  宋哲元不顾个人名声杀降以招降,快速平定了陕西匪乱,可谓以暴制暴的典型,属于大智大勇的行为。

  但是这种行为不值得表扬,也不当批评。

  西北军消亡后,宋哲元率部投靠东北军少帅张学良,开始的抗日生涯。

  1931年宋哲元部改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辖第三十七师(师长冯治安)、第三十八师(师长张自忠),全军二万二千人。1

  933年3月宋哲元率部进行长城抗战,在喜峰口与日寇浴血奋战,歼敌五千有余,此战打出了中国军人的血性,二十九军大刀队名扬天下。

  宋哲元在战后写了两副对联: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有进无退,死而后已。

  这两副对联被多家报纸制版刊载,成为传诵全国的壮语,对全国人民起了激励作用。

  1938年12月25日宋哲元病逝于成都,国民政府追升其为一级上将,遗体安葬于绵阳富乐山。

  冯玉祥将军亲自在宋哲元的神道碑上写了"宋上将明轩之墓"。

相关文章